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科创版 > 正文

初次IPO被股权纠纷搅黄!龙迅股份二次闯关科创属性待考,高比例政府补助引关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 2022-05-21 10:51:00 编辑:夕歌

导读:近日,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迅股份”)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中金公司为保荐机构。

记者叶青 北京报道

近日,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迅股份”)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中金公司为保荐机构。

这是该公司第二次申请科创板上市。不过,与第一次申报时有所不同,此次龙迅股份把拟募资金额从原来的3.15亿元变为不超过9.58亿元。

2020年10月龙迅股份曾申请科创板IPO,2020年11月23日还进入过问询阶段,但是2021年1月又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当时并未对外解释撤回IPO的原因。

不过,此次再次冲刺科创板,记者发现,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集中的风险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其年度政府补助占利润比一度高达68%,此外,实控人直接与间接持股近6成。

就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给龙迅股份发送了采访函,该公司对外信披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截至发稿,龙迅股份也没有给予正面回复。

政府补助占利润比一度高达68%

龙迅股份成立于2006年11月,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清视频信号处理和高速信号传输芯片及相关IP的研发、设计和销售。高清视频桥接及处理芯片主要用于多种高清视频信号的协议转换与功能处理,公司高速信号传输芯片主要用于高速信号的传输、复制、调整、放大、分配、切换等功能。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龙迅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05亿元、1.36亿元和2.3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4.09万元、1029.16万元和7103.72万元。龙迅股份主营业务分为三大部分,高清视频桥接及处理芯片、高速信号传输芯片及其他,其中高清视频桥接及处理芯片是主要收入部分,报告期内占比分别为65.36%、75.46%、84.9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北京某券商营业部刘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如果高清视频桥接及处理芯片业务出现回落,或者是更先进的技术出现替代效应,或者该业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最新变化,可能会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记者发现,2019年至2021年,龙迅股份获得的政府补助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分别为1,790.06万元、2,522.36万元和1,191.43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9.93%、67.84%和13.55%。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20年政府补助占当期利润总额比居然高达67.84%。

据招股书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分地区看,2019年至2021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5,266.58 万元、5,086.87万元和10,507.4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37%、37.47%和44.89%。

对于占比出现下降,龙迅股份在招股书中解释,境内销售收入主要来自华南和华东等地区;境外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或地区。2020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金额及占比下降,主要系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海外客户新增订单放缓所致。

龙迅股份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主要自境外采购,未来如果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境外客户可能会采取减少订单、要求公司产品降价或者承担相关关税等措施,境外供应商可能会被限制或禁止向公司供货,上述情况会对该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龙迅股份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专注于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生产环节主要委托晶圆生产厂和封装测试厂进行制造加工。不过,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为3,877.82万元、6,015.94万元和9,462.46万元,占同期采购总额的97.15%、98.78%和96.19%,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记者发现,近三年来,前五大供应商占比达九成,前两大供应商Silterra和超丰电子占比都达80%以上,如果未来这两大主要供应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期生产交付产品,则必然对公司产品出货与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5,675.46万元、5,918.49万元和9,177.4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29%、43.60%和39.21%,客户集中度较高。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采购战略产生较大变化,或由于公司产品质量等自身原因流失主要客户,或目前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科创属性待考

4月8日,上交所专门组织召开了证券公司科创板保荐业务线上视频座谈会,会议要求准确把握板块定位,严格落实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扎实做好“硬科技”企业的推荐与申报工作,并重申要求努力做到“应科尽科”。

苏州华之杰电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之杰”)的IPO的失利,便是上交所此番表态要求“应科尽科”后,首例在注册环节因此撤回申请的IPO项目。

4月20日,就在上述会议召开后不久,华之杰及其保荐机构便向证监会递交撤回请求的。有业内人士表示,华之杰闯关失败,释放了一个信号,虽然华之杰成功通过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委员们的“投票”表决,也完成交易所“过会”,但它在向证监会正式递交IPO注册申请的6个多月后,上市之路还是被阻断了。

对于满足的上市标准,龙迅股份在招股书中解释,龙迅股份符合并选择适用《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一项的上市标准,即公司2021年度的营业收入为23,406.53万元,净利润为8,406.74万元,结合市场估值情况看,发行人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因此,发行人符合“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上市标准。

对于研发投入,公司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研发技术团队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育体系与研发创新体系。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107名研发人员,合计占员工总数比例为67.30%。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141.51万元、3,705.69万元、 4,923.6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05%、27.30%、21.04%。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境内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为 54 项),境外专利35项(全部为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00项,软件著作权73项。

不过,也有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2019年至2021年,龙迅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141.51万元、3705.69万元、4923.67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0.05%、27.30%、21.04%。由于龙迅股份的收入规模相比同行业上市公司较小,使得公司的研发费用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初次IPO因股权诉讼纠纷泡汤

据招股书显示,龙迅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 FENG CHEN。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FENG CHEN直接持有公司25,947,884股股份(持股比例为 49.95%);发行人股东邱成英系FENG CHEN母亲,直接持有公司2,389,431股股份(持股比例为 4.60%)。

根据FENG CHEN与邱成英签署的《表决权委托协议》,邱成英所持发行人4.6%股份之股东表决权已不可撤销地委托给FENG CHEN;同时FENG CHEN控制的芯财富持有公司2,293,853股股份(持股比例为 4.42%)。因此,FENG CHEN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公司股份比例为58.97%。

据了解,2020年龙迅股份就递交了IPO申请。当年10月上交所正式受理龙迅股份的IPO申请,11月更新状态为“已问询”。但在2021年1月,龙迅股份主动撤回了IPO申请。此后公司披露的上市辅导备案显示,公司撤回发行上市审核申请的原因为“在审期间涉及股权方面诉讼纠纷”。

据龙迅股份方面介绍,2021年5月,法院驳回了前员工的诉讼请求,此劳动争议已审结。今年4月末,龙迅股份的IPO申请再次获得上交所受理。

招股书显示,创始人FENG CHEN在公司的发展早期曾尝试引入类似期权的安排以完善员工激励机制,为此曾在向部分员工发放的《录用通知书》和/或与部分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录用通知书》与《劳动合同》合称“录用文件”)中记载了工作满周年后将获得一定数量期权(个别文件表述为股份、原始股)的表述(简称“类似期权安排”)。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有两名离职员工曾就“类似期权安排”提起诉讼或劳动仲裁,但均未得到法院或劳动仲裁委的支持。

资料显示,前员工李高峰2020年8月向合肥高新区法院起诉,请求判决以10万股股份市价折算金额向其支付人民币400万元,不过,被裁定不予受理。此后,2020年10月,其又上诉至合肥市中院被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2020年6月及2021年6月,李高峰又两次发律师函要求履行期权承诺或给付经济补偿。

此外,记者注意到,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库存商品及原材料的增长使得龙迅股份的存货规模快速增长。报告期内,龙迅股份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094.36万元、2897.19万元、4363.61万元,存货规模较大,占各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5.96%、12.07%、13.17%。

同一时期,龙迅股份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12次/年、1.69次/年、1.98次/年,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2.53次/年、3.24次/年、3.81次/年。对于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龙迅股份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原因系公司布局的产品类型众多且生命周期较长,拥有产品型号超过140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产品的客户需求,保持一定规模的原材料及库存商品所致。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下游市场需求下降或晶圆等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公司将面临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给公司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