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能源拟主板上市:巨头疯狂扩产,多晶硅价格恐难长期维持高位
导读:近日,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特能源”)向上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
作者:苏杭
近日,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特能源”)向上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
作为多晶硅行业的龙头,新特能源上半年在港股市场有着不俗的表现,但7月份经历大幅回调,以及随着产能上升,供需关系难以持续支撑硅料价格的高位运行,新特能源业绩能否维持高增长仍然未知。
硅料价格存下行风险
2008年,特变电工、特变集团等共同出资设立特变硅业;2012年,特变硅业整体改制为新特能源。
目前,新特能源主要从事高纯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年收购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后,主营业务新增风能、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2021年度,全球多晶硅年产量为63.1万吨,新特能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2%,在国产厂家中仅次于通威股份(600438.SH)、协鑫科技(03800.HK)、大全能源(688303.SH)等。
2019年-2021年,新特能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73亿元、141.82亿元、225.23亿元,2020年、2021年营收增幅分别为49.71%、58.81%。
同期其净利润分别为5.24亿元、8.28亿元、53.84亿元,2020年、2021年净利增幅分别为57.95%、550.08%。
2020年新特能源收入上涨,主要由于新建的晶体硅公司3.6万吨多晶硅产线投产,使得公司多晶硅产品中单晶硅片用料及多晶硅片用料销量分别上涨59.77%及84.61%。
图片来源:新特能源招股书
2021年,由于下游需求在“双碳战略”刺激下极速增长,叠加行业存在一定技术壁垒,产能扩张周期长,阶段性的供需不匹配导致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
Wind数据显示,2021年光伏级多晶硅现货价(周平均价)上涨了175.88%,年内最高涨幅达238.79%。
因此,2021年,虽然多晶硅片用料销量大幅下降66.66%,单晶硅片用料销量增幅也仅为10.13%,但新特能源多晶硅销售收入仍然达到了158.12%的增长。
进入2022年,多晶硅涨势依然,8月17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公布了太阳能级多晶硅最新价格。数据显示,2022年初至今,硅料价格仅3周持平,其余27次均报上涨。
不过,虽然近期市场对多晶硅的预期仍然是小幅微涨,但硅料价格不会一直涨下去,有专家预计多晶硅价格将于四季度进入下行。
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中表示,以2021年末为参照,2022年四季度硅料零售交易清淡价格下行,带动长单定价逐月下调,且随着明年供应量提升,不会再出现如今年的反弹情况。
根据统计,今年多晶硅供应量合计90.9万吨,折算光伏产量350GW,供应足够且有余量。据其预测,2023年下半年长单交易价格松动,硅料价格调整幅度可能比较大。
招股书中,新特能源也表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受多晶硅生产成本下降、光伏行业补贴政策及市场供需变动影响,多晶硅产品价格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2020年7月开始,随着光伏发电企业装机需求的恢复、下游硅片厂商新增产能的释放,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快速上涨并维持高位。
未来随着多晶硅生产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产品价格将存在一定下行空间。
行业进入巨头厮杀阶段?
多晶硅作为制造硅抛光片及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最主要、最基础的功能性材料。同时多晶硅也是集成电路最为关键的基础原材料之一。
国内多晶硅行业曾历经几个阶段:最早期主要依赖进口,掌握话语权的国外厂商拿走产业链上的大部分利润,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到2007年左右,国内不少企业纷纷投身多晶硅行业。
2008年,受金融危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被打压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多晶硅价格曾一路暴跌;2009年,多晶硅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国内多晶硅项目扩产大多受限,行业进入寒冬。
2013年开始,几乎“冷透了”的多晶硅行业受国内光伏装机容量持续扩大的影响,需求逐渐旺盛,由于国内生产成本低,规模优势凸显,因此竞争力快速上升,目前中国多晶硅产量规模占全球总量的75.4%,稳居全球第一。
多晶硅行业,由于前期资本投入大、工艺经验及良品率要求高、能耗较高、对生产及安全管理要求较高,因此行业进入难度较大。
壁垒催生寡头。2021年,国内10家万吨级企业多晶硅产能共计51.3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98.8%。其中,5家年产能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包括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东方希望,产能共计44.1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能的85.0%。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多晶硅行业的竞争将会围绕头部企业进行。目前看来,技术和产能两方面处于竞争的中心。
技术方面,2021年国内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多晶硅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5.9%,仅有小部分使用硅烷流化床法。
但改良西门子法仍然存在能耗较高、副产物较多等问题,因此多晶硅生产企业仍在不断改进。
落实到研发费用上,报告期内,新特股份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66%、1.36%、1.5%,不仅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也远低于通威股份、协鑫科技等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新特能源招股书
在产能方面,各家企业投入更狠。
2021年12月18日,大全能源与包头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拟投资332.5亿元在包头市建设3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20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及2.1万吨/年半导体多晶硅项目。
2022年6月底,大全能源的110亿元定增落地,将用于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2022年8月17日、18日,通威股份接连公告拟在包头市投资14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同时拟在保山市投资14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预计均于2024年内竣工投产。
此外,协鑫科技、东方希望等纷纷上马扩产项目,投资在百亿以上的项目频现。
新特能源也没有落下。目前,新特能源总产能达到10万吨/年,同时也启动了内蒙古10万吨多晶硅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本次发行拟募资88亿元,也将用于“年产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项目”,项目投产后,新特能源高纯度多晶硅产能将达到40万吨/年。
但疯狂扩展背后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觑,除了硅业分会多次警告的多晶硅过剩风险,近年频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也像一团阴云笼罩在行业上空。
2020年年中,新疆接连传出多起多晶硅厂生产安全事故消息。
据《中国应急管理报》,2021年5月,应急管理部组织对13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开展现场专家指导服务,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问题483项,其中重大隐患11项,1家企业存在严重问题,其余12家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问题。
2022年7月,一则“某多晶硅TOP5企业位于新疆昌吉基地一期项目冷氢化设备发生事故”的视频被曝出,视频显示,发生事故的基地浓烟滚滚,再次将对多晶硅生产安全的讨论推向高潮。
目前,国内暂无针对多晶硅行业的安全技术规范,而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的配套法律必将逐渐完善,再加上供需趋于平衡,行业或面临进一步的出清。
在招股书中,新特能源表示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但《洞察IPO》发现,5月22日,新特能源公告,旗下公司行特新能源在位于石家庄市行唐县200MW光伏平价项目事项推进过程中,存在群众工作不到位、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监管工作缺失缺位及施工违法违规等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停止施工,相关部门已对行特新能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进行立案调查,对该项目负责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