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银保监局局长张利星:前海正为金融业探索新路径
导读:“前海向前”,成为眼下最代表改革开放的热词,因为它正续写着“春天的故事”。
独创设立金融创新监管委员会和金融创新咨询委员会,聚焦金融支持前海发展的难点和堵点开展课题研究。
这一年,前海金融服务创造了若干全国首家、全国首批、全国首单,充分表明前海已经成为金融业改革创新的始发站。
前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交汇区,我们在推动前海深港金融互联互通的同时,高度重视跨境金融的监管协作。
△深圳银保监局局长张利星 (受访者供图/图)
“前海向前”,成为眼下最代表改革开放的热词,因为它正续写着“春天的故事”。
一年前的2021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正式发布,前海深港合作区(下称前海合作区)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成为“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引领制度创新的“策源地”。
金融,经济的血脉,在这次历史性的制度创新“策源”中,举足轻重。《前海方案》落地一周年,金融业在前海合作区如何先行先试?它怎样突破难点和堵点?深港两地金融监管又如何协同?2022年9月26日,就这些问题,深圳银保监局局长张利星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简化准入流程,丰富金融供给
南方周末:在《前海方案》中,前海合作区担负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两大历史使命。一年来,深圳银保监局在落实支持前海合作区开发开放方面有哪些突破性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利星:《前海方案》赋予前海合作区的关键词一个是改革,一个是开放。一年来,我们协同相关各方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优化准入服务,助力金融要素不断聚集。我们专门出台政策,简化前海的银行、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准入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落户前海。截至目前,前海已经汇聚了银行、保险、资管、再保险、消费金融公司、信用卡中心和资金运用中心等各类机构主体124家。
二是激发行业动能,助力前海开发建设加速度。深圳银行保险机构主动聚焦前海建设重要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不断推出创新业务,丰富金融供给。首先是融资支持更加有力。截至今年6月末,辖内银行为前海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26%,高出深圳全辖贷款增速11个百分点。其次,服务方式更加便捷。多家银行推出了“信用+金融”模式,在金融服务中嵌入了政府各项税费优惠减免措施。第三是业务模式更加创新。近年来,跨境电商已成为深圳外贸新引擎。截至6月末,前海跨境电商获得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79.72%。
三是强化协同发力,助力前海金融创新加速度。在局内,我们成立了金融创新监管委员会。在局外,我们邀请行业和学术界的专家组成了金融创新咨询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均下设了若干课题工作组,聚焦金融支持前海发展的难点和堵点开展课题研究,为推动前海金融服务不断创新、跨境金融联通不断深化,打好理论基础。同时,为了落实《前海方案》提到的关于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功能的部署要求,深圳银保监局与前海管理局签署了支持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建设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聚焦深港金融合作,持续推动前海打造深港金融机构的聚集地和金融创新承载平台。
压实机构主体责任,管住风险点
南方周末:金融是严监管行业,其中包括准入制。你刚才提到优化前海金融准入,具体怎么操作?
张利星:2021年11月,我局印发了关于简化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银行、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市场准入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个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减少。
第一,减少审批环节。譬如,银行支行、保险支公司的市场准入和高管人员的任职核准,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第二,减少申请材料,譬如,申请高管任职资格可以免于提交征信报告等材料;第三,减少办理时限,压减了14项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比如中资商业银行分行筹建审批,由4个月压缩为90天,压缩的审批事项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第四,减少文件数量。通知发布以来,已经有9家银行保险机构先后落户前海。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将上述简政放权政策按照可复制的原则推广至深圳全辖。
南方周末:准入流程简化,肯定提升效率,但风控是金融业的首务。准入政策优化之后,如何同步堵上风险点?
张利星:简化市场准入和高管准入的流程,是针对金融机构支行和支公司及其高管。一方面,我们压实机构的主体责任,督促他们强化内部管理。《通知》明确要求机构遵循合规性、审慎性原则,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准入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所设机构、高管人员的合规性。对存在不合规、不审慎行为的机构,我们将依法依规采取强制监管措施、实施行政处罚,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知》对简化市场准入的风险管控做了明确的事中事后监管安排。
另一方面,一年多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机构切实强化合规建设。我们认为这项举措推出的时机已经成熟,尤其是现在创新动力十足、发展动力十足。
独创设立两个委员会
南方周末:你刚才提到,局里内设金融创新监管委员会,局外组成了金融创新咨询委员会。这是否为深圳银保监局独创?咨询委员会里金融从业人员占比多少?遴选条件是什么?开展了哪些解决难点和堵点的课题?
张利星:金融创新咨询委员会则由9名深圳银行保险机构代表及2名外部专家学者组成。咨询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入选委员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金融领域国内外最新创新动态,在相关业务领域有突出特长或取得突出成绩。金融创新咨询委员会对金融创新服务大湾区互联互通、蓝色金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等课题开展研究,还聚焦辖内银行业保险业金融创新形势、动态和风险开展前瞻性研究,为深圳银行业保险业金融创新和监管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参考建议或预案。
有效管控风险前提下大胆闯大胆试
南方周末:具体到业务落地层面,深圳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支持前海深港合作区域建设方面有哪些重大创新?
张利星:我前年底来深圳工作后,感受最深的就是,创新是深圳最鲜明的底色,这个无疑也是前海最突出的特色。一年来,我们鼓励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在稳妥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在前海推动各类创新先行先试,边行边试。这一年,前海金融服务创造了若干全国首家、全国首批、全国首单。
比如:今年6月,银保监会批准香港大新银行在已有内地法人子行的基础上新设直属分行,标志着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正式落地前海。这也意味着前海正成为港资企业来内地发展的首选地。此后,我们也收到其他外资银行在深圳设立“双牌照”银行的意向。
再如:首批跨境金融政策试点在前海先行。在人民银行的支持指导下,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率先落地前海,前海8家银行网点参与试点;全国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率先落地,多家前海跨国公司成为首批试点对象。
此外,首单创新金融产品在前海先试。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为前海企业发行了粤港澳大湾区首笔蓝色债券,太平财险落地了粤港澳大湾区首笔碳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
这一系列首家、首批、首单充分表明前海已经成为金融业改革创新的始发站。我们期待更多的银行保险机构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大胆闯大胆试,为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探索更多的新路径和新范本。
深港金融市场试水互联互通
南方周末:《前海方案》提到“在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在互联互通方面,已经先行先试了什么?
张利星:《前海方案》给前海定位就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其中深港金融合作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互联方面,辖内的保险公司积极联动港澳保险机构开发跨境保险产品,目前已经累计备案了6款跨境医疗险产品和58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10家财产险公司开展跨境车险业务,实现“三地车险、一地投保”。
互通方面,“跨境理财通”首单业务落地前海,内地和港澳投资者均可跨境投资理财产品。同时,跨境开户、支付、投融资等服务日益便利。在银保监会统筹指导下,还将在前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居住或工作并合法持有港澳保单的客户提供保障型人身险产品的售后服务。
互惠方面,辖内银行机构积极推出定制型服务,助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园区平台建设、优化孵化贷科创贷等“入园即贷”服务,激励港澳青年扎根前海创业创新。
南方周末:在两地市场逐步互联互通之际,两地监管协同有什么样的制度性安排?
张利星:前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交汇区。我们在推动前海深港金融互联互通的同时,高度重视跨境金融的监管协作。在银行业监管方面,我局与香港金管局在市场准入、高管任职资格审核、信息共享和风险防控等方面,都保持着紧密合作。在保险业监管方面,大湾区设有粤港澳深四地保险监管联席会议机制,每年举办一次会议,讨论保险监管协作的一些重要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平台。
南方周末:《前海方案》中有一项,支持两地探索推进监管科技研究和应用。前几天,香港金管局局长说,两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沙盒)已成功联通和启动。能具体谈谈吗?
张利星:这项工作主要由人民银行牵头,我们和证监部门积极配合。我们局在推动科技监管方面有一个创新亮点,就是成立了智能检查实验室。我们觉得对监管进行科技赋能很有必要,因为深圳的金融体量比较大,金融监管资源有限,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提高监管质效。同时,我们也将分散在各个监管条线的一些专家组建成一个提升监管智能化的专家队伍,对全局监管人员进行培训和传帮带。
南方周末:刚才提到科技+监管,已经有了什么动作?
张利星:有的。今年是我局的监管能力提升年,其中包括监管智能化建设。在此方面,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方案,明确了当期、近期和中长期工作规划。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来说,科技赋能也是双刃剑,需要特别关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与第三方合作的职责边界。
促发展和保安全必须并行
南方周末:你怎样评估这一年落实《前海方案》的进度?
张利星:我觉得目前处于稳步推进的状态。大湾区独特的状况,就是一国两制三法域,法律规则之间需要衔接、监管需要互认。
一方面,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态度是积极的,工作热情也是高涨的。另一方面,在推动规则衔接和监管互认以及强化监管协作方面确实需要审慎稳妥进行,因为金融监管是双使命,促发展和保安全必须并行。同时,随着跨境金融互联互通的不断推进,在跨境金融纠纷调解机制、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我们也需要事先做好准备。
南方周末:前海金融业担负着宏大历史使命,目标很高,路很长。作为监管机构,深圳银保监局短期、中期甚至长期有什么规划?
张利星:我在网上看到“前海向前”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在这种氛围感召下,我们肯定会结合自身的职责使命,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前海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向前、奔腾不息。《前海方案》提出的目标核心词就是改革、开放、创新。当然我们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还有安全。所以我们的工作规划紧紧围绕这四个主题。
改革方面,将着力打造金融改革高地。我们鼓励各金融机构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走出一条与自身发展规划、科技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匹配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道路。
创新方面,将着力铸造金融创新前沿。我们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在科技金融、海洋金融、产业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积极创新;支持前海加强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增强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的质效。
开放方面,将着力建设金融开放示范窗口。我们将持续优化跨境投融资金融服务、跨境医疗险、跨境车险等产品服务水平,探索建立跨境金融纠纷协调机制,更好地促进深港金融联通。
安全方面,将着力构筑金融安全堡垒。我们强调金融机构一定要守牢金融风险底线。我们也会继续推进金融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加强金融风险的跨境和跨市场传播的跟踪监测,努力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同时,推进科技+监管战略,提升跨境监管的科技水平。
总之,我们将继续推动前海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化,为前海实现方案赋予的历史使命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