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有望代销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 多家头部券商已与监管部门初步沟通
导读:券商未来有望代销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目前已有不超过10家头部券商与监管部门初步沟通,并提交相关方案、进行系统测试等,未来个人养老金或可通过券商系统买卖相关金融产品。
文 | 昌校宇 王宁
6月21日,《证券日报》记者独家获悉,券商未来有望代销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目前已有不超过10家头部券商与监管部门初步沟通,并提交相关方案、进行系统测试等,未来个人养老金或可通过券商系统买卖相关金融产品。
就上述参与提交方案券商是否被确定为首批试点机构之一,相关券商回复,“现阶段还没有明确说法。”
个别暂未接到相关“任务”的券商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此保持关注,但具体要根据监管安排。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若未来券商代销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有望进一步为公募基金的发展进一步输送长期稳定资金。
券商入局很有必要性
政策面正稳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稳步落地。
4月21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谢治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持续向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投资能力角度来说,公募基金在养老投资服务链上,区别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定位。就上述政策要求及其他国家的实践来看,公募基金是其中一只重要力量,甚至是发挥主力军作用,背后的原因在于养老投资天然具备长期属性,而公募基金则是普通投资者长期投资的最佳专业工具之一。
6月10日,证监会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宣传提纲称,个人养老金实行市场化运行,确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模式和制定《意见》过程中,充分尊重市场规则,在资金账户开立渠道、确定参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由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不对金融市场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个人养老金或可通过券商购买金融产品,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个人养老金可以投入四类不同风险的金融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投资偏好。对于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券商具有更为丰富的经验,与银行、保险和公募基金存在着相对融合的业务关系。实际上,不少券商控股或持股公募基金。故而,券商代销能够显著推动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的发展。
“券商入局很有必要性。”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中长期投资是重要方向之一,尤其是个人养老金,更需要重视安全性,券商可以提供相应的专业投资研究顾问服务,这也是未来券商发力的重点方向。
“对于券商自身而言,代销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是新业务的开拓,可以形成新的利润来源。现有客户往往也有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购买的需要,故而可以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客户忠诚度。” 田利辉认为,具有盈利能力和稳定客户群是券商成长的基础,而券商这一市场主体的健康成长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抓手。
基金产品设计需特色化
谢治宇表示,对于个人养老金业务来说,基金经理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与成熟市场相比,因为A股机构占比相对较小,基金经理存在争取相对超额收益的空间。二是公募的投研能力要转化为客户实际的收益,“产品”是非常重要一环,在产品上要不断锐意探索,引进和创新适合投资者的养老基金产品,是持续要做的功课。三是从投研能力到产品,再到客户收益,“最后一公里”仍然在投资人那里。
就基金公司如何设计相关产品,田利辉任认为,鉴于个人养老金的性质,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是中长期资金,能够成为基金相对稳定的份额持有者,有利于基金的稳健成长和跨周期发展。各大基金公司应该积极开发适合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具体基金产品,从而吸引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的融入,优化基金持有者市场微观结构。
陈雳建议,券商代销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方便给个人投资者多一些服务,对于受托基金而言,由于养老金非常重视保值增值的特殊性,需要从产品设计上做出差异特色化,如加大固收债券产品的配置比例、在权益产品上更重估值和盈利分析等。
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监林国怀建议,用FOF形式做好个人养老金服务,将更有利于发挥资产配置作用。“FOF能够帮助投资人进行基金选择,能致力于在争取不降低预期收益率的前提下,力控整个组合的波动;同时,有助于相对降低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及可配置的资产类别较多,收益来源也更加多样化。”
展望未来,中金公司研究部非银行金融行业及金融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执行总经理姚泽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预计,至2030年个人养老金或将迎来1万元至3万亿元增量资金。中性假设下市场空间2.3万亿元,约占2030年中国居民金融资产的0.4%。尽管从潜在收入贡献来看,个人养老金对产业链机构的增量相对有限,但通过满足客户养老刚性需求,有助于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客户基础的扩大、用户黏性的增强以及品牌效应提升下带来额外的资金及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