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养生 > 资讯 > 正文

老中医分享:痰湿体质调理妙方!诸脏之痰皆可消,诸痰之病皆可解

来源:何以陌相离 发布时间: 2022-07-14 11:42:21 编辑:夕歌

导读:万物相生相克,各种病理产生都有其原由。治病循因,找对因果,对症调理,即便是再难除去的“痰湿”,我们也有办法料理它!

“痰为百病之因”、“百病多由痰作祟”。痰是一种因体内水液停聚凝结而成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一种致病因素。

痰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黏稠,留伏遏阻,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痰阻于肺,会发生气喘、咳嗽、咯痰的症状;痰阻于心,会发生胸闷、胸痛、心悸、心慌、失眠等;痰停于胃,会发生恶心、呕吐、胃胀等;痰阻于经络,会导致肢体麻木、疼痛;痰阻于关节,会导致关节红肿发炎变形;痰阻于肌肤,会导致各种瘿瘤包块;痰阻于脏腑,会形成各种结节、囊肿、息肉……

痰与脏腑的关系

五脏为病皆可生痰,而水液代谢由肺 脾肾 三脏所主,故痰饮的生成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肺为贮痰之器,肺为水之上源。若肺 气虚 损或肺受邪侵,则可致肺不布津,津聚为痰;若肺阴不足,阴虚火旺,则虚火灼津成痰;或外感六淫化火,煎熬津液成痰。

脾为生痰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脾胃升降失司,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则痰饮内生;或因病久而脾胃虚弱,失其健运,水湿停留而化痰。

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乃封藏之本,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不固,则膀胱不能承受胃中水饮而生痰;另外肾经与胃经紧密相连,若肾阳不足,脾胃之水谷精微难以上布,聚积于脾胃,亦会生痰。

心为阳脏,居上焦,五行属火;肾为阴脏,居下焦,五行属水。心火在上须下降于肾,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在下须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如心肾不调,则会造成积水成饮,聚而成痰。

肝藏血,主疏泄。有疏通、舒畅、条达之意。肝气不舒,疏泄无权,均可生痰;或因七情不遂而伤肝致肝气郁而化火,亦可灼津为痰。

五脏之痰如何除?

肺阳虚者用理饮汤,治心肺阳虚之痰饮。

方中桂枝宣通,干姜辛热温行性,二药合用,共助心肺之阳,并宣通脾胃。佐以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方中白芍能防热药上僭、虚火浮游,还能滋肝胆之阴、通利小便。

肺阴虚者 方用 参麦汤,治疗肺气虚而致咳嗽劳喘者。

方中人参为补肺之主药,配合苏子降气虚之逆,人参与苏子合用可益气消痰,同时佐以麦冬制人参之热。

肾阳虚气化不利者方用理痰汤,治疗腰背冷痛、关节屈伸不利者。

该方以半夏降冲胃之逆,用芡实收敛肾气与冲气,茯苓、白芍共奏清利小便之功;芝麻、柏子仁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

脾虚痰湿者方用 健脾 化痰丸,治疗头面油腻、易生各种包块者。

方中白术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鸡内金善化瘀积两者等分并用,可消化瘀积、健补脾胃、祛湿化痰。

心肾功能失调者方用龙蚝理痰汤,治疗痰火扰心、神智错乱之症。

方中龙骨、牡蛎为主药,二药配伍可宁心固肾、安神清热,水火既济则痰涎自化。赭石、朴消以引痰湿下行。

肝火挟痰于脑而致神经错乱者,常用生赭石、灵磁石等矿物药,以镇逆气、降痰涎。

赭石、磁石能镇逆气,能下有形的瘀滞,是因为它们有重坠之力,于气分实分毫无损。

万物相生相克,各种病理产生都有其原由。治病循因,找对因果,对症调理,即便是再难除去的“痰湿”,我们也有办法料理它!下面是痰湿体质常见症状,大家可以对照看下自己是否属于痰湿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