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牛”上线,一头种牛最高卖出24万元
导读: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正式发布优质肉牛品种“华西牛”。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畜牧所主导、联合多家研究机构、企业,历经43年育成,并于2021年12月1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我国是牛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牛肉已逐渐成为人们“菜篮子”不可或缺的食材。但是,我国肉牛核心种源高度依赖国外引进,制约了产业发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正式发布优质肉牛品种“华西牛”。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畜牧所主导、联合多家研究机构、企业,历经43年育成,并于2021年12月1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中国“好牛”上线,一举打破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这对普通的农民意味着什么?
育种“黑科技”带来高效益
种牛最高拍卖价可达24万元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各异,资源也不尽相同,如北方地区虽然粗饲料相对廉价,但冬季气候寒冷;南方虽有很好的粗饲料资源,但夏季会在短时间内达到比较高的温度。
华西牛种公牛、种母牛 来源:中国农科院
“华西牛”既可以适应北方草原牧区的生产模式,又可以适应华北平原的农区和南方的草山草坡地区,或是半农半牧的农牧交错带。
在生产性能上,一头成年“华西牛”公牛体重达900公斤,成年母牛550公斤以上,待屠宰的18月龄华西牛能长到600至650公斤,生长速度快、产肉多、繁殖性能好、经济效益高,平均屠宰率62.39%,净肉率53.95%,平均育肥期日增重1.36公斤/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华西牛”的培育突破了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封锁,研发了专门化育种芯片,并在育种实践中应用。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路培介绍,“通过此技术,我们我们将牛的基因组和表型建立起关联,评判新出生的牛犊的性能。这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成果,也是育种的核心。”
目前,基因组选择技术遗传评估的准确性能够达到60%,能够测算出一些本来只能在屠宰之后才能测定的性状,保护了种牛的价值。
一头公牛每年能够生产3至4万支冻精,优质公牛的冻精每支售价80至100元。种公牛使用年限一般在4到5年,这其中的收益非常可观。
培育出了新的品种,最终还需要接受市场的选择。为了让“华西牛”名气大起来,让更多的养殖户选择“华西牛”。研发团队组织了种公牛拍卖会、网络拍卖等,打造推广“华西牛”品牌。
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举办全国种公牛拍卖会,累计拍卖种公牛119头,总拍卖额达1109.7万元,单头拍卖价格最高达24万元。
年收入高达100万元
“华西牛”鼓了牧民的腰包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牧民王金强的“好日子”让人羡慕不已。家中150头“华西牛”母牛,年纯收入100多万元,出栏时,别的牧民家的牛犊才1万多元,而他家的牛犊平均能卖到2.5万元。
华西牛群 来源:牧医所
说起自家养殖的“华西牛”,王金强总是赞不绝口:“这牛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净肉率高,繁殖性能好,抗逆性强,适应面广,经济效益高……”
如今的王金强是国家肉牛遗传资源评估中心注册成员。一年到头,前来他家咨询购买的客商、养殖户更是络绎不绝。
2021年,黑龙江一家种公牛站以每头3.5万元的价格买走他家12头公牛犊,母牛犊均价也超过2万元。
像王金强这样的牧民,在乌拉盖管理区还有很多。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围绕发展壮大现代肉牛产业,推行“企业+合作社+农牧民”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和专家团队引领作用,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为牧民提供饲养管理、选种选配等技术服务,成功打造王金强等20余户乡土“牛”人,培育存栏数达50头以上的肉牛核心群28个。
本土专家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培育300余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500余牧户科学养殖,每头牛年收益增加2000元以上,实现了牧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6年的5.6万元,到2021年8.6万元的飞跃。
目前,乌拉盖管理区还成立现代农牧业人才基地,推进国家肉牛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创新中心建设,已经培育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1家,华西牛总规模3.4万头,占全国总存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