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精神的缩影:十大经典雕塑作品盘点
导读: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能反映出城市的风采和神韵,也最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下面,小编将给大家介绍深圳最著名的十座雕塑作品,他们最能代表深圳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深圳十大经典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形态精神和灵魂。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能反映出城市的风采和神韵,也最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对提高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美化城市环境、升华城市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小编将给大家介绍深圳最著名的十座雕塑作品,他们最能代表深圳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拓荒牛
落成于1984年
作者:潘鹤
座落于市委大院黄金地段
这是一座重4吨、长5 .6米、高2米、以花岗石磨光石片为底座的牛形铜雕———生猛的公牛积蓄着贲张的能量,健硕而富于动感的身姿拉动着一堆丑陋腐朽的树根。
这样张力满满的造型,其中的象征寓意已形象显现———深圳人拓荒、垦荒的冒险创新精神与雕塑之间形成了绝佳的映照。它既被命名为“拓荒牛”,又被称作“孺子牛”,它所隐喻的城市精神与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精神同步。
图1:位于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
■小平塑像
落成于2000年
作者:滕文金
座落于深圳莲花山顶广场
塑像高6米,重6吨,由主体塑像和底座组成。这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竖立的小平同志塑像,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寄托了特区大步向前,实践创新的精神和深圳市民对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对研究和保护改革开放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图2:位于深圳莲花山顶广场的《小平塑像》
■闯
落成于1993年
作者:郑建平
座落于深圳老博物馆前
雕塑《闯》表现的是一位肌腱发达的巨人,正用力推开一重大门。其名为《闯》,取自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对深圳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敢闯的高度概括。
寓意有三:一是率先推开国门,对外开放;二是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三是打破“左”的思想的牢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图3:位于深圳博物馆前的雕塑《闯》
■深圳人的一天
落成于1999年
作者:深圳雕塑院、加拿大戚杨建筑与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座落于园岭社区居住区南侧
《深圳人的一天》是一个极富创意的艺术佳作。作品用一组群雕——人物雕像、图文浮雕--艺术地展示了1999年11月29日那一天在深圳这座城市里所生活着的各行业各阶层的人物和那一天所定格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事件、数据等。
作品中的这18个青铜人物雕像,均是根据“那一天”在深圳大街小巷中活动的普通人物而随机选定并翻模后雕刻而成的。其中有外来求职者、打工妹、中学生、银行职员、外来退休老人、儿童、咨客(服务员)、医生、工程承包人、股民、保险业务员、抱狗的女人、政府公务员、港商、清洁工人、设计师等,雕像与真人的高矮、大小、外貌、衣着、装扮等几乎完全一致,个个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而又各具形态。而且,每个人物雕像旁边都有一个铭牌,上面记录了该人物的真实姓名、年龄、职业、原籍贯、何时来深等个人相关信息。艺术家们力求使作品体现出历史的真实性和其群雕在立意方面所追求的平民化。
图4:位于深圳红荔路的群雕《深圳人的一天》
■女娲补天
落成于1986年
作者:曹春生、付天仇等主创
座落于蛇口码头附近的海上世界景区
女娲补天雕塑是为纪念蛇口工业区成立10周年而建,用乳白色石头雕刻而成的“女娲”真神,显影出一个高约12米、宽约7米的婀娜造型———女娲上身为人,下身缠绕一团的蛇尾,带着严肃的表情,用双手托起补天巨石———五彩石,象征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也激励人们延续“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图5:位于蛇口海上世界的雕塑《女娲补天》
■绽放
落成于2010年
作者:吕军
座落于华富路与深南中路交汇处(上海宾馆旁)
该雕塑根据马蹄莲的特征进行仿生创作,整个作品由32根粗细不一、高低各异的不锈钢管组成,远观像一朵巨型绽放的花朵,同时这些管柱又具有瀑水功能,可以形成奇特的水帘景观。正是这尊在特定场域中设计的雕塑作品,赢得了国内专家和同行的认可。2011年《绽放》获得“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年度大奖”。
图6:位于上海宾馆对面的雕塑《绽放》
■羽翼人
落成于2000年
作者:米丘
座落于深圳大梅沙的海滩上
在深圳大梅沙的海滩上,竖起了7个身高18米、各长着一对银色翅膀、姿态各异的人形雕塑,命名为《羽翼人》,该雕塑是艺术家米丘最广为人知的符号。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象征着多姿多彩的生命。
雕塑的寓意是深圳人就像插上双翼的大鹏,飞翔在祖国经济建设的最前沿,表现着空间和感情,看上去有一股想离地而起的欲望,它们象征着梦想和幸福,具有很有现代风格的抽象雕塑作品!这也是中国现阶段规模最大、手段最丰富的环境艺术作品。
图7:位于深圳大梅沙的海滩的雕塑《羽翼人》
■林则徐铜像
落成于1985年
作者:唐大禧
座落于蛇口工业区珠江口左岸赤湾左炮台旁
林则徐铜像塑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的1985年,以弘扬民族英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雕像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创作,广东佛山球墨铸铁研究所铸造。铜像高3.2米,重1.8吨,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林则徐铜像。
雕像塑造的林则徐手持单筒望远镜,身佩长剑,目光炯炯地凝视着波涛滚滚的伶仃洋。
铜像基座用福建惠安高级麻石砌成。基座正面刻有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字“林则徐纪念像”。铜像周围用方石砌成城墙式的墙栏。
图8:位于蛇口工业区珠江口左岸赤湾左炮台旁的铜像《林则徐》
■龙盈乾坤
落成于2015年
作者:韩美林
座落于深圳市深南大道中段北侧
《龙盈乾坤》雕塑以牛头为基,寓意开拓耕耘、坚韧不拔的精神;腾空而起的两条蛟龙,组成庄重遒劲的龙门,象征护佑吉祥和祥瑞盈门;雕塑顶部是振翅飞翔的凤凰,象征着凤凰涅磐般的创新与追求;雕塑中间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包孕万物的太极图,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和谐与共融。
图9:位于深南大道中段北侧的雕塑《龙盈乾坤》
■胜利大营救
落成于2012年
作者:张德先
座落于深圳市深南大道中段北侧
胜利大营救是发生在深圳的一大事件。1942年初抗日战争爆发,大批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被困在香港岛上。党中央发密令由周恩来、廖承志、张文彬直接指挥下,成功将爱国志士从香港转移到内地根据地。陆路转移的故事部分就发生在深圳羊台山一带。此雕塑把故事内容浓缩其中,具有历史意义。
该雕塑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位于雕塑底部的是一个占地面积近百平方米的黑色梯形台,四周刻凿了关于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简介;在梯形台上方,是一个由44本“书”分两排形成的代表“胜利”的“V”字形,两排“书”排着大营救的行走线路,分别代表了港九到白石龙的西线和东线,而44本“书”上印有与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有关的44个著名人物的姓名及头像;44本“书”中间,立有一支由汽车烤漆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由“大营救”三个字组成的东江纵队的“枪杆子”。
图10:位于羊台山森林公园大浪入口广场雕塑《胜利大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