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科创版 > 正文

IPO募资超6000亿市值5万亿 科创板三年“硬科技”特色凸显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 2022-07-16 09:19:05 编辑:夕歌

导读:7月22日,科创板开市即将届满三周年。三年时间里,科创板成绩斐然。截至7月13日,有436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占A股全部公司比例的9%,总市值约5万亿元,占A股市场的6%;其中,5家市值超千亿元,18家市值在500亿元以上。

记者 崔文静 夏欣 北京报道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即将届满三周年。三年时间里,科创板成绩斐然。截至7月13日,有436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占A股全部公司比例的9%,总市值约5万亿元,占A股市场的6%;其中,5家市值超千亿元,18家市值在500亿元以上。

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6月在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提到,截至5月底,科创板IPO融资额超过6000亿元,创造市值接近5万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引领效益逐步显现。

科创板在科创属性的要求上颇为严格,但却极具包容性。正如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所言,科创板首创A股板块允许亏损企业上市的先河,让一批尚处研发投入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得以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增强创新能力,真正成长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硬核科技公司。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引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龙头板块,科创板拥有遥遥领先的研发投入。根据国金证券投行提供的一组数据,披露2021年年报的40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金额841.42亿元,同比增长30.6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9.46%,显著大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5.04%和主板上市公司的3.42%,凸显科创板上市公司注重研发创新的属性特征。

5家市值超千亿

436家,这是截止到2022年7月14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根据Wind,截至7月13日收盘,5家市值超千亿元,18家市值在500亿元以上,市值在百亿元以上者更是高达144家,在436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占比33%。

国金证券投行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相较于主板和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多属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主打前沿科技,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其板块定位决定了科创板上市公司行业赛道更为“性感”,企业自身实力较强,市场对于其未来发展前景和收益变现能力的预期更为看好,因此估值水平相对更高。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剔除未盈利企业后,平均45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处于合理区间范围内。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告诉记者,科创板开市三年来,在创新制度建设、改善实体融资环境、引导长期价值投资等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十分显著,同时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长期投资价值明显。李求索从三方面向记者介绍道:

第一,从内外部环境来看,各国对于产业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需求抬升,结合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产业的自主性,实现科技创新方面的自立自强至关重要,这既是完成产业升级关键产业链齐备的必然要求,又是构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科创板的发展壮大,顺应了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
第二,科创板聚焦科技、高端制造、新能源、科技等产业,重点支持代表未来先进生产力的高新技术领域,硬科技属性凸显。上述产业伴随着技术进步与产品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未来长期发展空间广阔,也将助力科创板的长期发展。

第三,科创板已经成为中国科创龙头企业的聚集地,汇聚了一批规模较大、市场认可程度高、研发实力雄厚、盈利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企业,主要上市公司高成长、高研发投入、高净利率的特征显著,匹配长期价值投资的内在要求。
坚守“硬科技”定位

科创板旨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以实现国内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专利数量被视为衡量科技含量的一大因素。截至7月1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约获专利8.5万件,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拥有19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共计6.4万件,平均每家146件。

硬核科技企业的迭代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刘逖还披露了一个数字,以佐证科创板激发的创新活力:2022年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保持高位,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252亿元,同比增长29%。

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回望过去三年,科创板“硬科技”的板块特征和服务科技创新主体的效果显著。科创板定位于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而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证监会2021年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时,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根据Wind,2019年至2021年,科创板研发人员数量占上市公司总人数比例分别为29.6%、28.8%和29.5%,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527.4亿元、668.5亿元和873.28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23亿元、1.56亿元和2.04亿元。

科创板“硬核科技”特色的保持,离不开对上市企业科创属性的严格把关。2021年4月,证监会修订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提高科创板行业准入门槛。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对科创属性评价指标的进一步明确化与定量化,有利于增强科创板IPO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改善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与资本市场生态;最终,受益于制度性改善的科创板,有望在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与包容性上获得进一步提升空间,同时也进一步促进资本以科创板为平台,与硬科技企业进行更加顺畅的对接。

该负责人同时提到,持续强调并完善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科创属性,是科创板立足“硬科技”本位的基本体现,为企业“硬科技”水平和科创成色的界定提供了基准锚,为科创板企业上市申报指明了方向。强调科创属性,坚守“硬科技”定位,是科创板的战略方向,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将科创板打造成为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产业群的集聚平台,直接关系到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能否实现,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技术创新迭代能力的提升。因此科创属性要求的提高和完善,一定程度上也是科创板制度建设呼应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必然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他类型公司,硬核科技企业往往需要更大规模、持续时间更长的研发投入,这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撑。科创板首创亏损企业上市的先例,让一批尚处研发高投入阶段的企业得以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持续研发。截至7月13日,受益于多元化发行上市条件,科创板共有27家未盈利企业、7家特殊股权企业和5家红筹企业成功上市。

李求索告诉记者,科创板设立之时,在资本市场改革层面,重点之一是优化企业上市条件的包容度和适应性,有助于提升中国科技实力、改善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融资环境、助力投资者取得长期成长带来的回报。对于科技创新企业而言,由于不少公司在初创期发展不确定性较高、投入相对较大、周期相对较长等特征,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很难精准满足其融资需求。科创板凭借其包容性和创新性优势,为尚处于研发投入阶段、且暂未实现盈利的公司提供了做大做强的机遇。对于投资者而言,科创板的设立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具备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选择,有望伴随优质企业成长未来获取相对较好的投资收益,实现投资者和企业的共赢。对于我国的科技进步而言,科创板的发展壮大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更好地融为一体,彰显了金融支持创新发展战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示范效应,助力实现中国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良性循环的格局。

在上述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看来,科创板特设亏损企业可上市的标准,对硬科技企业、投资者、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科创板的设立改变了科创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初创型硬科技企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现金流紧张,但产品尚未上市,营收较少,估值不确定性高,所以能否成功获得融资是该类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瓶颈。在科创板设立之前,很多公司只能转向香港或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而得不到有效资金支持的企业只能夭折在摇篮里。科创板增强了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成长性高的硬科技企业注入“活水”,加速孵化和落地硬科技企业。

精细化的定位促进硬科技企业市场价值发现。硬科技企业通常有一部分科技成果尚未得到市场检验。这些企业,由于参与的投资者观点不同,资金沉淀成本和周期不同,导致市场价值发现的周期远远长于预期。科创板的设立进一步加大资金和资产的精细化分层,使得这一现象得到改善,促进了硬科技企业的融资。

其次,激发科技投资热潮。一级市场投资者获得了新的退出渠道。科创板相对宽松的多层次上市条件意味着企业上市和资本退出都相对容易,这将鼓励种子基金、风投基金以及产业基金等早期股权投资者在不同阶段助力硬科技企业的发展。

二级市场投资者将分享到更多科技发展红利。以往A股IPO的盈利标准,挡住了不少创新企业在境内上市的步伐,境内二级市场投资者因此错失了分享这些“早期亏损”企业日后发展壮大、走向盈利的投资机会。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上对科创企业包容性更强,科创板的实施让二级市场投资者能更早地分享科技发展、企业成长带来的红利。

再者,赋能中国科创企业“卡脖子”技术攻关。科创板吸纳了一批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标杆企业,例如“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中芯国际(688981.SH)、“全球智能芯片领域先行者”寒武纪(688981.SH)、“智能控制器芯片制造商”中微半导体(688012.SH)、“新一代网络安全领军者”奇安信(688561.SH)等。科创板的示范效应和引领效应显现,让专注于科技创新的企业获得了很大的信心。
制度创新持续突破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交易、公司治理、退市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规则机制的不断改革与持续优化,不但有助于科创板进一步做大做强,而且为我国存量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并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

科创板开市之初即实行注册制,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首次试点注册制。上述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直言,注册制有助于发挥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一方面,注册制将决定权交给市场与投资者,改变了过去若干年行政审批和指导定价(如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3倍)的监管模式。另一方面,促进科创企业市场价值发现,科创板率先试点注册制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新股的定价和发行,更能够体现科创公司本身的投资价值。

同注册制一样,伴随科创板开市一起率先试点的还有券商跟投。上市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以往的制度体系下,券商与上市企业希望募集资金最大化,会争取在发行成功的基础上选择更高的发行价格,但这不利于公司的未来股价表现和后续融资。券商跟投制度形成了对保荐机构定价的约束,促进券商更好地承担资本市场定价功能。而对于估值不确定性较高的科创企业而言,券商跟投制度能够降低信息不透明程度,促进科创企业IPO定价合理化。

2022年5月13日,证监会公布《科技创新板证券公司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行规定》,科创板率先试点做市商制度。上述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市商交易有助于促进二级市场价格回归合理。既有助于增加市场活跃度、平抑市场波动,又有助于提高科创企业定价合理性,解决当前科创板定价难、估值难的问题。

该负责人总结道,科创板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体系和市场化的发行承销制度,在交易涨跌幅比例、表决权差异安排、锁定期及减持规定、退市制度、三类股东、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可行性、询价转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制度创新,在许多方面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引路牌。

正如李求索所言,科创板的创新之处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率先试点注册制、多元化上市企业门槛、引入做市商制度之外,在构建上市后的持续监管规则体系、建立更高效的并购重组机制、施行更严格的退市制度等领域也都有较多的制度创新。这些创新性举措,既有助于推动科创板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将助力重塑中国资本市场新生态。

展望未来,李求索建议科创板考虑在国际化、鼓励长期投资者入市、引导科创板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向上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