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上市败北后,钜泉光电再冲IPO,技术人员离职率远高于行业
导读:两度上市败北后,钜泉光电再冲IPO。
两度上市败北后,钜泉光电再冲IPO,早在2011年,也就是十一年前,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准备申请上市,数次铩羽,分析其此次招股说明书,发现之前上市“旧伤”依然存在,而这些也依旧是此次上市的问询函中关注的重点,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增长这个问题其并没有很好的回答,在加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研发人员离职率,此次上市,怕是依旧凶多吉少。
十一年逐梦上市,从创业板到主板再到科创板,旧疾仍在
对于上市“圈钱”,钜泉光电早就心心念念,早在十一年前,也就是2011年,钜泉光电就曾首度冲击上交所主板市场,排队两年后于2013年1月终止审查。
而到2016年5月,钜泉光电曾正式挂牌新三板,钜泉光电5月3日开始在新三板公开转让,当月10日便公告提醒投资者,公司已经进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辅导期,随后获证监会受理,拟申请上交所上市,公司新三板股票自6月22日起暂停转让。
且不论其他,单时这刚刚在新三板上市刚刚“满月”就想跳槽至主板,说其不是为了上市圈钱还能是为什么呢?
而其二次上会也因为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而终止,征战资本市场十年,两度败北,钜泉光电卷土重来,相比前一次IPO,公司融资胃口大开,拟募资总额达5.11亿元,是前次拟募资总额2.64亿元的两倍。
在前次上市会议上,证监会询问的主要问题如下:
1、发行人报告期内销售以经销商代理销售为主,各期经销收入占比均在96%以上,发行人与经销商的关系属于买断式销售关系。
2、发行人报告期利润逐年下滑,综合毛利率也呈下降趋势。其中,计量芯片业务收入2017年1-6月下降较快,销售单价及毛利率持续下降,而载波芯片业务收入持续上升,销售单价持续下降。
3、招股说明书披露发行人股东众多且分散,无实际控制人。
4、保荐机构实际控制人陈金霞持有上海纳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75%股权,纳米投资系上海鸿华的普通合伙人,并担任该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上海鸿华持有发行人2.31%股份。
5、报告期内,发行人存货以委托加工物资和库存商品为主,存货余额增长较快,存货周转率持续低于可比上市公司。
对比公司最近两次招股书发现,钜泉光电最大的变化是更改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十年间公司主业依然未见大变,之前上市“旧伤”依然存在,而这些也依旧是此次上市的问询函中关注的重点。
例如,在买断式销售关系中,2019-2021年经销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7.21%、94.88%、87.85%,如此数据,实际很难相信其在二次问询函中声称的均完成落实;在例如,针对其无实际控制人,在此次上市中依旧存在,也是首次问询函和二次问询函的重点.......
如此种种,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其和之前申请相比变化很大,那么基于此,也就是说之前驳回的理由现在依旧存在,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能够让其此次上市呢?
现有市场接近饱和
2018~2020年,钜泉光电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逐年增长,但若将时间线拉长一些,2018年公司净利润相比2016年大幅下降约78%。钜泉光电芯片产品的主要用户为国内各电能表厂商,并最终向国内、外电网企业供货,其中国网公司、南网公司占主要部分。公司在招股书(申报稿)中坦承,公司产品的销量受两网公司招标量的影响较大。例如国网公司2017年的招标数量下滑,直接导致公司2018年营业利润下滑至303.25万元。
而按照其招股书(上会稿)披露的内容,其对市场的判断基于一下内容:
以国家电网2017年的4.48亿户为第二批存量电表轮换的基数,并在之后各年招标量中剔除当年新增用户对应的招标需求,则2018年至2021年,存量部分的4.48亿分别替换0.36亿、0.49亿、0.22亿和0.52亿(谨慎起见2021年新增用户数按2020年新增数减半测算),累计完成替换1.59亿只,截至2021年末剩余未替换电表2.89亿只(按前文所述年均轮换0.50亿只推算,将继续轮换5.78年,并至少轮换至2026年,与前文结论相近)。
同时,按2021年国网单、三相智能电表的招标比例测算(单相表占比87%、三相表占比13%),截至2021年末单、三相计量芯片的存量替换需求分别为2.50亿颗和0.39亿颗。结合发行人2021年单、三相计量芯片和电表MCU芯片的销售均价测算,对应截至2021年末的单、三相计量芯片存量市场容量分别为3.04亿元和1.88亿元,电表MCU的国网存量市场容量为11.59亿元。
基于此,钜泉光电承认存量市场的规模有限,但由于:1)国网公司年新增用户和接入端口仍在不断增加(2016年至2020年年均新增0.23亿户);2)发行人的下游需求及收入来源还来自于持续增长的出口市场(2021年,按电表出口量和发行人芯片销售单价测算的单相SoC芯片的市场容量为1.65亿元、三相计量芯片和MCU芯片的容量分别为0.51亿元和0.42亿元);3)发行人的载波及相关芯片业务持续发展,下游需求与存量电表轮换并不挂钩,因此,存量电表轮换对于发行人整体业务发展的影响有限。
并且,根据前述测算,第二轮电表轮换至2026年接近尾声时也已持续9年,2018年起铺设的智能电表又因使用寿命和强制检定等原因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更换。因此,国内市场对于智能电表的采购需求从长期来看也是可持续的。
可以看出,虽然钜泉光电给出了许多的理由去证存量电表对其影响有限,然而分析后却发现这种影响对其可太大了!
首先,其自己在招股书中已经承认,其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两网公司的建设规划以及国内智能电表生产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那么在市场存量基于饱和的情况下,其是如何保证在有限的市场中依旧保持该订单规模及市场利润率呢?尤其是其客户每次都会发布招投标,其如何保证其每次都脱颖而出且有足够的利润率,如果真的能够保证,这是否说明期间存在利益纠葛呢?
其次,通过其主营业务可以看到,其目前的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两网,那么,在下游需求和收入增长远远达不到主营业务的情况下,保持现有规模不就成为了一纸空谈么?
技术人员离职率远高于行业,核心人员不核心
据其前次上市申报书的内容披露,钜泉光电前次申报主板时认定的核心技术人员中,庄德昇于2019年5月离职;萧经华于2019年6月离职;佘龙于2020年6月自技术研发岗位调任市场销售岗位,不再从事研发工作,之后于2021年11月离职。
而在这三人是否会影响公司的发展时,其称不会对公司的核心技术、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亦不会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并给出了数个原因,可是其或许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如果三人的可替代性这么强,离职也没有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是否意味着其认定的核心人员并不是核心人员?
那么,其现在的核心人员是不是离职与否对公司的研发技术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谁掌握着公司的核心技术,难道是电脑自己?这种自相矛盾的答复,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更多内容的真实性......
此外,2019 年末、2020 年末和 2021 年末,公司员工总数分别为 146 人、167 人及189 人,而在这些人中,研发人员占比71.96%。
可是紧接着,其三年内的研发人员离职人数为46,按照三年研发人员占比72%算,其三年累计员工500人,那么意味着研发人员在350人左右,而这350人中就有46人离职,占比1/7,比例之高,令人瞠目。
在解释如此高额的离职率时,其称时应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需求大,所以人员流动大,然而,通过第三方公开报告,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主动离职率为11.42%,也就是说,整个行业的离职率也就时11.42%,而其离职了高达14.29%,高了将近3个百分点,单纯的拿行业做挡箭牌恐怕很难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