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探索赋能产业链发展新路径——访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 2023-03-21 11:41:29 编辑:夕歌

导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怎样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怎样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对此,小米是如何认识的?

雷军:当前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加速重塑,我们要清醒看到挑战的复杂性,切实增强韧性,又要看到未来的新机遇,勇抓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的变革周期。关键的一点在于,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要把重心放在守正创新上,靠自己的努力“死磕”硬核技术。同时,还要胸怀“一家兴、百家强”的担当,积极探索产业赋能的新模式、新路径。

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已经成为小米高端突破、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支撑。截至去年9月底,小米全球专利授权数超过2.9万,全球专利申请数超过5.9万。小米的3年高端化探索也交出了满意答卷,我们在旗舰机上实现了“一机两颗自研芯”,在移动影像技术、充电、屏幕等一系列关键领域实现了多项重要突破,助推国产高端全面崛起。在硬核技术攻关突破的新征程上,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在产业赋能上,小米已经投资了110家智能装备企业,拉动上下游产品及技术供应商100余家,初步形成了国产制造装备供给生态集群。同时,依托小米智能工厂的示范带动效应,一批供应链合作伙伴已经启动了小米的整套产线设备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小米全链路产业赋能的新路正越走越宽。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小米集团在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有哪些探索和经验?未来有何新布局?

雷军: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小米逐渐摸索出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我感触最深的一条是要自己先立好标杆、打好样,再给产业赋能,谋求全链路产业链创新的新突破。去年底,我们发布了高端化战略三年的答卷之作——小米13系列,作为新一代小米高端旗舰,它的高精密组装在小米智能工厂率先落地实验,精度达0.09毫米,也就是1根头发丝的直径,这让小米13的部分核心器件装配精度提高一倍。同时,小米13搭载国内唯一的超窄四等边工艺,也是在智能工厂打磨成型,最终推广到全部生产线。先验证后推广的方式,极大提升了供应链合作企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水平,也坚定了小米做制造业背后智能解决方案和装备服务商的信心和决心。

小米也正在探索全链路产业赋能的新路径、新模式,勇挑企业责任,着力强链补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真正带动国产供应链企业走向全球。以小米12的屏幕为例,它由小米向TCL华星光电定制研发,创造了15项屏幕新纪录。同时,我们的智能制造体系正在向整个制造行业不断输出、持续赋能,一些供应链合作企业已经启用了由小米输出的整套产线设备和智能工厂系统体系。此外,小米还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同组建了3C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瞄准智能制造科技前沿,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具有重大示范效应。

记者:近年来,世界变局加快演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受疫情影响,小米集团的信心源自哪里?

雷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表述,态度坚决、毫不含糊,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定调子、凝共识、创环境,传递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强音,我们倍增前行信心。

2023年我们充满信心,这份信心来自4个层面: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们过去40多年积累的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持续的科技创新正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泉,以及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品质需求。

我相信,企业家眼中的提振消费信心,本质上是企业要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基于自身努力、敢闯实干,不断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产品和服务。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对此,小米集团有哪些新规划?

雷军:对小米而言,2023年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我们将稳健推进、蓄势待发,为未来2年至3年的新一轮爆发做好充分准备。

坚定打造科技引领的小米,坚定投资未来,把创新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小米研发投入将超200亿元,2022年至2026年5年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我们将坚持“技术为本”的铁律不动摇,重点突破自研芯片、人工智能、影像、快充、物联网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快探索自动驾驶、仿生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力求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周期中建立全球领先优势。

坚定打造全链路产业赋能的小米,持续深耕智能制造,赋能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目前,小米在北京的二期智能工厂正加紧施工,预计年底投产,将建成符合“灯塔工厂”标准、国际一流的智能工厂。同时,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首款车将于2024年下线并实现量产。(经济日报记者 黄 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