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次被报告提及!“双改”示范机遇下,“大前海”如何“大作为”?
导读:报告16次提及“前海”,更重要的是“抢抓‘双改’示范重大机遇”被放在今年政府十大工作之首,足见其对全局的“纲举目张”意义。
4月11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市长覃伟中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圳未来“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示范者”作出部署。
记者注意到,报告16次提及“前海”,更重要的是“抢抓‘双改’示范重大机遇”被放在今年政府十大工作之首,足见其对全局的“纲举目张”意义。
而“双改”指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均为中央赋予深圳的重大改革战略任务。这也意味着,“大前海”未来更要自觉担当,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有“大作为”。
“双改”示范
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牵引全局
改革开放素来是深圳的重中之重,作为天生的“探路者”,深圳各领域正创建的国家级“试验区”“示范区”“试点市”有十余之多。此次报告特别强调“抢抓‘双改’示范重大机遇”,可谓牵引改革全局之“纲”,而“双改”之一就是指“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
以此为纲,既是深圳落实中央重大部署的自觉担当,也是城市挺进“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需求。综观“双改”示范项目,其共同点均为国家部委事权的授予下放,对一些“硬骨头”,用好“实施方案+授权清单”全新改革方式,将为深圳自主改革创新打开空间,也可通过试点推广,破解国家发展中一些深层次、战略性问题。
前海去年9月扩区,面积扩大到120.56平方公里,“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同步推进,“大前海”该如何发挥应有作用备受关注。去年已出台贯彻中央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推进203项重点事项,编制前海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5项。
今年报告强调,前海要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推动金融开放、法律事务、服务贸易、人才引进等政策覆盖扩区后全部区域,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新型管理体制,争取前海合作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获批,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平台建设
建设“四城”“两平台”“三中心”
扩区后的“大前海”,海陆空铁齐备,拥有了极佳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国际机场、港口码头、会展新城、海洋新城、保税区、制造业工厂等,产业元素丰富,可以说把整个产业合作前景打开了。
去年前海深港商贸物流平台、深港国际金融城、深港国际法务区、国际人才港陆续投入使用,今年报告提出,前海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出台前海国土空间规划,并重点建设“四城”“两平台”“三中心”:
“四城”“两平台”“三中心”
高水平建设深港国际金融城、“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会展海洋城、蛇口国际海洋城。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平台和保险服务中心。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
深港合作
促进与港澳创新资源高效对接联通
“深港合作”是前海的核心使命,去年前海深化深港合作,深港青年梦工场新孵化创业团队87家,港澳税务师等16类专业人士在前海仅需备案即可执业。
面向未来,报告提出,深圳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一方面,积极对接香港发展规划,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其中就包括优化深圳湾口岸功能,开展前海口岸、港深西部铁路规划研究,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间。
另一方面,加强与港澳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对接合作,提升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扩大港澳专业资质认定范围,高品质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其中,特别提出要推进前海合作区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联合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香港城市大学重点实验室落地,促进与港澳创新资源高效对接联通。
此外,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过程中,深圳将推动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积极申报深圳空港综合保税区,高标准建设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探索口岸监管创新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