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袁庚:向前走,莫回头!
导读:2018年1月31日,将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同志逝世2周年。
那山、那海、那人,都是有情感渊源的。
2018年1月31日,将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同志逝世2周年。
斯人已逝,芳香仍在。
在蛇口人的血脉里,流淌着不朽的“袁庚精神”;而在蛇口的山海之境,也缩影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载风雨历程;经过时光洗礼,积淀下来的情感与故事,如今,在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铺陈开来,示于后人,以共同追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与时代精神。
涂俏,《袁庚传》作者,濡染袁庚多年并采访与袁庚相关人物200余人,在涂俏看来,“袁庚精神,就是蛇口精神”,这也是为何涂俏选择把家从福田搬到蛇口。女儿在育才一小入学第一天,老师和同学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和接纳了涂俏的女儿。“第一天回来笑嘻嘻的,一周回来笑嘻嘻,一个月回来还是笑嘻嘻。”老师对待学生的功课用心备至,让涂俏不禁感叹:“你们做得太好了!”老师说:“老一辈的老师都是这样做的,这是一种传帮带,我们自然也不敢怠慢。这也是蛇口精神的某种延续”。
多年过去,蛇口精神、袁庚精神依然在影响着蛇口人。
那么,袁庚精神到底是什么?我们暂不去定义,但在涂俏充溢激情的讲述下,一个更饱满的“袁庚精神”画像被勾勒出来。
1
——理想主义——
甩开膀子往前冲
1983年,袁庚筹谋与新加坡方共同开发赤湾。时任新加坡贸易发展局副局长的吴伯韬先生兴冲冲地奔来蛇口,扑面却是黑灯瞎火的一片荒滩。傍晚,袁庚带他到建设中的南海酒店参观,大手一挥说:“吴啊,你千万不要小看我们,你现在看到的这个地方黑黢黢的,20年后你再来看看,这里一定是一片灿烂辉煌。”翌年,赤湾石油基地由此诞生。
赤湾变迁
1985年
1988年
2002年
2008年
“袁庚是理想主义者,他的精神,像远山在呼唤,让无数时代精英追随。”涂俏把袁庚定义为理想者,在共同的家国理想感召下,袁庚和他的追随者们“如此光辉,像太阳般燃烧”。
涂俏说:“袁庚需要的是所有人甩开膀子,跟着他往前冲,为国家做一点事。”
▲蛇口干部培训班合影
“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16个字,是袁庚的原话,也镌刻在涂俏心上。她说,当年的蛇口,最珍贵的是袁老带着的一群先辈,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这片土地上“战战兢兢”做了一些事情。现在,我们会觉得,他们干的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而在当时的他们看来,不过就是生命中习以为常的小事。他们全情燃烧,无惧艰辛,但似乎从来没有人后悔过。
▲蛇口工业区开发建设初期,“开荒牛”们在登南山途中留影
▲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最早的一批青年职工
如今的先辈,垂垂老矣,当年的青春,凝结成他们心底永远的珍藏。
2
——先锋性——
古有坚船利炮,今有基金经理
1993年,王正德出任半岛基金总经理,半岛基金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基金之一。他请袁庚当顾问,那时,袁庚已是暮年。袁庚说:“古有坚船利炮,今有基金经理。几个基金大佬在咖啡厅里就可以颠覆香港经济。”王正德觉得这只是袁庚勉励他的话,直到1997年,王正德在香港工作,亲眼目睹了香港金融风暴,再回忆起袁庚当初说的这句话,不禁惊呼:袁董太有先见之明了。
“弄潮儿敢向潮头立”,如果这个世界真有弄潮儿,袁庚应该算得上,他无惧风浪、不畏艰险,心如明镜。
▲2003 年 7 月
袁庚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金紫荆勋章”
3
他永远爱护年轻人
袁庚非常宠爱孩子。据涂俏亲历,袁庚嗜吃甜食,尤其钟意雪糕和冰淇淋甜筒。那时,很多去探望老爷子的蛇口人,都会捎上这两样零食给他。涂俏去采访他的时候,问他要什么?他说:“我最爱随便(蒙牛的雪糕品牌),就拿随便吧。”采访完了,袁老照例送涂俏下楼,却不忘带上随便。出了家门,眼前一群小孩儿围拢过来:“袁爷爷,今天是什么?”,“是随便。”
原来,下午发雪糕给院子里的孩子们吃,是袁老的日常。
▲1991 年 7 月 12 日
“明天会更好”全国青少年夏令营在蛇口举办
据悉,袁庚还在外甥女“湾湾”的课程里发现了“青春读书课”,其中最早印出来的一本名叫《白话的中国》的校本教材,令他大为欣赏,并在日后逢人便推广这本青少年语文读本。
▲1987 年 8 月 29 日,香港青年商会蛇口“领袖之旅”
参观蛇口工区袁庚发表讲话
4
——维护新事物——
蛇口的第一个网吧开业,袁庚杵着拐杖就去了
人老了,也许意味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降低,但袁庚始终没有,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涂俏记得过永鲁告诉她的那件事:“蛇口的第一个网吧开业,袁庚杵着拐杖就去了。”涂俏大笑。一个老顽童形象顿时映射在我们眼前。她还遐思:“要是袁老在世,现在的‘跳一跳’游戏他也肯定会玩。”
▲2008 年 11 月
袁庚获得“改革之星——影响中国改革 30 年 30 人”奖
“袁庚精神”后劲
蛇口精神和袁庚精神,能不能在未来蛇口土地上,一直延续与拓展,生生而不息?我们不禁提出这样一种疑问。
而涂俏采访的将近200个受访者身上,她看到了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全情燃烧。
▲涂俏与袁庚对话。受访者供图
涂俏认为,育才老校长陈难先与袁庚一脉相承,如同袁老所说“同声同气,同捞同煲”。在育才学校的教育脉络上,得到了一种延续和呈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育才二中要种榕树,别的地方榕树因为种得不够深,风一刮容易倒。一个家长跑过来对陈校长说,他有种植经验,他指导陈校长说:“我来种这个树,树苗有多高,就要挖多深的洞。”一米五高的榕树苗,最下面铺大石块,中间铺中石头,最上面铺着细碎的小石子……树根伸展,紧紧地从地底抱住大石块,抱住中石头,抱住碎石——育才的榕树从来不会倒——扎根沃土,百年育才,陈校长从中体悟了教书育人的道理。
▲蛇口繁茂的榕树随处可见。吕俊 摄
蛇口的夏天很热,育才学校却最先建设了游泳池,夏天用游泳代替其他体育课的内容,几所学校上课“每天下午排队排得满满的”。他主张:“我们育才教师要从教育孩子身上找到人生的乐趣。
▲1983 年落成的育才学校
韩耀根曾说:马明哲和平安保险是蛇口精神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代表。
“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这两句话是蛇口基因的集中体现,也是平安文化的精髓概括。正是在这样的鞭策下,平安30年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今天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集团之一。“蛇口基因能保存多久,平安未来就能走多远”。蛇口的精神和基因,会不断激励着平安永远地走下去。
▲1988 年 5 月平安保险开业
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前一天,涂俏为拍摄纪录片,采访了马明哲。原定45分钟的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马明哲怀念袁老,问蛇口这个好吗?那个好吗?惦念之情溢于言表。
▲1998 年,名誉董事长袁庚出席平安银行第四届董事会会议
时光不复,理想不老
而曾经的蛇口人
被共同的理想连缀着
向前走,莫回头
正如车国宝所说的:“吾本蓬蒿辈,幸遇拔贡恩,没齿不能忘,心中有完人。”在他心中,袁庚就是“完人”。
在曾经和现在的蛇口人心中,袁庚也是那个定调“将蛇口建设成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最终惠及这片土地的山水与人情的“家人”。
▲蛇口新貌
了解更多:
文章来源:蛇口消息报
以上图片,除标明外,均来源于“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