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福麻辣烫冲刺IPO,争夺“中式快餐第一股”
导读:杨国福麻辣烫拟在港交所发行H股上市的申请已于10月10日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批复内容显示,核准杨国福发行不超过3 95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0 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杨国福可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李强 北京报道
杨国福麻辣烫拟在港交所发行H股上市的申请已于10月10日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批复内容显示,核准杨国福发行不超过3.95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0.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杨国福可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据了解,杨国福麻辣烫为杨国福夫妇于2003年创立(前身为“杨记麻辣烫”),作为东北麻辣烫品牌,杨国福舍弃了川渝传统的重油重辣,转而以骨汤等大众更易接受的口味进行改良,借助加盟模式迅速铺向全国,今年2月22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包括老乡鸡、乡村基、老娘舅在内的多家中式快餐企业均已开启上市之路,“中式快餐第一股”的争夺战愈发激烈。
其中,2021年10月14日,浙江证监局披露辅导备案公示文件显示,长三角餐饮品牌老娘舅计划在A股IPO;2022年1月25日,川渝起家的乡村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也是乡村基的第二次上市之旅;2022年5月19日,从安徽走出来的老乡鸡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区别于以新式茶饮们用亏损换市场,通过讲故事最终实现快速上市的成长逻辑,这些中式餐饮品牌都经历了十年以上的成长,一直以来现金流基本健康,且不沉迷与资本绑定,杨国福、西贝等品牌创始人甚至都曾公开展现过拒绝资本融资上市的态度。
但对于深受疫情影响的餐饮行业,传统的老玩家们也开始重新思考与资本的关系。一方面餐饮经营受到影响,上市储备“弹药”是解决资金链问题的最快途径,另一方面,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让餐饮品牌迅速实现规模效应,打破瓶颈创造新的业务增量,维持行业地位。
餐饮界“雪王”
新茶饮赛道,令市场惊叹的是,规模盈利双收的竟是最下沉的蜜雪冰城:背靠大众化市场,建立庞大的加盟店体系,做供应链生意,成为其他高端To C茶饮品牌羡慕而又无法望其项背的存在。
而同样作为餐饮赛道中的下沉品类,杨国福可以说与“雪王”如出一辙:做供应链的To B生意。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杨国福门店总数已达5783家,其中自营店仅3家,5759家国内加盟店贡献了超过九成的收入,供应链和加盟费则是杨国福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招股书,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杨国福向加盟商销售货品收入分别为9.77亿元、10.00亿元、10.58亿元,占比分别为82.7%、89.8%、90.9%;加盟费及系统维护费收入分别为5841.6万元、5543.6万元、3873.8万元,占比分别为4.9%、5.0%、3.3%。
在供应链产品结构上,自产货品约占三成,主要是四川工厂生产的调味料,转售来自第三方采购的货品约占七成,包括调味料、食材、设备、包材以及统一制服和清洁产品等。
作为加盟制餐饮企业的竞争核心,杨国福也在积极自建工厂,进一步降低链路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从2010年开始,杨国福在哈尔滨、上海等地建立起10个常温食材物流基地及23个冻品食材物流基地。2018年,杨国福斥资4亿元自建研发工厂,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便是生产杨国福麻辣烫门店所需的麻辣烫底料、调味料以及自热火锅等零售产品。
在外部大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加盟模式的优势也得以放大:品牌将标准化的单店模式外包,靠食材包装挣钱,相应的门店经营成本和风险转嫁给加盟店,从而实现“旱涝保收”。
因此,由于模式差异,疫情对于杨国福的影响要远低于餐饮行业的普遍困境。
一方面,薄利是餐饮企业的“标配”。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快餐行业平均客单价为24.43元,整体偏低,许多快餐品牌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经营途径,即便是在2019年,老娘舅、老乡鸡和乡村基的净利率也仅为5.4%、5.6%和2.5%。而随着疫情不断拉低翻台率,这个数字更加“拿不出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国福的净利率却始终维持在20%左右。
同时,由于麻辣烫本身就是一两个人食用的快餐,也有很强的外卖属性,就餐方式相对灵活,受到疫情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根据招股书,2020年后,杨国福下调加盟费和系统维护费,希望能够留住加盟商,意在对黄金店面进行“抄底”。
根据招股书,在2020年上半年国内零售、餐饮等行业均受疫情重创的情况下,尽管下游加盟商的经营压力也传导至杨国福,导致当年业绩降低,但疫情稳定后随即暴涨。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杨国福营收分别为11.82亿元、11.14亿元和11.63亿元,同期杨国福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69亿元和2.02亿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6.63和114.9%。
因此在餐饮行业的“苦日子”中,杨国福还在进行着疯狂逆势扩张,2019年新开993家,2020年新开1475家,2021年前九个月新开970家新餐厅。在杨国福的开店规划中,未来三年内,杨国福每年将以一千家门店的速度进行扩张,如果顺利,也意味着两年后杨国福麻辣烫会成为一家拥有近9000家餐厅的巨型企业。
资本故事的挑战
春风得意的另一面,杨国福所面临挑战也非常棘手。
首先,加盟制餐饮企业对各个门店的管控能力有限,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更高。
而近两年,杨国福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2021年7月,有视频博主暗访杨国福麻辣烫,发现杨国福麻辣烫存在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用猪肺清洗容器等食品安全问题。杨国福发布致歉声明,多家门店被依法责令整改、予以警告处罚。
同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开6起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情况,其中就有杨国福麻辣烫,2021年10月,北京消协通报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连锁餐饮门店数量,杨国福麻辣烫排在第2位……
截至10月27日,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杨国福的投诉有超过780条,大量问题指向食品安全。
对于扩张阶段的杨国福而言,尤其是上市阶段,尽管资本急切想看到增长的市占率数字,但如果不能兼顾完善加盟管理规章制度,没办法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品牌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无疑是埋下一颗暗雷。
另外,杨国福“卖货”的To B主业缺少溢价、毛利低,且随着门店密度的增加,增长天花板也会出现,寻找业务增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提高盈利水平,2021年初杨国福麻辣烫开拓了零售业务,在线上出售产品自热食品以及火锅底料等。在招股书中,杨国福表示未来计划进一步发展零售业务,并称之为“打破传统消费场景限制,使我们具备进一步强势增长的潜力”。
2021年1月,杨国福天猫官方旗舰店上线,店内铺设麻辣烫自热锅、火锅汤底料等品类,SKU数量较少,根据招股书,其零售业务规模还很很难支撑起新的增长点,2021年前三季度,零售业务贡献3716.3万营收,营收占比仅为3.2%。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热火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3.7亿元,随着该领域技术更迭以及产品多元化发展,市场或将以20%的增幅持续扩容,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148.9亿元。
自热食品市场已成红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市场上有350多个自热火锅品牌,既有海底捞为代表的传统火锅企业,有自嗨锅为代表的新兴品牌,甚至连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零食企业都要插一脚,对杨国福来说,在这里寻找第二曲线远非易事。
杨国福还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扩充品牌组合,计划在麻辣烫赛道打造副线品牌、在新市场建立新品牌或者与其他品牌打造联名品牌。
目前,杨国福和张亮基本已经垄断了麻辣烫市场,尽管也有一些差异化玩家,但二者之外内还没有第三家门店超过1000家的品牌, 作为低消费餐饮的代表,副线品牌选择低端化将明显影响利润,选择高端化又大概率消费者不买账,杨国福继续在麻辣烫赛道打造副线品牌的难度很大。
餐饮上市潮起
过去两年,国内餐饮行业迎来了投融资的历史高峰。
据窄门餐眼统计,2021年,餐饮行业发生可供观测的投融资事件达到近400起,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另有近百起投融资事件未公开融资金额。
在餐饮的投资热中,中式快餐独占鳌头,不仅品牌林立,投资金额大,估值也水涨船高,尤其体现在“粉面类”的快餐品牌上,例如陆正耀创办的“趣小面”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10亿元,和府捞面冲击IPO之前估值达到70亿元……
未来两到三年,随着基金的到期,VC/PE寻求退出的迫切性也将愈演愈烈,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快餐品牌冲击上市。
而从餐饮企业本身来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餐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连锁能力等综合运营能力并不健全,使得许多企业并不符合上市标准,而在近些年的连锁化的发展态势下,部分头部品牌已经摸到了上市的门槛。
和弘咨询CEO文志宏也向记者表示,一直以来,A股对于餐饮企业上市的要求比较严格,除了中式快餐,其他品类的餐饮企业也非常少,随着杨国福、老娘舅、老乡基等品牌在近几年中逐渐成长起来,餐饮市场竞争进入到资本化阶段,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整合更多资源,来应对外部的竞争和挑战,
文志宏进一步指出,对于餐饮企业来讲,目前上市的要素除了成长性之外,另一个关键点在于规范性,包括财务、用工等方方面面的规范。例如,由于餐饮行业顾客往往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造成餐饮行业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较大的合规管理风险,也给财务造假营造了空间,企业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很容易成为上市的阻力,他预计未来五到十年,会涌现更多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