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构建文化遗产专业化协同保护机制
导读:“塔身之前的脱落、裂痕等已消失不见,足见修复的专业程度之高!”“从现场情况看,保护措施也做得很到位!”6月9日,一场文峰塔(当地俗称“南塔”)修复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回头看”公开听证会在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进行。历时一年八个月,150岁的文峰塔经历了从“伤痕累累”到“重焕新颜”。
为巴渝文化宝藏提供全方位保护
重庆:构建文化遗产专业化协同保护机制
“塔身之前的脱落、裂痕等已消失不见,足见修复的专业程度之高!”“从现场情况看,保护措施也做得很到位!”6月9日,一场文峰塔(当地俗称“南塔”)修复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回头看”公开听证会在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进行。历时一年八个月,150岁的文峰塔经历了从“伤痕累累”到“重焕新颜”。
“全市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化检察办案、恢复性司法保护、综合性法治宣传一体化优势,为巴渝文化遗产提供全方位检察保护,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检察品牌。”重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时侠联说。
从首案中尝到甜头——
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做
视野跳出“石刻”,以大足为基点,画好巴渝大地文化遗产保护“同心圆”——得益于重庆市人大代表的这条建议,重庆市检察机关迈出了探索建立文化遗产专业化协同保护机制的脚步。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重庆现有可移动文物148.3万件,不可移动文物2.6万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一直以来,我们的考古发掘队伍不断壮大,也不缺从事文物研究的人,但面对数量庞大、零散分布的文物,专业化保护力量捉襟见肘。近年来,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案件多发。”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林必忠坦言。
2020年6月,大足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盗掘古墓葬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遇到难题:涉案文物的价值属性究竟该如何确定?
在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大足石刻研究院大力支持下,一支由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蒋思维带队的4人专家小组“出马”,全程协助检察官对古墓进行价值评估和修复设计,并出具权威报告。
同年10月,经大足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该案5名被告人被依法判决共同赔偿修复保护费用,同时向社会公众道歉。
“经此一案,所有文物保护的参与者都尝到了‘甜头’——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做。”重庆市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彭劲荣说。
办理一案治理一域——
“文化遗产检察官”走马上任
办理一案,治理一域。
2020年7月,大足区检察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订了关于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加强公益诉讼与文物保护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建立了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机制,由大足石刻研究院派出3名专家兼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及时提供文物认定、价值评估和修复等专业支持。
依托该机制,大足区检察院聚焦石窟石刻、古建筑、古墓葬、革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迄今已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4件,以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有关部门开展文物修缮13处、遗址清理发掘1处,消除文物安全隐患14处,补续非遗项目传承1个,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经费70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来,依托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机制,已提供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案件专业咨询26次,其中,如何修复文物占了“大头”。2020年底,黔江区发生一起重大古墓盗掘案,该案恰巧与大足区检察院办理的古墓盗掘案极为相似。大足、黔江两区检察院协作联动,分享借鉴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修复设计思路,推动此案顺利办结,3名被告人被判承担连带赔偿文物保护和修复费用70万元。
“实践证明,检察机关深度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大足石刻研究院二级研究馆员黎方银说。
保护机制全方位升级——
促进全社会共护巴渝文化宝藏
从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机制到全市检察机关建立文化遗产专业化协同保护机制,这无疑是一次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升级的创新之举。
如何让群众深度了解检察机关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努力?日前,重庆市检察机关精心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展览,意象化的山水意境,古朴素雅的空间氛围,一幅动态的中国地图结合丰富的视频投影,全景展示大江南北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宝级非遗项目……“泱泱古国 悠悠巴渝”“法路漫漫 千年求索”“文载家国 法治天下”“历史使命 检察担当”4个展陈单元内容丰富。参观者还可借助三屏联动设备,了解全国检察机关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76个典型案例。
“小朋友还能够亲身体验模拟检察听证,扮演主持人、检察官、当事人、听证员等角色,每次表现不同,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听证结果。”大足区检察院检察长孙琳介绍,检察机关还将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文化遗产大讲堂、古墓葬保护现场教学、检察听证互动体验等项目,促进全社会共护巴渝文化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