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审核“加速” 北交所扩容进行时
导读:成立一周年之际,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续扩容。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梁冀
成立一周年之际,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续扩容。
据北交所数据,截至2022年9月15日,北交所在审企业共有118家,其中5家已受理,104家已问询,5家上市委审议,4家提交注册。另一方面,在北交所效应下,新三板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也愈发明显,新三板挂牌公司年内新增177家,超过去年同期的3倍。
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此前表示,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是证券交易所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在新三板层层递进的结构下,申报北交所的公司已经通过了基础层、创新层的检验,北交所可以在坚持质量优先的基础上,加快审核,支持一批优等企业快速上市。
渤海证券新三板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质量以及交投情况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当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只有110家,过半公司市值不足10亿元,尚未完全形成规模,对大体量的资金而言可投规模有限且性价比不高。不过,随着审核速度的加快,上市公司数量与体量的扩张以及基本制度的完善,北交所的流动性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至于潜在的转板事项,张可亮表示,关键是北交所要把市场生态建设好,丰沛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与各地中小企业将源源不断地涌向北交所。
审核加速
近期,北交所新股审核速度明显加快。
9月 2日,新芝生物(430685.NQ)、 亿 能 电 力(837046.BJ)、硅烷科技(838402.BJ)、天马新材(838971.BJ)、华岭股份(430139.NQ)与海能技术(430476.NQ)等6家拟北交所上市企业同日获得证监会核发IPO批文。
新三板方面,自9月以来,已迎来31家企业挂牌,几乎每天都有两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年初至今,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已有177家,约为去年同期55家的3.22倍。
北交所总经理隋强此前表示,北交所规模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是要实现高质量的企业持续供给。据悉,北交所拟实施“领航计划”,全面加强市场在企业培育、股票挂牌、持续监管、融资并购、公开发行等各环节之间的业务程序对接、监管标准衔接、信息共享互认,提高企业在新三板、北交所市场成长顺畅度。
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家拟北交所上市企业火速过会。华岭股份、中科美菱(835892.BJ)从受理至上会用时仅37天,双双创下北交所最快过会记录。
北京某中型券商人士表示,中秋假期期间,北交所负责审核工作的人员都在加班加点进行相关工作,其审核效率与工作态度也是匹配的。因此,才会看到近期北交所快速过会发行的情况。
张可亮则表示,当前北交所审核速度加快,一方面是北交所定位即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当前的经济情况也令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更为急切。面对这样的现状,北交所拿出时不我待的态度,加快审核速度,帮助企业与市场对接,获得股权融资资金,扩大再生产并抵御抗风险能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说道,北交所上市审核提速得益于审核准备工作的前移,这也是北交所申请上市的最大特色。北交所的加速运转是支持更多的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尽快驶入资本市场发展“快车道”,尽早形成北交所初始规模,加快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一流交易所。
相较于沪深交易所,北交所申报IPO有着多种优势:首先,北交所公司必须是挂牌一年以上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挂牌以来一直按要求进行持续的信息披露和规范运营;其次,北交所在企业披露启动上市申请的公告后,即可调取在挂牌准入审查、公司持续监管以及融资并购审查等方面发行人的有关信息,上市委就会同公司监管部门等进行会商、分析、研判,提前做到对发行人情况“心中有数”;再者,在正式受理后,北交所通过全国股转“利器系统”对发行人进行风险画像,明确潜在风险点,结合前期分析情况进行审查,使审核工作做到高效、全面、精准;最后,审核过程中,证监会公众公司部主动前移,和北交所上市委采取并联审查,让问询更有的放矢和高效。
在北交所设立一周年之际,政策大礼包蜂拥而至。9月2日,北交所通报称,将联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制定发布北证50成分指数编制方案。同日,北交所还就融资融券交易细则公开征求意见。
北交所表示,融资融券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也是国际证券市场中较为成熟的交易方式。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北交所交易机制、提升北交所二级市场定价功能,是北交所持续推进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流动性闯关
自开市以来,北交所的流动性问题就备受关注。市场期待随着各项制度完善、上市公司规模提升以及各类型投资者的涌入,北交所投融资吸引能力能够进一步增强。
截至9月15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共 110家,总市值1819.15亿元,成交金额5.59亿元,相较沪深交易所仍有较大配置空间。
据东吴证券报告数据,2022年以来,公募基金持续加仓北交所,重仓总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例从2021年四季度的0.0112%增长至2022年二季度的0.0548%,意味着公募基金对北交所“小而美”、“专而精”的公司认可度持续提升。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募基金重仓股中持有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市值为36.28亿元,环比 2022年一季度增长159.84%。从重仓股明细来看,公募基金持有北交所前五大市值股分别为贝特瑞(835185.BJ)、吉林碳谷(836077.BJ)、连城数控(835368.BJ)、长虹能源(836239.BJ) 和 颖 泰 生 物(833819.BJ),持股市值为19.06亿元、4.93亿元、3.05亿元、2.46亿元和1.27亿元。
此外,第二批北交所专题基金已获批,其中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已经进入发售期。3只基金募集规模上限均为5亿元,封闭期内投资北交所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第二批3只基金募集和建仓后将为北交所带来新流动性。
数据显示,北交所110家上市公司中,市值在50亿元以上的有4家,20亿至50亿元的有8家,10亿至20亿元的有24家,10亿元以下的有74家。也就是说,市值在10亿元以下的公司占比超过一半。
从估值的角度看,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估值受市场影响较大,估值高点为2021年9月,为49.63倍;估值低点出现在今年4月份,仅有22.60倍。交易方面,北交所自设立以来,交易活跃度有所下滑,介于新三板与沪深交易所之间。
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此前表示,设立一周年以来,北交所高效支持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目前已累计实现公开发行融资235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1亿元,体现了中小企业按需合理融资的理念。换句话说,北交所用仅相当于一家大型企业公开发行的融资金额,服务了超过1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周运南表示,北交所开市后的市场整体流动性确实不及市场预期,主要表现在整体K线走势向下以及日成交金额下滑,即市场活跃度不足,但市场相信这只是北交所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至于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周运南表示,取决于四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丰富的投资标的,即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要上规模,让投资者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和交易可能;二是高质量的成长性,“投早投小投新”企业的持续性成长是北交所最大的投资红利;三是便利的交易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市场制度特别是交易制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欲望;四是充裕的交易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扩大投资者特别是大型长期机构投资者队伍,吸引观望资金流入,创造更多赚钱效应,提高交易成功率和频率。
9月初,北交所通报称将联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制定发布北证50成分指数编制方案,并就融资融券交易细则公开征求意见。大同证券分析师闫晓伟表示,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的实行,有望为北交所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动性,同时更易于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双向价格发现,完善北交所基础制度,同时为券商融资融券相关业务扩展了展业渠道。
张可亮表示,对北交所而言,必须有一定的规模,相关的产品。如规模太小难以推出指数产品,进而无法成立指数基金,那么公募基金、险企等大体量的长期资金便难以进入。此外,大型投资机构还需面临投资性价比的问题,若若非时间、人力、物力充分调研后又没有足够的投资空间,对于公募资金、险企资金来说,从性价比的角度是不太愿意关注的。
生态建设须完善
自成立以来,北交所即面临着上市公司转板至沪深交易所的难题。
2022年5月,观典防务(688287.SH)登陆科创板,成为北交所第一家转板公司。至8月,翰博高新(301321.SZ)登陆深交所,成为第一家转板至创业板的北交所上市公司。
据开源证券数据,年初至8月底共有213家公司通过IPO方式上市,41家为原新三板公司。其中,12家在上交所上市,29家在深交所上市。
2021年至2022年8月底已过会的原新三板公司共168家,其中主板17家,创业板105家,科创板46家,新三板公司整体占比达25.38%。其中在主板IPO中,过会的三板公司占过会公司比重为12.69%。在创业板IPO中,过会的三板公司占过会公司比重为33.65%。在科创板IPO中,过会的三板公司占过会公司比重为21.30%。
截至8月底,北交所排队受理公司105家,另外具备北交所意向的公司共计445家(剔除晋层、终止辅导公司)。
安信证券指出,在观典防务之前,累积已有422家公司从新三板向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转移,主要采用重新排队申报IPO方式,通常历时2-3年。对投资者而言,参与北交所投资的其中重要的一个核心投资逻辑就是能够参与北交所转板。相较于从新三板重新排队IPO,北交所转板具有明显优势。
转板方式下,投资者攻守兼备,投资收益分布更分散确定性强。新三转IPO排队的方式虽然收益巨大,但同时也存在风险高和不确定性大等因素,甚至上市失败后投资者几乎没有退出办法;转板方式下,投资者可在公司北交所上市获取一部分来自估值修复、业绩提升等方面的收益,其后可以选择继续等待转板至沪深交易所的收益,且能利用流动性规避部分上市失败相关风险。
此外,转板方式更易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投资期限的投资者需求。转板IPO方式下,主要为VC、PE、产业基金和私募等机构参与,普通投资人寥寥,上市公司所能得到的资本市场支持也相对较弱。而转板方式下,公司可先在北交所上市,并在满一年后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是否进行转板。一方面,可以让各风险偏好类型和投资期限的投资者根据自身情况参与投资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各风险偏好类型的投资者也可以反哺公司,更好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为公司融资等方面提供支持。
张可亮认为,转板与否是上市公司自己的考量,当前京沪深交易所都有了相对明确的定位,北交所也没有必要说把所有的企业都留住,关键是把市场生态建设好,事实上国内需要北交所服务的企业数量是非常多的。
据周贵华此前介绍称,北交所初步形成了一个良性市场生态,合格投资者超500万户,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均已入市,超500只公募基金加速布局。中介机构加大投入,形成了一批深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的特色券商。目前北交所在审和在辅企业超过400家,其“预备军”的创新层公司近1700家,一年来超过300家企业申报挂牌。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今年新培育第四批4328家。在经营效益方面,去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比规上中小工业企业高11.6个百分点;平均每户企业利润4000万元,是规上中小企业的3.4倍。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3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3年曾申请银行贷款,8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截至2021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首发上市融资近1700亿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计有3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A股上市。
周运南表示,证券交易所最基础三大功能是融资、定价、交易,北交所要想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来上市并留下来,就必须围绕提高融资效率、提升定价功能及合理交易活跃度来健全配套相关的基础制度和政策,在看齐沪深两市的同时保持差异化供给,提高企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