火热的睡眠经济,带不火的助眠饮料
导读:面对睡眠市场的发展潜力,助眠饮料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推动市场规范、有序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
当下睡眠问题逐渐突出,对不少消费者造成了困扰,由此推动了睡眠经济的火热,市场上各种助眠产品不断出现。助眠饮料作为其中一个细分领域,也受到了不少品牌的关注。
虽然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助眠饮料产品,但是这类产品的热度似乎并未赶得上整个市场。从助眠饮料本身而言,导致产品销量不佳可能与原料开发较浅、产品作用存疑以及宣传不规范等有关,造成信任度不高。面对睡眠市场的发展潜力,助眠饮料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推动市场规范、有序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
goodnight助眠饮料
01
助眠饮料顺应消费需求
睡眠俨然已经成为了困扰当代人的突出问题之一,可能是受生活、工作压力等心理层面的影响以及睡姿、身体状况等生理层面的影响,导致睡眠质量明显下降。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数据,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的困扰,只有35%的人一天可以睡够8小时。
而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中,睡眠健康被列为行动的核心指标之一,由此可见拥有健康睡眠的重要性。为了促进睡眠,各种“哄睡神器”开始层出不穷,“睡眠经济”也逐渐兴起。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随着热衷于“养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更愿意为睡眠买单,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并且有望持续增长。
就目前市场来看,与睡眠相关的产品都迎来了发展机遇,比如枕头、香薰、蜡烛等。而睡眠相关的产品也从“用”逐渐发展到“吃”上,个中助眠软糖、助眠饮料开始兴起。
助眠饮料相比之下可能还算一个比较新的品类,但是却吸引了不少品牌的进入,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蒙牛、六个核桃、旺旺等都推出了相关产品,对“助眠”展现出了较大的兴趣,而且也在努力抢占助眠经济。
不可否认的是,助眠确实是一个具备发展潜力的市场,随着存在相关烦恼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助眠需求自然也在增长。只是市场上助眠饮料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发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与市场热度不太相符。
02
产品存在热度但销量不佳
各大品牌陆续推出助眠饮料,无非是看好了这一市场的发展机会,希望能够借此在助眠经济下分得一杯羹,而且目前市场上也还没有比较具备代表性的助眠饮料品牌。如果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能够获得利润空间也比较可观。
虽然品牌可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进入助眠饮料市场,但是实际情况却不达预期。产品销量一般可以说是普遍状态,甚至还有一些品牌逐渐淡出了消费视野。
就拿百事可乐推出的Driftwell、可口可乐推出的尊选28睡醒颜来说,目前在市场中并不常见,而且消费者对其了解程度也不是很高。当初所打出的“助眠”卖点虽然有着一定吸引力,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却“遇冷”比价明显。
而国内旺旺曾推出了梦梦水、蒙牛推出过晚上好牛奶等产品,也很难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到相关产品。在经历过当初推出时的热度之后,发展到现在热度可能已经逐渐削减,产品受欢迎程度也出现了明显的不足。
不过在淘宝上搜索“助眠饮料”时,还是能够搜索到一些产品,虽然产品数量并不是很多,比如日加满甜睡、华熙生物黑零GABA睡眠晚安饮、中粮酸枣仁睡眠晚安饮等。而在这几个产品中,除了中粮酸枣仁睡眠晚安饮有着5000+的销量,其他两款产品月销只有400+左右。
目前助眠饮料市场现状是产品种类不够丰富,而销量不够乐观可能也是数量减少的一个原因,对于品牌来说也不容易从这一市场中获得相应的回报。
03
原料开发利用比较局限
就现有的助眠饮料产品来看,所添加的成分基本都是γ-氨基丁酸(GABA),可以说是当下助眠饮料的主流成分。像之前的汇源助眠果汁、君乐宝睡前一小时牛奶、六个核桃梦浓核桃乳、娃哈哈妙眠酸奶等产品中都添加了GABA成分,宣称可以缓解焦虑、改善睡眠。
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规定GABA摄入量不得超过500mg/天,适用范围为饮料、可可制品、巧克力及饮料、糖果、焙烤食品和膨化食品。在批准可被用于食品领域之后,GABA能够应用的范围逐渐变宽,也推动了这一成分的发展。
从对GABA的研究来看,其具备很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对脑部具有安定作用,进而促进放松和消除神经紧张。而被应用于助眠饮料中,可能也是看好其“促进睡眠”的功能。
GABA虽然有舒缓心情、缓解压力的作用,但是拥有好的心情并不能保证好的睡眠,换句话说饮用含有GABA成分的助眠饮料是否能够获得睡眠改善还是个问题。
除了GABA之外,也有一些新的成分逐渐开始被利用了起来,像酸枣仁、洋甘菊、春黄菊等,这类药食同源的食材可能在使用时比较容易令人接受。只是目前这类产品的开发程度还不够深入,相关产品也不是很多。
总的来看,助眠饮料所使用的原料相对比较单一,而且产品效果也存疑,从这一方面来看助眠饮料市场可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也很难维持较高的产品热度。
04
不规范宣传时有发生
众多乳制品、饮料企业布局助眠饮料市场,说明“躺赢”的诱惑力并不小,只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助眠饮料的本质还是一款普通食品,在宣传和销售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不规范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从产品宣传来看,作为普通食品时不能进行“功能性”宣传,但是市场上存在着打“擦边球”的行为。虽然“功能性”是吸引消费者比较关注的一个产品卖点,在当下功能性食品也有着较大的发展机会,但是不能因此触及法律红线。
因此市场上不少助眠饮料开始有效地规避“功能性”宣传,但是依旧会在宣传中传递出“晚安”“好梦”“睡得香甜”等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与睡眠有关。
另一方面从产品销售来看,之前有些助眠饮料采用的是社交新零售的方式,很容易陷入“传销”的质疑,也不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之前娃哈哈妙眠酸奶就曾被指存在“传销”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也会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问题。
由于国内助眠饮料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受限于电商平台销售时的推广限制,线下新零售却很容易走向传销,这对助眠饮料的产品形象其实也很容易造成影响。在无法建立起产品信任时,很难获得进一步的销售和发展。
国内在发展助眠饮料时,产品宣传和销售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打造出正面的产品形象也有助于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05
未来助眠饮料仍需提升
在社会节奏逐渐加快的影响下,当代年轻人由于习惯性熬夜、睡眠不足等问题,很容易产生很多亚健康问题。在意识到睡眠质量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时,会为了改善睡眠健康而寻求外物帮助。
京东数据显示,2021年线上助眠类产品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3%。天猫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在淘宝平台搜索“助眠”相关的产品同比增加近500%,其中睡眠仪销量同比增长914%、褪黑素销量同比增长40%。
虽然睡眠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从产品销售情况来看,助眠饮料这一细分品类可能还很难在其中排上名号。究其原因,与助眠饮料实际助眠效果不够、改善效果难以衡量以及产品发展尚未成熟等有很大的关系,不容易对这类产品投入太多的信任。
作为一个新兴赛道,助眠饮料的准入门槛并不是很高,相关企业比较五花八门。而且助眠饮料中添加的成分也很相似,只是原料开发程度不够高,还会面临有效性的质疑,因为目前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调节情绪和压力等方面。
总的来说,睡眠经济虽然是一个具备需求和潜力的市场,但是要从中获得机会也并不容易。在开发助眠饮料这一细分领域时,可能还需要从真正帮助入睡的角度出发,真正地迈向“助眠”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提高产品品质、带来良好体验。
行业思考:随着存在睡眠问题人群的增加,睡眠经济逐渐火热起来,涌现了不少的细分领域。助眠饮料作为其中之一,获得了不少品牌的关注,只是现有产品热度可能并未与销量相匹配,在产品功能存疑、宣传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下也限制了市场的发挥在那,未来真正满足“助眠”需求以及走向规范有序才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