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助力“专精特新”加速跑,长三角多地靶向发力

来源:长三角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6-14 12:04:08 编辑:夕歌

导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各地重点落在中小企业“纾困帮扶”与“专精特新”上,为他们送去资金“活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各地重点落在中小企业“纾困帮扶”与“专精特新”上,为他们送去资金“活水”。

强链补链“生力军”

“疫情影响最大(的时候)还是在今年4月,公司物流、原材料进不来,成品也发不出去,很多供应商在昆山、无锡,也进不了苏州。4月中下旬最严重,5月开始物流基本恢复。”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一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时员工去客户现场,售后服务都有影响,5月之后,物流陆续通了,“原来一天能到,现在两三天到,至少情况好多了”。

天准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以领先技术推动实体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主要产品是工业视觉装备和产业智能方案。

徐一华表示,由于苏州、上海等地先后加强管控措施,人员进出流动受限制,业务进度和新业务开发受到一些影响,销售团队拜访客户也面临不便,项目订单无法精准把控。不过,短期订单层面影响并不大,老客户和老业务可以线上对接和延续,有些订单如果转移到海外,后期还需要时间来恢复。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我们的经营从未停止。”在徐一华看来,今年一季度大多数企业整体销量都不及预期,整个市场的回暖需要一段时间。

日前,第三批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位于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的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当前,常州高新区有1.2万家工业企业,建立了一个500多家企业的培育库。

“现在正是生产旺季,市场需求量很大,为保证按时交货,公司正加快生产。”江苏常荣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英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像公司一个笔盖大小的金属器件看着毫不起眼,但这是整个制冷系统的“心脏”——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凭着这一“独门绝技”,常荣电器去年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据悉,常荣电器是一家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电流传感器、电机控制器、驱动器、变频器等研发和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机、家用电器等领域。“每一款压缩机对应一款保护器,光美的品牌,就有700多款产品。”林英还透露,今年,常荣电器新建了生产基地,同时对原来的技术中心进行迭代升级,瞄准摘牌“国家级”。

位于滨江经济开发区的常州通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进行智能车间改造,目前已建成国际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线10条,实现了生产全程可追溯,良品率提高43%、车间能耗减低26%。

“好的技术是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通宝光电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表示,公司有一面密密麻麻的“专利墙”,有着各类型专利52项,知识产权有效转化率达98%。不久前,企业生产研发的汽车用LED车灯模组获省级“专精特新”产品认定,该产品能通过与摄像头、导航以及雷达技术的融合,以交互图像、光影变化等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增强车与人之间的互动、汽车与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沟通、多种场景的安全驾驶体验,该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市场排名第二。

该负责人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撑,承担着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使命。

政策引领加快培育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创新发展难的痛点,建议政府层面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力企业发展。”通宝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拓宽“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给予投资机构税收优惠,还可以搭建产业联盟,发挥大中型企业的引领作用,帮助“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得到推广和更广泛使用。

正如其所说,眼下,各地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助企纾困”措施,用政策“组合拳”为中小企业“输血补气”。

6月7日,《上海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提到,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通过扶持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服务券等方式,提供精准化、高质量服务。力争到2022年年底前,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到5000家。

今年初,浙江出台《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创新、知识产权、市场开拓、要素保障等方面,回应中小微企业诉求,进一步鼓舞它们。而根据日前印发的《浙江省稳企业强主体攻坚行动方案》,浙江力争今年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0家,今年9月底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

今年4月,江苏出台了《关于实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的通知》。江苏省工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服务专员作为惠企政策宣传员、企业诉求应答员、助企发展指导员,从企业诉求受理、惠企政策速递、助企资源对接、促企能力提升、护企权益保障等五方面提供针对性精准服务,帮助企业纾解难题。

此外,江苏还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管理,当前入库企业已接近1.5万家。截至目前,江苏累计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8家,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998家。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专门设立“专精特新发展”项目,累计支持1579个项目,支持资金达11.1亿元。

安徽方面,6月13日,合肥发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到2025年,该市将培育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推动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成为引领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截至目前,合肥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户,占全国1.3%,居省会城市第六位。按照计划,合肥将力争2022年新增100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冠军企业。

记者 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