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70亿美元,威马汽车赴港上市能否后来居上?
导读:日前,威马汽车向港交所递表,正式开启IP0。尽管在时间点上略晚于已登陆资本市场的“蔚小理”,但从招股书不难看出威马汽车稳扎稳打的企业作风与自身在产品、技术端的独特优势。
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头部阵营,不久后有望在资本市场重聚。
日前,威马汽车向港交所递表,正式开启IP0。尽管在时间点上略晚于已登陆资本市场的“蔚小理”,但从招股书不难看出威马汽车稳扎稳打的企业作风与自身在产品、技术端的独特优势。正因为如此,威马汽车在IPO前便拥有了一众实力股东,并在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将自身估值提升至70.4亿美元,累计融资总额约350亿人民币。
在当前资本市场,新能源车产业链尤其整车企业,依然享受着行业高景气度带来的投资热潮。有市场分析认为,从“蔚小理”上市之后的表现看,同为新势力的威马汽车若上市成功,或将成为港股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又一热门标的。与此同时,登陆资本市场也将给威马汽车带来更多“粮草弹药”,从而更好把握产业加速发展期,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销量增速跑赢大盘 上市前报表优于“蔚小理”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底,威马汽车累计交付量达8.34万辆。其中,2021年累计交付4.41万辆,同比增长超一倍。而在过去四年,威马汽车销售量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超过100%,优于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增速。
这一市场表现在行业中不可谓不亮眼,且已优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上市前的交付量。作为对比,行业中已上市的“蔚小理”,上市前销量最多的是小鹏汽车,其上市前一个完整年的销量是1.66万辆。
销量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威马在经销模式与销售渠道的布局。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采用汽车经销模式,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拥有由621家合作伙伴门店组成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包括中国211个城市的397个威马体验馆(提供车辆展示而非销售)、180个威马用户中心以及44个威马星创中心(提供车辆展示并销售)。
正因为采取的发展模式不同,也造成了外界对威马收入的认知差异。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2020年总收益达34.46亿,同比增长63.3%;2021年总收益达63.64亿,同比增长84.7%。
需要指出的是,威马采取经销商销售模式,该销售模式不同于“蔚小理”的直营店销售模式,在经销商销售模式下,根据会计准则,会计报表中确认的收入需要扣除经销商返利等,而蔚小理的直营店模式直接按终端销售价格确认会计报表收入,两种业务模式的不同,导致相同的销售单价及销售量下,收入金额不一致。
对比“蔚小理”上市前数据:蔚来汽车于 2018 年申请赴美上市,其当时披露的数据为2018 年上半年总收入4599. 1 万元;理想汽车于 2020 年提交赴美上市申请书,其据招股书显示, 2019 年总营收为2. 844 亿元,与理想汽车同年提交上市申请的小鹏汽车,其在2019年营收为23. 21 亿元。
此外,按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2021年毛利率为-5.1%,同比收窄。这一核心数据不仅好于上市前的“蔚小理”,更大的意义在于,在当前造车新势力普遍不赚钱的大环境下,威马汽车通过上市助力,在盈利方面实现弯道超车的概率又增加了几分。
精耕主流市场 产品矩阵完备先发优势显现
一直以来,威马在外界眼中都稍显独特,除了市场表现相对突出外,很大程度上是其区别于蔚小理等其他新势力玩家的市场定位。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唯一聚焦主流市场的车企,“科技普惠”始终是威马汽车对外讲的关键词之一。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从高端市场亦或低端市场切入的思路不同,威马从一开始就定位于15-25万价格区间的主流市场。而这恰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哑铃型”到“纺锤型”的转型相契合。
据IHS Markit调研数据显示,未来10年内15-25万元主流新能源产品市场渗透率将从3%增到40%;到2030年,15-25万元主流市场将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即市场将进入“纺锤型”结构时代。此前小鹏、蔚来、理想、哪吒、零跑等品牌也不断传出往主流市场发力的消息。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前瞻性的定位,威马在这一赛道中不断扩大产品矩阵。2018年起,威马汽车先后在主流市场推出EX5、EX6、W6及E.5等热销车型。其中威马W6是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汽车,搭载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标志着威马汽车于业界率先进入L4量产时代。
大力的布局也让威马有了不错的表现,据灼识咨询资料显示,威马汽车2021年电动SUV销量在中国主流市场(主流市场指制造商建议零售价15万元--25万元的电动汽车细分市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所有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电动汽车销量及智能电动汽车销量均在中国主流市场所有本土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三。
而据招股书,其计划今年下半年推出旗舰轿车M7,并将在2023年推出基于Caesar平台的全新SUV、轿车及MPV车型,届时,将实现对全品类车型及由A级到B级产品的全面覆盖。据灼识咨询,在M7上线后,威马将成为2018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所有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中推出电动汽车车型数目最多的公司。
业内人士指出,伴随未来主流市场放量,威马汽车拥有的先发优势和产品矩阵优势将更加明显。
估值超70亿美元 上市后融资潜力将进一步爆发
如果说瞄准主流市场,让威马找到了一片能长久生长的沃土,那么持续性的“吸金”能力,便给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近些年,具备科技属性的造车新势力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而威马便是其中之一。招股书显示,在威马汽车现有的投资方名单中,不仅有五矿资本、中国诚通、红塔创投等大型央企和多个地方政府产业基金,也有百度、腾讯、李嘉诚等知名民企大佬的身影。
截至目前,威马汽车完成总额约6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目前累计融资金额高达约350亿元,估值也已超过70亿美元。作为对比,“蔚小理”在上市前的融资总额均低于威马汽车。数据显示,截止上市之前,蔚来汽车融资金额累计超过22亿美元(143亿元人民币);小鹏汽车经历了11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了188亿元;除去融资金额比较小的轮次,理想汽车总计融资大约18亿美金(116亿元人民币)。
强大的融资能力,让威马在过去几年得到充足的补给。不过也有投资者会疑惑,上市前估值就如此之高,上市后,其潜力是否已经被提前透支了?从新能源车赛道火热程度以及威马自身的科技属性来看,这显然是多虑的。
首先,不可逆转的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趋势,让新能源汽车显然已经成为当下与未来的资本关注的重要赛道。从近期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概念的追捧,也可看出这一点:A股市场,新能源车厂商代表比亚迪在近一个月的时间股价涨幅超35%,港股市场,小鹏汽车近半个月涨幅超过了20%,而在波动更大的美股,以理想汽车为例,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涨幅超过50%。从同一阵营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威马汽车登陆资本市场后也必然会成为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标的。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已经趋向于智能化,这也意味着,未来真正能立足市场的新能源车企必然拥有核心技术创新及智能制造的能力,以代工或者纯制造的车企将会被逐步淘汰。而在这方面,威马汽车一直在大力投入并已具备了领先级优势。根据招股书,过去三年,威马汽车研发投入分别约为8.93 亿元、9.92 亿元、9.81 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 51%、37% 及 21%。
巨额的投入下便是威马汽车在智能化已是累累硕果,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实现众多前瞻科技的商业落地。例如在智能三电领域,威马EEA 4.0为中国第一个量产的集中式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将传统分散的多个车辆处理模块进行合成,建立了一个中央计算平台+区域控制的高融合硬件架构;智能座舱方面,威马汽车在全球率先量产SOA技术架构,通过跨域融合,串联起汽车里的多个域控制器,将过去汽车零部件之间信息“孤岛”打通,实现整车底层功能的互联互通,让座舱从功能模块迈向场景服务,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千车千面的增值体验;而在智能驾驶方面,2021年,威马直面中国用户驾驶过程中频率较高、操作复杂的城市泊车问题,向城市高频场景发力,在全球率先推出具有L4级AVP无人自主泊车功能的Living Pilot 4.0系统。
因此从上述角度来看,威马汽车已经向市场展示了成熟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此次如果能顺利登陆港股,势必会助力威马汽车加快销售布局与产品研发。而当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在同一资本层面,谁能真正笑到最后,目前来看,好戏才刚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