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孩发明磁悬浮汽车,拒绝国外千万美元回国:技术属于中国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留学生都在学习交流中,为中国的技术发展提供了不少帮助,也让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像蔡雨晨这样心系国家的留学生,都一直默默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值得称赞。
国王十字街——伦敦的商业地标;
Designjunction——伦敦设计周的卫星展;
雷诺集团——致力于未来科技的法国汽车公司。
这三个极具特色和权威的名词筑造了一个梦之舞台,2017年9月21日,这个舞台的中心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孩。
法国知名权威汽车设计大赛,冠军得主居然是中国女孩
雷诺集团,创立于1898年。近几年,他们公司的方针开始往未来科技的汽车设计方面发展。
为了拓宽创意的思路,雷诺集团与多所高校合作,试图用比赛的方式,从年轻人的血液中发掘出灵感。
2016年,雷诺集团和伦敦的中央圣马丁学院共同举办了第一届未来汽车设计大赛。这个比赛含金量很高,还能参与各种世界知名的设计展览。
这次的主题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内饰。当时,一款极具特色的单人可穿戴车辆套装获得了冠军。
这个产品突破了人们对旧有车辆内饰的思维局限,头顶是有电动机驱动的球形轮,并由一系列内置陀螺仪稳定。
令人震惊的是,这次比赛的冠军并不是汽车设计专业的学生。她们是一个由美国人、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组成的全女性团队。
这次比赛,让雷诺集团为学生们年轻的头脑和创意折服,他们看出来了汽车设计领域的可延展性,并于次年继续举办了这项比赛。
这次比赛的主题是多用途、模块化汽车,报名参赛的人一共十五人。经历了一个夏天激烈的角逐,十五个人缩减成了三个人。
这三个人分别是:Stephanie Chang Liu、Tuna Yenici、Yuchen Cai。
最终,桂冠由来自中国的Yuchen Cai夺得。Yuchen Cai,中文名是蔡雨晨,1994年出生,时年23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
后来她去中央圣马丁学院的设计系攻读硕士学位,恰好看到了雷诺集团的比赛宣传,于是去报名,结果她的设计居然拿了冠军。
要知道,上一届冠军中虽然也有中国女性,但毕竟是团队合作。
不像蔡雨晨,整个设计从概念到图纸,都是由她一手包办的。这就大大彰显了她的天赋和独立设计功底。
之后,蔡雨晨还获得了一个作为冠军的特殊奖励——去巴黎的雷诺设计中心实习两周,将她的设计变为现实。
在这之前,蔡雨晨只去过巴黎一次,去这种规模庞大又专业的汽车设计室学习,她充满了忐忑的心情。
不过,带领她的设计师Joe Reeve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有耐心。他将蔡雨晨的灵感具现化的时候,进行了改良,但依然包涵了其核心概念。
蔡雨晨经过了短短两周的实习,终于明白了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她的实力,和对创意的认知。
在Designjunction上,蔡雨晨的设计终于露出其庐山真面目,为世人所惊叹。
脱颖而出的诀窍居然在这里,中国留学生时刻记着祖国
这是一辆由磁悬浮技术驱动的汽车,英文名为“the float”,中文名为“浮舟”。浮舟的外观就突破了传统设计的限制,是由两个类圆体所拼接而成、宛若花生一样的车型。
其外面的透明玻璃罩,是可以由乘客自动调节透明度,既能够保存私密度,也能够随时和不同的风景互动。
与此同时,它也有镶嵌系统,就好像宇宙飞船的主船体和附着舱一样,能够将两个“浮舟”随时分离和黏合。但是其方式略有不同,是以磁性为纽带的。
而不同浮舟的乘客可以通过语音软件进行对话,拥有一个良好安全的乘车社交空间。
“浮舟”也容纳了无人驾驶系统和网络叫车系统,只要用手机进行预订,就能有一辆“浮舟”迅速来到客户身边。
当然,概念性设计终归只是纸上谈兵,许多人都认为“我上我也行”。为什么偏偏蔡雨晨的设计就能够得到青睐呢?
首先看看,其磁悬浮理念在行车过程中的创意。因为驱动力为磁悬浮,所以整个车体无需车轮,也取缔了“车头”的设计。
只要在行车过程中,有改变方向的想法,汽车将会自动前往另一个方向。无需像传统汽车一样,还需要“掉头”。
虽然许多影视作品中,也有类似的创意,但是没有一个人将磁悬浮和无方向汽车联系在一起。
而且,磁悬浮列车早就于1972年就已经投入到了实验中。但是却从未有人想过,将这项技术运用到汽车上。
但是,蔡雨晨想到了。她不仅想到了,而且结合实际,将每个细节都设计得贴合现实。雷诺正是看中了这种“可行性”。
毕竟,大多数概念性设计的可行性都很低,更像是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产物。可是蔡雨晨的设计,显然适合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
雷诺也曾说过,以现在科技的发展速度,十五年之后,说不定蔡雨晨的设计就能够变为现实。
一旦成为现实,这就将会是现代汽车产业的历史性的革新。可以说,蔡雨晨的设计足以改变世界汽车业界,此言论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网上的消息所说,许多知名外企都看重了这项设计专利,希望高价能够从蔡雨晨处买走。
但是蔡雨晨都一一回绝,甚至面对年薪五千万美金的诱惑都毫不心动。原因很简单,她要把这项技术带回中国。
蔡雨晨所言是否属实,尚未有具体报道指出。但是据她在社交网络上的状态来看,她自2018年从圣马丁学院毕业后,就回到了上海。
要知道,雷诺集团当年曾经公开表示过,可以让蔡雨晨毕业后进雷诺集团上班,但是蔡雨晨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国。
留学期间,她每每回到中国,都会说一句“Home”。即使在国外,也不会忘记和华裔、华侨朋友过中国年。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蔡雨晨心目中,中国始终是她的家。她对中国的情感,不会被国外的高端科技所迷失,依然追随自己的本心。
其实,像蔡雨晨这样从国外回流的留学生并不在少数。
不为国外的功名利禄所诱惑,毅然回国将所学报效祖国
2013年,从美国飞回中国的班机上,走下来一个年轻人。没有人知道,这个年轻人将会带来中国的芯片行业变革。
他叫陈嘉澍,毕业于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在这之前,他就已经被称作“天才”。
他曾经发表过一篇叫做《无线射频集成电路》的论文,这在当时是超前的理论,顿时在科学界掀起惊涛骇浪。
之后,他又拿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荣誉最高的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每人可拿200多万人民币。
有了这笔钱,陈嘉澍顺利去美国知名大学读书。在美国,他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不少知名外企都向他投来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够留在美国,为美国的科技做出贡献。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陈嘉澍早就下定决心,将自己在美国所学知识,回馈给祖国。
他于2014年创办了加特兰微电子,和团队完成了业界第一颗CMOS工艺77GHz毫米波雷达射频芯片的研发和量产,并且迅速完成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
同时,他还推出了业界首款集成雷达信号处理基带的SoC芯片,同步也推出了全球首款集成天线的AiP芯片,实现了对传统厂商的超越。
这样一个人才留在中国,对我国的芯片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除了陈嘉澍,还有西湖大学的校长——施一公。
他在生物医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尤其是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不在少数。称得上是医者仁心。
美国的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曾为施一公斥巨资,建造了一个逾百万美元的实验室,但施一公却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回国,为祖国的下一代奉献自己。
以及那个三年时间就读完了小中高的天才少年曹原,他和蔡雨晨同龄,都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曹原去了麻省理工深造,后来在物理界的发明理论震惊世界,美国为了挽留他,甚至给他开出了绿卡通道。
但曹原却断然拒绝,毅然决然地回国,还进入了华为,继续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而努力。
据传,他曾经有一句话霸气十足:世界难题我都攻克了,还稀罕那张美国绿卡吗?
这些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他们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却始终不忘初心,回到祖国,为祖国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其实,也是有“历史传统”的。
为中国强而留学有历史传统,回流学生个个在青史留名
中国的留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但论严格意义上的留学,是从晚清的时候才开始。那时候,由于国内积弊沉疴,许多年轻志士都渴望改变中国。
第一个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留学生叫做黄宽。他是中国第一个留学英国的医学博士。
1858年,他回国开始行医,将西方的医学技术和医疗体系、医院制度带回中国。
而与黄宽同行的容闳,对中国的贡献更为大。
正是因为他当时在美国过了艰苦的生活,明白了国富才能民强的道理,回国后他才有了开展中国人的留学计划。
正是容闳的助推下,清政府开始有规模地送大批幼童前往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和知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除了像詹天佑这样,靠着学习科学技术,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创造划时代的奇迹之外,更多留学生也遇到了国外思想的冲击。
尤其是在1900年前后赴日留学的留学生们,看到曾经对中国俯首称臣、落后于中国的日本,有着焕然一新的社会面貌,和更加便捷、完善的城市体系以及相关制度。
这让当时的中国留学生,更加意识到了旧制度需要变革的急迫性。也是从那时候起,有组织、有先进思想的爱国学生团体,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鲁迅、郭沫若等人,就是在此期间,萌生了中国文化革新的想法。他们想要从思想方面改变中国,以笔为武器,试图唤醒普罗大众。
随着时间的推进,1920年前后,留学生之间又掀起了新的浪潮。他们觉得西方政党的思想可以由我国借鉴,并形成了早期的共产主义组织。
蔡和森、周恩来、邓小平、陈毅……
这些在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都是留学归来,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带回祖国,给当时腐败落后的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正是有这样的历史传统,每一个海外归来的留学生,都值得敬佩。他们放弃了海外抛来的金钱和权力的诱惑,致力于发展祖国。
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才会有尊严、有底气地站在国际上。
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羁绊,不管外在面貌、社会身份改变了多少,羁绊永远不会消失。
在留学生和本土人士的努力下,我们中国日渐强大。如今,学习西方技术已经具有了新的历史意义,更甚者,中国甚至可以反客为主。
人才之争本质是技术的战争,唯手握先进技术才能崛起
为什么容闳要派遣大量留学生去国外?是因为他知道,学成而归的人才,他们身上都有着先进的技术。
而人才越多,就代表着技术越具有多样性,更能刺激到技术的多元化发展。甚至可以强强联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做出技术革新的跨时代创举。
与此同时,我国还拥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够瞬间将一个技术马上投入到流水线上生产,创造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蔡雨晨将技术留给中国的举动,就更让人觉得暖心。当先进技术和批量生产进行结合,中国技术将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此言绝非夸大其词。一个有关于平衡车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据说,平衡车的技术专利其实是荷兰的一家公司的。那个时候,他们将平衡车售价为几十万人民币。自然,这么贵的平衡车是没人买的,这家公司就倒闭了。
之后,一家美国公司买下了平衡车的专利,并且减少了75%的售价。但这并没有给这家公司收获太多利润,最后又倒闭了。
最后,平衡车专利由小米公司收购,售价2999人民币。也变成了大多数人都能够使用的代步工具。
诚然,平衡车价格的一再下降,有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但这也恰好印证了一点:
唯有技术进步才能够推动经济扩张,为上下游创造出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和商业前景,达到共赢的局面。
而中国现在,恰好就处于汽车工业革命的改革中期,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占据了中国市场主流。
如果蔡雨晨磁悬浮汽车的技术专利,能够对汽车改革带来进一步的推动。那么她在雷诺公司所学的经验和知识,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自古以来,人才和技术,就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唯有握住了最尖端的技术,才能把握经济的命脉。
而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留学生都在学习交流中,为中国的技术发展提供了不少帮助,也让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像蔡雨晨这样心系国家的留学生,都一直默默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值得称赞。
参考资料:
陈一鸣,周杰,唐教成.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1):164-167.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38.
戴小河. 政策频出,技术突破:从清洁能源发展看中国经济底气[N]. 新华每日电讯,2021-12-08(004).
磁悬浮概念汽车[J].少年电脑世界,2018(Z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