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家企业登陆“新创业板”,注册制落地两周年吸引力日渐增强
导读: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在注册制牵引之下,创业板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步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至今已平稳运行两年。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在注册制牵引之下,创业板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步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至今已平稳运行两年。
服务“三创”“四新”,两年来共有355家企业登陆全新的创业板。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来此集聚并获得资本市场助力,注入创新成长的动能。
资料图 来源 北晚在线
新上市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从2009年开板运行,创业板如今已步入第13个年头。注册制试点以来,创业板汇聚创新企业的势头正猛。截至今年8月23日,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175家,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其中,近两年来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55家,总市值超2.6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的五分之一。
顺应创新、创造、创意的趋势,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注册制试点两年来,创业板采用更市场化、更多元的发行上市条件,服务“三创”“四新”企业。统计显示,近两年来登陆创业板的355家企业中,这些企业IPO募资额合计超3200亿元。据北京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统计,两年间北京市创业板注册制上市企业23家,首发募资额为342亿元。
“近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近6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深交所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五大产业成为新上市公司的主力军,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华大九天、中伟股份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发行上市。创业板2021年平均研发支出1.2亿元,同比上升近30%,拥有16万余项与主业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研发人员总数超45万名。这表明,创业板创新属性变得更加鲜明。
日均受理2.1家企业申请
设立多元化上市标准,简化发行条件,严格执行“负面清单”,上市审核更透明可预期,注册制让全新的创业板更具吸引力。截至目前,创业板累计受理首发企业1017家,广泛分布50多个行业,平均每个交易日受理2.1家企业,受理效率全市场最高。
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伴随着注册制在创业板落地,一系列制度变革的红利持续释放,进一步激发出上市公司的创新动能。过去,由于再融资门槛较高,不少创业板企业因无法满足“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不低于45%”和“最近两年盈利”等发行条件,上市后无法及时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
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激发,使其更好发挥“火车头”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贯通融合。深交所数据显示,创业板持续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已有319家公司实施完成再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3400亿元;36家完成重组,交易金额近400亿元;产业整合并购成主流,占比达67%。
“小额快速融资”对企业来说更是如同“及时雨”。17家创业板公司尝试小额快速再融资,注册生效最快用时6个工作日,平均用时9个工作日。改革后的创业板实行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机制,大幅放宽激励对象、规模和价格的限制,为上市公司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13家创业板公司被终止上市
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是从“试验田”推向全市场至关重要的一步,也在为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积累经验。两年的持续探索,在注册制牵引下,创业板初步形成市场准入多元包容、企业创新特色鲜明、持续发展机制完善、优胜劣汰成效明显的市场生态。
在为企业上市拓宽“入口”的同时,注册制试点以来,创业板持续完善退市制度,畅通市场“出口”,形成市场化、常态化、多元化退出机制。注册制试点两年来,共有13家创业板公司被终止上市,其中今年以来A股43家被终止上市企业中,创业板企业就占8家。专业人士认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创业板加速形成有进有退的良性生态。
市场生态改善,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涌入。创业板市场投资者数量超5000万,机构投资者占比超5成。尤其是改革后,创业板新股价格发现效率和活跃度明显提升,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创业板已成为境外投资者配置A股的重要标的。目前,境外投资者规模不断扩大,持有流通市值占比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