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动虚拟现实等新型消费终端发展,丰富5G应用载体
导读: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汇聚产业各方力量,扎实推动5G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1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目前我国5G网络建设和应用有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不足?对于5G接下来的发展,工信部有哪些部署和安排,重点是什么?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汇聚产业各方力量,扎实推动5G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政策引领不断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9个部门,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也就是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5G融合应用,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联合卫健委开展“5G+医疗健康试点”,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培育智慧医疗健康发展标杆。会同教育部开展“5G+智慧教育”的应用试点工作,推动5G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截至去年底,全国的5G基站数超过了140万,其中共建共享的5G基站也超过了80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部的地级市,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通过去年一年不断在提升。全年我国5G手机的出货量也达到了2.66亿部,同比增长了63.5%,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三是应用创新量质齐升。举办了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征集到了近7千家参赛单位超过1.2万个项目,参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再创新高。5G+4K/8K超高清视频、5G+AR/VR等相关应用,去年在建党100周年的文艺演出、赛事直播、居住服务、购物等多个场景应用,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工业、文旅、能源、交通等领域的5G应用也在逐步拓展,以“5G+工业互联网”为例,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生产效能管控等典型的应用场景,已经在采矿、港口、钢铁、电力、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度应用,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成效也比较显著。
赵志国表示,5G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技术产业待突破、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成熟、生态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相关挑战,所以也亟需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合力推动5G规模化发展。2022年是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之年,工信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完善5G网络覆盖,加快推动5G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夯实5G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界开展5G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积极参与5G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企业及时推出多层次的5G芯片、模组等相关产品,从而满足行业应用的差异化需求,推动5G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的消费终端发展,从而丰富5G技术应用的载体。
二是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适度超前开展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继续扩大县城和乡镇覆盖的广度,提升5G网络在高铁、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以及在工业、医疗等重点行业的深度覆盖水平。
三是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落实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举办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做好“5G+医疗健康”“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的相关工作,推动5G技术赋能转播、出行等场景,从而更好助力智慧冬奥。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挖掘一批产线级、车间级等典型应用场景,推动5G全连接工程建设。实施5G个人应用的加速计划,力争推出一批新型终端、APP等应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