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产业大浪淘沙 创新底色正在露出
导读: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上演“大浪淘沙”。近日,有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5746家,远超往年,比2021年的3420家增长68%。
记者 贾丽
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上演“大浪淘沙”。近日,有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5746家,远超往年,比2021年的3420家增长68%。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芯片相关(经营范围为集成电路、芯片)企业46.5万余家,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1.3万家,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为32.82%,相较上年注册增速下降8.63个百分点。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半导体企业在“抗压”求变,大浪淘沙之后,半导体领域真正的创新底色正在露出,而新一轮半导体产业投资价值也在逐步凸显。
半导体行业洗牌挤“泡沫”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注销企业情况来看,大多处于专用设备制造业,部分来自集成电路设计、材料批发、应用推广等领域。
“早期的芯片公司,很多规模较小。对于部分芯片设计及推广公司而言,其成立门槛较低,投资规模、技术水平相对不高。部分企业存在模仿、改造等现象,没有经验积累,技术创新沉淀不足,在竞争中没有‘拳头’产品,相对比较容易被淘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国内芯片产业2018年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行业标志性事件华为受限制之后,国产芯片成为高景气度行业,也引发各路资本竞相逐鹿。“自2021年底开始,全球芯片产业进入下行周期,大量上市公司均出现盈利下滑,初创企业生存更为艰难,在行业洗牌之际消亡;芯片本身就是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结合的产业,短期投资效益难以支撑部分短期逐利资本的预期,行业‘泡沫’逐渐散去。”千门资产投研总监宣继游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一位芯片供应链企业人士对记者坦言:“现在是公司最艰难的时候,虽然难,但是信心不丢、力度不减,在寒冬腊月练内功,公司将把资金从生产、营销上暂时收缩,转投研发储备上。”他认为,“目前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基础性研究及行业资源整合。半导体发展需要建立在牢靠的供应链、前端研究的基础之上,企业才能突破或者绕开专利封锁,为下游产业应用打牢基础。”
在芯谋研究院研究员王笑龙看来,到今年年底,若市场迟迟不好转,还有部分小规模公司将注销。“在消费低迷、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叠加下,众多芯片企业业绩自去年年中开始特别是MCU芯片企业业绩严重下滑。不过目前,工业级、车规级芯片表现坚挺,很多消费市场正在复苏,整体经济向好,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也将迎来更多机会。”
自主可控产业链价值凸显
在芯片周期及全球半导体环境变化之下,部分资本退去。然而另一厢,资本在自主可控的国产供应链、成熟芯片工艺领域上陆续加码,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多家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也在加大资本开支力度。中芯国际在去年三季报中表示,将全年资本支出从约320.5亿元上调为约456亿元,用以支付长交期设备预付款;长电科技对外表示去年计划投资60亿元用于产能扩充、研发投入等。
从2022年度业绩预告来看,多家头部半导体上市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纳芯微2月21日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称,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加4.21%。公司表示,受惠于汽车电子、光伏等下游应用领域整体需求旺盛,各类芯片产品销售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芯原股份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340万元,同比增长452%。公司称,近年来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趋势逐渐显现。
另外,力合微、拓荆科技、赛微电子、斯达半导等多个处于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受车规级半导体及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长拉动,产能依旧供不应求。
在多个细分领域,半导体行业投资机会也逐步得到确认。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半导体领域的刻蚀、清洗等细分赛道,涌现出了产品力较强的公司,设备国产化不断提升。
另外,从ETF申购赎回情况来看,半导体行业主题ETF较为亮眼。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0日,今年以来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等获净申购份额在20亿份以上。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赵宗庭表示,半导体芯片行业的长期投资机会仍然主要在于产业链本土化、自主可控。全球半导体芯片需求量在中长期将快速增长,半导体芯片成长性投资价值十分显著。
“部分企业注销意味着实体端的股权投资正在退潮,但是一些有核心产品亮点的芯片半导体上市公司反而受资本青睐,加大了对成熟产业及自主创新的新型技术的投资力度。”宣继游还认为,大浪淘沙之后,芯片行业的创新方向主要有三个:在成熟制程背景下提高算力的先进封装技术;车规级芯片的设计和研发;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半导体设备的攻关和研究。实现自主可控、错位竞争、提升成本优势,将是未来国产芯片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