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50城新榜:北京再拔头筹 西安长沙合肥争前十
导读: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第三批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简称“重点小巨人”)名单近日公示,本次公示企业共547名,加上之前公告的两批,三批累计已达1984家。
以下文章来源于时间财经 ,作者焦建全
《中国A股2021年IPO白皮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第三批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简称“重点小巨人”)名单近日公示,本次公示企业共547名,加上之前公告的两批,三批累计已达1984家。
重点“小巨人”企业源于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要在“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时间京融智库据最新公开资料,进行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50城市排名、分析其排名、变动及其与经济总量、区域等之间关系,探索其原因和趋势。此前,北京时间京融智库曾对前两批重点“小巨人”企业总数进行50城排名。
这50家上榜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宁波、深圳、重庆、天津、成都、青岛、西安、长沙、合肥、厦门、杭州、武汉、广州、温州、株洲、郑州、烟台、唐山、大连、东莞、苏州、南京、石家庄、淄博、济南、济宁、湖州、沈阳、佛山、绍兴、贵阳、南通、嘉兴、台州、威海、泰安、潍坊、金华、哈尔滨、芜湖、无锡、福州、昆明、太原、宜春、泉州、长春、襄阳。如城市重点“小巨人”企业数目相同,则排名以地区生产总值领先的城市为前。
此次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50城榜单合计重点“小巨人”企业1393家,占全国重点“小巨人”企业总数的70%以上。
此次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50城榜单有如下特点:
“五位一体”助北京拔头筹 重庆升至第5
与前两批重点“小巨人”企业总数榜单比较,北京、上海、宁波和深圳的位次没有变化,分别以138家、123家、71家和65家分列前4位。
北京市此次以31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全国城市排名第一,加上之前第一批和第二批公告名单,北京市以总数138家“重点小巨人”企业继续排名第一,与上海重点“小巨人”企业数也从上次相差4家拉大到15家,上海以123家位居第二。
除教育、科技、人才等客观优势外,北京市还有其培育、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一系列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简称“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靖国介绍,北京市从“政策、服务、资金、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面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服务。“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包括: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二是加强发现培育,构建梯队格局;三是加强融资服务,做好上市培育;四是加强资源协同,支持创新发展;五是加强精准服务,及时纾困解难。
北京市目前已培育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7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4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7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138家。北京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六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超七成属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领域。
此外,北京市还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38家,北京市隐形冠军20家。
在138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其中前两批107家重点“小巨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已公示公告,每家企业奖补资金总额从150万元到523万元不等。
据北京市经信局消息,北京市正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
2022年以来,北京市已公告三批“专精特新”名单,总数已达1906家,其中海淀区有682家。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此次上升3位,以62家重点“小巨人”位列榜单第5。今年初,重庆市发布《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5万家,市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00家。
天津市虽排名退后,仍以53家排名第6,成都和青岛以47家位列7、8名。
西安、长沙、合肥争前十 武汉、南京、石家庄“进步”快
榜单中,前10名附近争夺激烈。西安以39名排名第9,而长沙、合肥也以38家,排名10、11。
西安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安市各相关部门还通过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金融赋能等举措,构建多层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长沙近年来以“专精特新”为中小企业导向,累计培育了312家省级“小巨人”企业,初步形成培育中小企业的“长沙路径”,力争“十四五”期间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突破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突破100家,并培育一批企业上市。
合肥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等,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
合肥市不断优化财政金融工具,形成财政支持、基金引导、资本集聚的服务格局。截至2021年年底,合肥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户,其中重点“小巨人”三批合计38家,还培育了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41户,占全省的20.4%;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3户,评定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7户。2022年,合肥市初步计划全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冠军企业总数50户左右,到2025年全市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冠军企业200户、总数达300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400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500户。
武汉上升9位,以28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位列14位,据相关数据,武汉目前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71家,武汉市“专精特新”培育入库企业1307家。
南京此次上升13位,以19家位列榜单24位。南京市2021年底出台《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规划到2025年构建起“十百千万”梯次发展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达到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专精特新名录库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后备企业10000家。力争每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以上。
石家庄也上升9位,以18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列榜单25位,此外,石家庄市还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石家庄市已建立“重点入库、推荐省级、遴选示范、选拔小巨人”梯度培育工作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株洲、湖州、威海、泰安、宜春排名高 无锡、福州、泉州名次低 绍兴、金华、襄阳新入榜
株洲市以25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排名50城榜单第17名,而其地区生产总值仅有3420.26亿元。株洲市目前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家,此外,株洲市还拥有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5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5家。
株洲排名高与产业基础有关,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在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先进材料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众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株洲也形成了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机制,规划到2025年全市培育省级“小巨人”企业15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入围国家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
太湖南岸的浙江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644.9亿元,以17家重点“小巨人”排名29位,湖州市目前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6家, 将力争在2022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0家以上。
威海目前有重点“小巨人”14家,排名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还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0家。泰安市重点“小巨人”企业共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6家,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1家。宜春市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11家,已超过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市。
无锡、福州、泉州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万亿元,然而,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家数排名分别是43、44和48,排名较低,与其经济总量不相匹配。
新入榜城市是浙江绍兴、金华和湖北襄阳。绍兴以15家重点“小巨人”排名榜单32位,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金华有13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排名榜单40,其2022年规划实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襄阳有10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排名榜单50,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湖北省新型工业基地,目前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
与经济总量相关 区域差异大
总之,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50城总体排名还呈现下述特点:
一是与地区生产总值呈现一定正相关关系。如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以上的24个城市均出现在50城榜单上,重点“小巨人”前15名城市中,有14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都在万亿元以上。如北京、上海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在4万亿元以上,其重点“小巨人”企业均超过百家。
二是一些城市重点“小巨人”企业数量与其地区生产总值出现“跳跃”变化。有5市地区生产总值不到4000亿元城市进入榜单,它们分别是株洲、湖州、威海、泰安、宜春;也有无锡、福州和泉州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在万亿元以上,在榜单中排名较低。
三是区域差异。专精特新“小巨人”50城榜单如以省级看,山东和浙江各有8城入榜,山东入榜城市分别是青岛、烟台、淄博、济南、济宁、威海、泰安和潍坊,浙江入榜城市分别是宁波、杭州、温州、湖州、绍兴、嘉兴、台州和金华。其次是广东和江苏,各有4城入榜,广东分别是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而江苏分别是苏州、南京、南通和无锡。而有些省级区域甚至没有一个城市上榜。
如以秦岭-淮河区别,则北方地区上榜城市仅有18个,刚超过总城市数三分之一;如从中西部地区看,则共有14城,约占50城榜单的四分之一强。因此,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50城榜单南强北弱,沿海强中西部弱,因此,北部和中西部城市仍需努力。江省上市公司协会等协会的《上市公司发展白皮书》指定编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