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李泽湘“科创梦工厂”:裂变孵化60余家硬科技企业,探路湾区协同科创新模式
导读:除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外,国内似乎很难发掘出第二个在硬科技领域拥有极高成功率的平台:自2014年创立至今,该基地一直专注于培育世界级硬科技企业。目前,从基地已走出了超60家具有“硬核”科技的高成长企业,其中有15%的企业已成长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在位于东莞市的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带着微笑迎面走来。
事实的确如此。除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外,国内似乎很难发掘出第二个在硬科技领域拥有极高成功率的平台:自2014年创立至今,该基地一直专注于培育世界级硬科技企业。目前,从基地已走出了超60家具有“硬核”科技的高成长企业,其中有15%的企业已成长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
可以说,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已成为大湾区高成长企业的“梦工厂”,而其领路人,正是李泽湘。
不到10年的时间,小小的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便涌现出众多高成长企业,可以说创造了湾区科技创新和企业孵化的新高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新时期,科创已不再是一地一城单打独斗,而是要协同发展,共同培育起科创生态新环境,在生态支持下,助力这些高成长企业更好发展。”李泽湘说。
“科创梦工厂”
2014年,李泽湘从香港科技大学来到松山湖,发起创立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引进来自香港等地数十个创业团队,开启批量“造星”之旅。时至今日,已实现80%的孵化成功率,日前,已有诸多企业经过多轮融资。
张峻彬是李泽湘从外部引入的第一位年轻人。2015年,大学刚毕业的张峻彬向李泽湘投了简历。“那时年轻气盛,特别想干一番事业,没钱也没团队,只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张峻彬回忆。第二年,他在李泽湘指导下,创办云鲸智能,用3年研发出全球首款可自清洁的扫拖一体机器人。日前,云鲸已完成E轮融资,估值约100亿元。
在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里,与云鲸有相似成长路径的企业不在少数。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基地在创业成长孵化和科技成果转换中,已显现出一套新模式——从三五成群、抱团取暖走向平台化、生态化,提供从0到1再到N的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来松山湖后,李泽湘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将年轻人、消费市场、科技三者完美结合。在李泽湘看来,C端市场领域蕴含无限机遇。而只有年轻人,既能读懂新一代消费者,又具备科技知识,能顺应消费升级,实现产品迭代,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值得留意的是,基地里的年轻创业团队,大部分拥有深厚的科技背景、极大创业热情,却无工作经验。他们挖掘的C端细分领域新赛道,许多都来源于课题或毕业设计。背靠基地人才孵化以及香港、深圳的科研优势,进行科技攻关。再依托基地产业配套,进行科技成果转换,将创业团队孵化为中小企业,而后帮助其解决融资问题。
李泽湘总结这一创新性产业化运作模式,得益于三个优势。
“首先,基地能够提供早期硬科技创业者所需的方法、资源、资金。其次,将一个概念性东西做成产品推向市场,这其中优质稳定的供应链是关键。我们为创业团队提供类似于Maker Space、中试车间、电子实验室等空间设备资源,以及背靠东莞完备工业体系的供应链资源。此外,创业团队大多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具有国际思维和全球视野,能快速将科技成果转为可推向全球市场的产品。”李泽湘说。
(图为李泽湘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
而如何挖掘到有潜质的创业团队并为其赋能,李泽湘自然将其30年以来探索实践的“新工科教育”思想应用其中。
谈起新工科教育,李泽湘表示,国内过去40余年的经济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拿来主义”,当下必须转向走自主创新之路,自己定义新产品,做出颠覆性创新,打造全新科创生态环境。
来到松山湖后,李泽湘继续推进新工科教育,着力培养“能用科技创造新东西的人”,探索“新工科”教育的东莞样本。云鲸智能、逸动科技、松山智能以及基地的诸多项目,都是新工科教育的延伸。如今,海柔创新、卧安科技、EcoFlow正浩创新、霍曼科技等一批相关领域头部企业,逐步成为这一实践的后继者。
科技成果转化的湾区协同模式
在创新孵化过程中,李泽湘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把粤港澳各个层次所具备的独特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融合发展。在发起成立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后,他又创立深圳科创学院,还将松山湖模式复制到香港,链接起三地资源,着力探索大湾区的科创及产业协同新方向。每周在香港、深圳、松山湖来回奔波,便成了李泽湘的日常。
多年前,香港科技大学“3126”室机械声不断,作为李泽湘在港科大的实验室,几年后,这里走出了大疆创始人汪滔、李群自动化创始人之一石金博、逸动科技创始人之一陶师正等不少硬件领域的领军者,以及诸多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的孵化团队。
“如果要打造全新的科创生态,待在一个地方是远远不够的。”李泽湘谈到大湾区科创局面,香港拥有人才和国际化平台优势,但缺乏产业链。深圳较为综合,东莞以制造业为主,产业链优势最明显。“所以要将三者协同起来,让创业者能够有效整合大湾区甚至全球的资源。”
作为莞港合作的经典样本,近年来,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正推动莞港科创合作走向更大空间。2018年后,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陆续在香港、深圳建立基地和科创学院,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大湾区科创及产业协同发展的新闸门正在徐徐打开。
而今,以云鲸智能、逸动科技等为代表的基地高成长企业,在莞深港三地均有布局,充分利用三地差异化优势,加快壮大企业在大湾区影响力。以逸动科技为例,除在深圳有研发团队外,去年在香港也建立全新研发中心。
“逸动科技成熟的研发流程、生产体系,将助力香港的研发团队专注开发自动船艇技术和船联网技术,通过与内地团队深入合作,充分互补,提升逸动研发实力。”逸动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陶师正表示。
李泽湘还将新型企业培养模式复制到香港,他联合沈南鹏、马化腾共同成立了香港 X 科技创业平台,力求在大湾区进行机器人产业的全面项目和人才孵化。
“在莞深港,首先有大量供应商,其次他们响应速度非常快,速度快,成本就低,这就是能够胜出的关键要素。同时,我们还能在这里找到各种人才,这便是协同发展带来的最大优势,这里将是硬件或者是极客的天堂。”李泽湘说。
然而,香港与深圳、东莞在大湾区内的互动,远不及太平洋对岸的硅谷和旧金山湾区。李泽湘认为,对比而言,目前人才资源还是最紧缺的。“香港的人才推荐机制有些方面是欠缺的,以后如何与深圳、东莞的创业团队做好对接协同,如何利用香港这个平台,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是大湾区科创及产业协同的首要问题。”
新一批瞪羚企业从何而来?
进入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大门,脚下是世界机器人知识体系的地图,抬眼看去, “For a Better Life!机器人,让生活更美好”这行醒目的标语格外引人关注。
(图为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展厅)
基地入口处是甲骨文、汉字、罗马文、僧侣文和阿拉伯数字。路线一直延伸,陆续迎来的是李泽湘与国外教授合著的《机器控制论》。路线最后是基地展厅,这是李泽湘团队构建机器人梦工厂的思想缩影,大疆、云鲸智能等企业的创业故事在这里呈现出来。
在展厅内,李泽湘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详细介绍了目前基地正在孵化的企业项目。“你们看这张照片上的四个人,他们是云鲸智能最核心的创始团队,现在云鲸已经有两千多人了,在扫地机器人这个细分领域,云鲸在全球已经名列前茅。”
凭借新工科教育这一创新模式,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成为大湾区高成长企业“梦工厂”。在李泽湘看来,无论是瞪羚企业还是独角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阶段性挑战和困难。“如何利用优势资源去跨越发展过程中的一道又一道鸿沟,是当下瞪羚企业培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深圳为例,李泽湘表示,深圳作为一个从制造业起步,拥有强大供应链的创新型城市,尽管与北京、上海相比,独角兽企业并不多,但很多企业都是在制造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并非依赖商业模式创新。而后者在国内外政策发生变化时,不确定性就会非常大。
因此,李泽湘认为,在高成长企业孵化方面,核心路径便是要基于大湾区背景,发挥大湾区强大的产业链和制造优势,同时,在市场细分领域做大量调研,朝着极为细分的“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破解成长烦恼。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已正式启动“2022粤港澳大湾区瞪羚企业走访大型全媒体专题报道”,将在湾区重点城市同步推开深度采访调研。对此,李泽湘表示,站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以新工科教育为起点的人才培育,和大湾区科创生态培育,是未来推动瞪羚企业成长的必要前提。
“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希望构建一个健康的湾区科创生态,引导年轻人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同时,这个生态要解决资金和人才服务问题。如此才能确保企业在它所在的行业领域里面,成为全国、全球具有话语权的高成长企业。”李泽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