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开始攒钱植发,又一个IPO来了
导读:本周大麦植发医疗(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麦植发”)正式递交赴港上市申请,有望成为继雍禾植发后的“植发第二股”。半年前,雍禾植发成功IPO,首日市值80多亿港元。
中国第二个植发IPO要来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本周大麦植发医疗(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麦植发”)正式递交赴港上市申请,有望成为继雍禾植发后的“植发第二股”。半年前,雍禾植发成功IPO,首日市值80多亿港元。
大麦植发创始人李兴东,原先是一位整形医生,2004年开始进入植发行业。透过大麦植发招股书,不难看到植发这门生意极为赚钱大麦植发2021年客单价平均2.5万元,毛利率超70%,最新一年进账10亿元,而主要的花费用在了广告营销上。这一幕跟雍禾医疗也极为相似。
这一切,离不开正在壮大的“脱发”大军。数据显示,全国2.5亿人每天面临着“头发还好吗”的灵魂拷问,其中90后的比例逐年上升,北上广深悉数上榜中国脱发城市TOP10。正是这一群年轻的男生女生,撑起了一条千亿植发赛道。
客单价2.5万元,一年广告花3亿
他做出一个植发IPO
大麦植发创始人李兴东,是我国最早一批植发医生。
今年43岁,李兴东早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起初他是一位医美医生,那还是在2000年的时候,全国专业植发机构不超过10家,植发医生紧缺。于是,李兴东萌发了做一名植发医生的念头。2004年,他进入了植发行业。
其实植发的原理并不复杂:人们头部的毛囊都是独立生长,所以植发就是将我们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毛囊移植到脱发地带,不过每个人的毛囊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因此植发也被外界调侃为“拆东墙补西墙”。
2006年,李兴东参加世界植发学术大会,发现一种成熟的新技术微针植发技术,于是引进国内。李兴东带领技术团队对微针技术进行本土化创新,更适合中国人的毛发特点,先后获得10项国家技术专利。
2009年,李兴东创立“科发源”品牌,2019年升级为“大麦”。招股书显示,大麦植发定位于中高端毛发诊疗服务,公司也是行业内首家提供微针植发的医疗集团,为患者提供全周期的毛发诊疗服务。目前,大麦植发经营着33家医疗机构,另有4家服务机构在建,服务遍及全国31个城市。
那么植发这一门生意有多赚钱?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公司的总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及10.21亿元。公司毛利率分别达到79.8%、75.9%及70.9%。
资料显示,大麦植发的植发患者数量由2019年底约23800人增加至2021年底约32700人。2019-2021年,大麦植发的付费患者就植发服务的平均交易额分别约为30000元、25800元及24700元。其中,大麦植发2021年,度交易额超过50000元的重要客户患者比例约8.0%。
不过,大麦植发十分依赖营销。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公司的促销及营销相关开支分别为3.72亿、2.73亿以及3.79亿元。
根据招股书,中国植发服务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长,从2016年的人民币6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人民币1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8%,预计将按复合年增长率22.1%增长,到2026年将达至人民币470亿元。
超2.5亿脱发,北上杭深最凶
男生比女生多一倍
不久前,中国植发第一股刚刚诞生雍禾医疗。2021年12月,雍禾医疗登陆港交所,凭借着高达160倍的认购成为了年尾最热新股,目前最新市值55亿港元。
雍禾医疗创始人,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北漂”张玉。2001年,刚念完初中的张玉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打拼,入职了美容院负责广告营销。当时国内植发仍是一门冷僻的生意,但由于平时的工作,他接触到了大量关于植发的信息,敏锐发现了商机。2005年,雍禾第一家门店开在了北京雍和宫附近,才有了雍禾医疗的故事。
短时间植发IPO爆发背后,离不开数量越来越壮大的“秃头”群体。
国家卫健委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脱发人数超2.5亿,相当于每六人中就有一人脱发,其中男性约1.63亿,女性约0.88亿。30岁前脱发的比例高达84%,比上一代人提前了20年,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随着现代工作节奏加快,上班族尤其是职场90后面临着比上一代更大的压力,996 、007频繁熬夜似乎成为常态,强度高如“程序猿”、“设计尸”等职业的年轻人,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事实英年早秃。从发际线变高到头顶变成“地中海”,年轻人能靠一己之力挽留住的头发,已所剩无几。
从地域上来看,秃头大军扎堆一线城市,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北上广深悉数上榜脱发城市TOP10,此外互联网重镇杭州冲进第三,成都、武汉、郑州等新一线城市也挤入脱发的行列。
图表来源:网易文创/数读
网友调侃,男生起床后不愿意正视枕头,女生化妆时含泪打扫梳妆台。伦敦大学人类学教授艾玛·塔洛曾解释称,“头发没了,我们身上的某种气质或许就会遭遇社会性死亡,大家可能会感到羞耻、尴尬、失去自信甚至过度自卑。”
这种现象在“颜值经济”当道的今天,变得更为明显,尤其在男女相亲场合,发量竟成了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前几天和朋友介绍的女生相亲,对方直接喊我大叔,就因为我发际线比较高,但其实我的年龄比她还小。”一位男生在相亲帖子上分享道。
为了拯救头发,这届年轻人很拼。阿里公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显示,在其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以36%的占比,即将赶超占比38%%的80后;而在豆瓣上,一个名为“人人都有好头发 - 一起怼脱发!”的小组上聚集了23万组员,分享植发经验;此外,在小红书上搜索“头发”,会出现高达200多万条的笔记。
但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来自真切的脱发焦虑,植发的主力人群还有很大一部分源于提升颜值的需求。此前雍禾医疗在招股书中提到,随着人们美感提升及对外表期望要求提高,中国消费者开始关注毛发稀疏、发际线不完美等相关情况,消费群体快速增长。其中女性群体占这一领域的大头,她们一般做发际线下移植发手术,比如做“美人尖”可以显脸瘦。
广阔的市场需求,养活了一大批植发机构。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811家植发相关企业,规模较大的连锁机构有六家,分别为雍禾医疗、碧莲盛、大麦微针植发(原科发源)、新生、瑞丽诗、中德植发。
千亿植发赛道大爆发
VC/PE杀到,雷军也来了
不过,植发赛道对于投资机构而言似乎还是一片蓝海。
先说雍禾医疗,公司在IPO前只进行过一轮融资。2017年9月,CPE源峰出资3亿元战略投资雍禾医疗。据了解,这也是投资机构首次涉足大陆植发领域。而大麦植发的融资经历也颇为类似,同样只有2021年2月一轮融资融资,投资方包括森耀投资、上海诺伟其定位等,并没有见到主流VC/PE机构。
近几年,我们看到了植发领域的融资出炉,开始出现了知名VC/PE机构的身影。2018年1月,华盖资本战略投资碧莲盛5亿元,并实现控股。对此,华盖医疗基金主管合伙人曾志强表示,植发业务兼具医疗的刚需性和医美的消费升级属性,很像5-10年前的整形行业,整个行业正处于爆发的临界点。
不过,做头发生意,不止于植发。现在,假发也开始火爆起来了。2021年9月,成立于2020年的新锐假发饰品品牌「LUCY LEE」宣布完成数千万美金 A 轮融资,由祥峰投资领投,顺为资本、清流资本、高榕资本跟投。而在2021 年 3 月,顺为资本还领投了「LUCY LEE」Pre-A 轮融资。
坐拥大批程序员粉丝的雷军,一向关心大家的脱发问题。在和网友一次直播对话中,他曾表示:“我们现在都要小心,因为植根头发很贵很贵,每个人头顶上都是一栋别墅,所以保护好头发很重要。”
另一国货妆发品牌「生气斑马」同样融资迅猛。去年4月,生气斑马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弘毅创投领投,昆仑资本跟投,老股东众麟资本、尚承投资持续加注。这是生气斑马成立8个月以来完成的第三轮融资,此前,生气斑马曾获得来自青松基金和尚承投资的天使轮融资,以及来自众麟资本的天使+轮融资。
更早以前,还有许多名人也早已加入到“拯救头发”的队伍中来。2019年3月,著名球星C罗以2500万欧元巨资入股葡萄牙一家大型连锁植发机构,并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出旗舰店,一度引发轰动。今年3月,C罗还特意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声,庆祝名下植发中心成立两周年,“治疗了超过5000名患者”。
千万别小看头发这门生意,背后是一个尚未爆发的千亿市场。数据显示,仅植发市场规模自2016年到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就达到23.9%。预期到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增加至人民币1381亿元。
所谓三千烦恼丝,又一条千亿级赛道正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