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材料独角兽冲刺IPO 最近一轮融资吸引近30个资方参与
导读:近日,证监会披露了湖北融通高科的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其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科创板日报》12月13日讯(记者 敖瑾) 又一家新材料公司启动IPO。
近日,证监会披露了湖北融通高科的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其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融通高科,全称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专门生产以磷酸铁锂为主要产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
启动IPO不到四个月前,融通高科刚完成了超50亿元的D轮融资,参与投资的共计有27家机构,囊括了多家整车厂、国家级引导基金、券商旗下投资平台以及头部财务投资机构。
多家新材料领域公司近期都在冲刺IPO,深圳一硬科技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下游需求和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催生了新材料领域的火热,其所在机构今年在各产业链的材料端出手了多个项目。
“有几个产业链的规模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大,包括动力电池产业链、光伏相关的产业链以及半导体产业链,这些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跑出来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目前,无论是产业方还是投资机构对材料端的重视度都在增加。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投向这些产业链的新材料项目,通过上市退出的机会加大,同时并购退出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
D轮融资吸引27家投资方参与
据市场信息,D轮融资后,融通高科估值达到180亿元。
此轮押注融通高科的,不乏各类型机构中的头部。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7家整车厂:广汽旗下的广汽资本、上汽旗下的尚颀资本、东风集团的东风资产、小米旗下的小米私募股权基金、蔚来的蔚来资本以及一汽。
融通高科创始人何中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汽车巨头与融通高科签署战略协议,第一条就是电池回收协议。而根据融通高科公布的信息,其废旧电池回收业务规划产能35万吨/年。“5年以后,我们可能会完全形成经济循环,不需要再因为矿山的短缺受到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亦宣布启动IPO的锂电池回收企业金晟新能,亦在资本市场受到热捧,最近一轮融资估值也喊到了120亿元的高价。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券商旗下的股权投资平台出手了融通高科本轮融资,包括中信证券旗下的金石投资、银河证券旗下的银河源汇以及信达证券旗下的信风投资。其中,中信证券正是负责融通高科上市辅导的券商。
有券商旗下投资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券商内部的投行条线会给股权投资部门推一些项目,以期能形成一二级联动。但股权投资部门还是有自己独立的投资逻辑,因为券商PE本身就比较稳健,风险容忍度相对低一些。而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Pre-IPO轮的项目其实很容易倒挂。”
其进一步表示,券商扎堆抱团并不鲜见,“还会跟着比较头部的机构去投,头部会有背书效应;抱团则容易一起拿到份额。”
27家投资方中还包括几家国字头机构,包括连续领投两轮的国投创合,以及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今年以来已出手包括智己汽车在内的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而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则出现在了多个新材料项目的股东行列。
行业持续火热 后期项目存在泡沫
启动IPO前,融通高科共计完成四轮融资,D轮之前的三轮融资,亦不乏红杉中国等头部机构参与。
湖北日报9月的一篇报道称,融通材料不曾为钱着急,“四轮融资,想进入的资金有200多亿元。项目建设没有使用一分钱贷款。”
该报道还援引融通高科人士称,当地政府亦给了融通高科不少支持。“在2020年2月启动的二期建设中,大冶市政府代建了2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主厂房共11栋,价值4亿元。为了确保企业生产建设用电,当地电力公司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110kV变电站,变电站投产之前,还租用移动变电站保供。”据报道,融通高科将分期回购厂房,近期将支付首期代建款1.3亿元。
“不差钱”的融通高科发展迅速。据融通高科创始人何中林对媒体介绍,2023年满产后,全年销售额可达200亿元,行业市场占有率有望从今年一季度的11.1%升到13%-15%。
针对融通高科目前的经营情况及资本市场规划,《科创板日报》记者多次拨打该公司天眼查显示的联系电话,但未获接听。
上述硬科技领域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动力电池产业链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确定性也非常强,因此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当前都受到了来自资本方和产业方的重视。
而除了动力电池产业链,光伏相关的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的材料端项目热度,也非常高。“一个是产业链规模大、增长确定性强,另一方面是国产自主催生了国内主机厂将国内材料供应商导入产业链的动力,这是两个领域材料项目受到重视很重要的原因。”
而具体到选择投资标的方面,该投资人则表示,其所在机构较少投向后期项目。
“虽然今年市场环境并不十分景气,但很多中后期项目其实泡沫依然很大,估值达到了50亿元甚至上百亿级别的规模。但块头越大,后期高速增长的难度就越高,还涉及到一些项目可能是为了上市,前两三年就在冲业绩,这种往往一上市就发现,其实增长都已经透支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