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预制菜,基础还未牢固,已开始竞争细分了…
导读:虽然一开始预制菜因疫情而兴起,但是面对如今的消费需求,预制菜也提供了多元、便利的选择,为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且随着预制菜市场的不断发展,将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细分赛道,对于品牌而言具备产品和品牌实力,可能方便更好地在市场中立足。
去年一年,预制菜都保持着比较快速的发展状态,企业和行业也对其投入了较多的关注。说起来,预制菜市场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可能还离不开B、C端的共同助力,在原有的B端基础上,C端也在进一步渗透。
虽然一开始预制菜因疫情而兴起,但是面对如今的消费需求,预制菜也提供了多元、便利的选择,为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且随着预制菜市场的不断发展,将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细分赛道,对于品牌而言具备产品和品牌实力,可能方便更好地在市场中立足。
预制菜种类十分丰富
01
从年头火到年尾的预制菜
回顾过去的2022年,预制菜可谓是强势崛起,在这一年期间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和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不得不承认的是,预制菜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赛道,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都对预制菜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一方面,进入预制菜市场的品牌越来越多,除了原本的预制菜品牌之外,餐饮企业、新兴品牌、生鲜电商等也都开始推出自己的预制菜产品。比如西贝、全聚德、广州酒家、眉州东坡、南京大牌档等餐饮企业推出预制年菜礼盒,盼盼食品、格兰仕、顺丰等宣布进入预制菜赛道,以及珍味小梅园等预制菜品牌获得多轮融资。
从越来越多品牌进入预制菜市场来看,能够反映出预制菜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同时也说明这一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另一方面,随着预制菜市场品牌的增加,行业也开始更加关注预制菜产业,国内多地纷纷出台了扶植预制菜的政策,以帮助预制菜市场规范、有序的发展。比如山东成立了“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广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还有江苏、佛山、漯河等地制定了预制菜相关政策。
在多方面的推动之下,预制菜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不仅预制菜概念股涨幅明显,而且整体销量也在增加。就拿去年国庆期间的销售情况来看,叮咚买菜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同比去年增长50%-60%,十一当天销量同比翻倍。
02
带来更便利、多样的产品选择
虽然说预制菜一开始的快速发展,可能还离不开疫情的影响,对于B端和C端来说都提供了积极的选择,但在后疫情时代,预制菜本身消费需求仍在,为当下提供了更方便、更多样的选择。
首先来说,疫情确实加速了预制菜的发展。一方面疫情对餐饮堂食有较大影响,使得家庭场景用餐频次增加,加速了预制菜渗透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预制菜对餐饮渠道缓解成本压力、满足标准化需求等也有帮助,这也是预制菜在B端广泛发展的一大原因。
其次无论是B端还是C端,预制菜本身的特点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就拿B端来说,需要保障出品率和一致性,尤其是连锁餐饮,这对消费者增强餐饮品牌认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至于C端,预制菜丰富、多元的产品选择,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即使是面对一些制作过程比较复杂的菜品,也可以通过预制菜轻松实现。
艾媒咨询调查显示,方便快捷(71.7%)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其次是美味可口(42.1%)和价格实惠(31.1%)。预制菜在减少菜品加工程序,让人更快捷地享受美食上作用较为明显。而且预制菜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很好地适应了当下的快节奏生活。
总的来说,预制菜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其产品契合当下的消费需求有关,在B端和C端都有很好的适用性。
03
渠道帮助预制菜更好地进入C端
相比于B端,C端消费者能够认识和选择预制菜,主要是在新渠道的帮助之下,为预制菜走向C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通过这些新渠道,消费者也能更多地认知、选择预制菜。
在《2022预制菜年度消费报告》中提到,2022年的各类预制菜中,招牌硬菜及高性价比的大单品更受欢迎,以佛跳墙、猪肚鸡和牛大骨等为代表的招牌硬菜销售额占比最高、同比增长超190%。
从产品选择来看,明显制作复杂的大菜以及具备性价比的菜更受欢迎。预制菜不仅为消费者“足不出户吃遍全国”带来了可能,而且对于厨渣也非常友好,与此同时产品的多样性还提供了性价比的选择,相对来说能够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
另外,借助于生鲜电商如叮咚买菜,新零售如盒马鲜生以及线上电商如京东超市等,都进一步加速了预制菜在C端的渗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渠道也是预制菜触及用户的核心。《2022预制菜年度消费报告》显示,京东超市已成为预制菜销售增速最快的渠道之一,预制菜成交额增速达160%。
除此之外,珍味小梅园还在挖掘“冰柜”并聚焦生鲜店,而且还开设了线下品牌专营店,进一步探索店中店、社区独立店等形式,这也帮助珍味小梅园打造了自己的渠道壁垒,以便面向更多的消费者。
通过利用新渠道以及开发新渠道,都在帮助预制菜更好地走向C端,这可能也是推动预制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一。
04
BC端共同发力推动预制菜发展
其实根据预制菜的起源来看,B端是当时发展的重点。美国最开始推出了面向B端的食品供应业务,其中的代表企业是1969年成立的Sysco,为给餐厅、饭店、医院和学校提供鲜冻肉、海鲜、家禽、蔬菜、水果、零食以及环保餐具等。
随着冷链运输的发展以及冰箱的普及,推动了预制菜业务的告诉发展,日本出现了兼顾BC端的企业日冷,面对BC端提供不同侧重点的产品。而从国内预制菜的发展情况来看,一开始还是在B端应用较多,在餐饮企业和外卖行业的发展之下进一步推动了预制菜的崛起。
从国内预制菜需求占比来看,B端C端占比预计已经达到了7:3,虽然B端仍占比较大,但是C端需求也在持续催化。换句话说,如今预制菜正在加速向C端渗透,随着B端和C端需求的激增,都将进一步推动预制菜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不过就国内市场而言,预制菜人均消费还比较低。根据Statista的数据,2013年日本人均预制菜消费量就达到了25kg,并维持在20-25kg水平,而中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从2013年的5.4kg提升至了2021年的 8.9kg,但也还远远未及日本。
只是换个角度来看,说明国内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C端下沉市场的不断挖掘,有望推动预制菜市场的扩大。
毕竟近年来,预制菜消费量不断增加,其中还离不开C端的助力。商务部公布的“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数据显示,预制菜的销量额同比增长了45.9%。天猫公布的“十大新年货数据”中,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了16倍。
05
产品、品牌将决定未来的发展
在目前国内的预制菜市场中,能够看到的产品品类已经颇为丰富,除了传统的速冻米面、火锅丸子之外,还出现了以不同菜系作为区分,如预制川菜、预制粤菜、预制鲁菜等,甚至有更加细分的品类如宝宝预制菜、低卡预制菜等。
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预制菜市场正在不断细分,像宝宝预制菜、低卡预制菜等都是在当下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出现的,有其存在必要性,能够满足细分人群的需要。而且饮食习惯的多样性,也将推动预制菜产品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不过预制菜虽然细分,但是整个行业还呈现出了比较分散的状态,市场集中度并不高。这意味着各个细分赛道都有可能诞生出大单品和代表品牌,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还需要以产品为基础、以品牌为背景,带来更具说服力的产品。
对此,一方面产品需要满足基础的食安要求以及更高的品质要求,原料不新鲜、产品有异物等问题在预制菜市场中还比较明显,而预制菜口味还原度以及食用体验则是进一步需要做出提升的地方。这还需要品牌调整相关生产技术,继续进行产品研发和迭代。
另一方面需要打造出可靠的品牌形象,预制菜目前还处于品类热的阶段,未来可能会逐步走向品牌热,这就需要建立起正面、良好的品牌印象,有助于真正扎根于消费者心中,并成为预制菜的首选品牌。
行业思考:在众多企业和行业的推动之下,预制菜市场火热、发展迅速,成为了一个明显的潜力市场。说起来,预制菜市场火热可能主要得益于B、C端的共同推动,在原有B端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向C端渗透,不断扩大了预制菜的消费群体。在预制菜市场竞争中,具备产品实力和品牌背景可能会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