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三周年,华熙生物做对了什么?
导读:在众多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华熙生物于2019年11月6日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历经三年发展,已成为合成生物技术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公司,业绩情况、业务版图、行业地位、品牌价值等均创造可观成果。
作者:天利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首批25家企业挂牌交易。时至今日,历经三年发展,科创板有效推动了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聚集,为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技术、市场认可的科技创新企业注入新动能,助推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在众多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华熙生物于2019年11月6日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历经三年发展,已成为合成生物技术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公司,业绩情况、业务版图、行业地位、品牌价值等均创造可观成果。
以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业绩表现为例,2017至2021年,华熙生物营收由8.18亿元增至49.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6.83%;归母净利润由2.22亿元增至7.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这样的业绩表现在科创板中无疑十分抢眼。
资料来源:choice 华熙生物年度报告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制图
在科创板上市的三年里,为什么华熙生物能够获得如此增长?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站在国家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科技创新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华熙生物的成功,更是离不开其强“科创”属性。
两个研究支撑科技实力 技术壁垒持续筑高
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华熙生物十分重视自身研发力量的体系化、平台化搭建。自成立伊始,华熙生物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底层支撑,不断加码研发投入,拓展科技实力。
资料显示,华熙生物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个研究)已深耕20余年,并形成六大研发平台,持续推动高质量研发成果转化落地,以科技构筑强大的竞争壁垒。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制图
基础研究方面,华熙生物搭建了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微生物发酵平台、应用机理研发平台、三大平台,实现物质发现的“从0到1”。
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华熙生物建立了中试转化平台、交联技术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三大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实现物质发展的“从1-10-100”。其中,华熙生物建设的中试转化平台是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拥有60多条中试生产线,能够快速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在研发投入方面,华熙生物不断加码,研发支出由2017年的0.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2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choice 华熙生物年度报告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制图
研发人员方面,目前华熙生物研发团队已达626人,具有药学、药物制剂、发酵工程、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交叉学科专业背景。近50%研发人员拥有博士及研究生以上学历,且均来自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核心技术人员均拥有超过 20 年的相关行业从业经历和丰富的研发经验。今年10月29日,华熙生物发布公告新增核心技术人员,核心技术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在高研发投入、强大的研发团队以及成熟的研发体系下,华熙生物专利技术持续积累,竞争壁垒愈发坚实。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熙生物已申请专利570项,已获授权专利226项。
在研发布局方面,华熙生物在北京、济南、上海、无锡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在法国、日本、美国等境外地区建设研发实验室,各地研发各有侧重,形成全球多点覆盖的研发战略布局。
此外,华熙生物还积极打通产学研,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的科研院校建立深入战略合作,成立创新中心,最大限度发挥科学家创新价值。
随着华熙生物企业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技术壁垒不断筑高,有力支撑全产业链业务发展,成为其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成生物卡位技术前沿 强化发展确定性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在二十一世纪逐渐兴起的一个分支学科,由生物学、系统科学、化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汇聚而成。
相比于传统动植物提取、化学合成等方法,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相关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降本增效,且更加绿色环保,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据CB Insights预测,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约73.7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到188.85亿美元。
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也重点提及“合成生物学”,并强调合成生物学作为前沿生物技术,要加快发展原创性、引领性的技术创新,有序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华熙生物紧跟时代脚步,高度重视并积极拓展合成生物技术,已经将合成生物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
作为国内“唯一”集合成生物“研发创新能力、中试和产业化能力、市场转化能力”三大能力为一体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华熙生物在合成生物领域具备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前端菌种及合成技术上,华熙生物具备领先的底盘细胞设计能力及丰富的底盘库,并已建设完成高通量自动化、微流控等筛选平台、AI蛋白质预测平台、发酵优化筛选平台等,这将加快底盘细胞及产品的快速迭代能力,6-12个月即可实现从设计DNA到形成产品。
在产业化能力方面,依托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华熙生物能够快速实现各种物质的产业转化。并且在微生物发酵的规模化量产、提纯、生产成品等环节具备较强的优势,这将有助于解决合成生物规模化量产不稳定等重要难题。
在市场转化方面,华熙生物全产业链业务及相关运营经验,及在市场渠道、消费者洞察、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业务逻辑,将能够为合成生物终端商业化提供发展支撑。
据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华熙生物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已经开展了多种生物活性物的研究项目,在透明质酸酶,硫酸软骨素、肝素、胶原蛋白、麦角硫因、人乳寡糖等产品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实现了红景天苷、白藜芦醇、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的生物合成,以及高纯度麦角硫因、5-ALA、维生素C葡萄糖苷、红景天苷等物质的发酵工艺验证。
着眼于当下,华熙生物针对合成生物学的前瞻性布局,有望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获得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并推动成本降低、品质提升、应用场景打开,为其打造出新的生长曲线。随着合成生物技术不断趋于成熟,已经走在行业前列的华熙生物或将成为这一轮技术革命的主要受益者,其未来发展的确定性也得到了大幅增强。
写在最后
从华熙生物近年来的动向不难看出,科技创新一直是其发展重心所在,这也是其能够获得市场认可,实现业绩连年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疫情不确定性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像华熙生物这样,不忘初心,苦练内功,用科技创新开拓发展前路,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