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AI新股破发频现 IPO竞逐赛远未结束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 2022-03-26 11:25:48 编辑:夕歌

导读:尽管AI技术公司的上市热潮持续,但资本市场的热情正趋于理性冷静。

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继鹰瞳科技(02251.HK)、创新奇智(02121.HK)之后,又一家AI(人工智能)新股遭遇上市破发的“尴尬”。3月17日,格灵深瞳(688207.SH)以每股39.49元的发行价登陆科创板,首日开盘即跌破发行价。3月24日盘中最低价报31.8元/股,创上市以来新低,截至收盘,格灵深瞳每股报32.00元,总市值59.19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尽管AI技术公司的上市热潮持续,但资本市场的热情正趋于理性冷静。这不仅从格灵深瞳、创新奇智、鹰瞳科技等新股均遭遇首日跌破发行价的“尴尬”可见一斑,而且“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688256.SH)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市值一度飙涨至千亿元以上,截止到3月24日收盘,寒武纪股价约63.35元/股,总市值约254亿元。作为港股规模最大的AI公司,商汤科技(00020.HK)以3月24日收盘价计算,总市值约2151亿港元,相比上市初期的3000亿港元高位也出现明显的回调。

资本市场回归理性的背后,实际上是对AI企业商业模式的持续关注与拷问。从多家AI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品小批量生产或者行业解决方案定制化的阶段,规模化应用仍有局限,再加上前期高额的研发投入难以摊薄,运营成本较高,一直处于“烧钱”多、难盈利的局面。

市场趋于理性

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为计算机视觉识别公司,与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等同处视觉类AI赛道。视觉识别技术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热门技术之一。

成立九年以来,格灵深瞳既头顶过“明星公司”光环,一度被徐小平、沈南鹏等知名投资人喊出过千亿级美元的估值,也经历过业务试错、资金链告急、高管动荡等“低谷”期,终于叩开二级市场大门。

据格灵深瞳招股书披露,该公司在2018~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0.52亿元、0.71亿元、2.43亿元和2.9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0.75亿元、4.18亿元、0.78亿元和0.69亿元,四年累计亏损额约6.4亿元。从营收结构来看,格灵深瞳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业务场景,包括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其中,城市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营收贡献占比超过一半。2021年上半年,城市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营收占比约66%,智慧金融、商业零售的这一数字分别为30%、5%。

本报记者梳理对比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发现,无论是员工规模还是营收体量,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这几家公司,都是格灵深瞳的数倍之多,当然亏损额也均比格灵深瞳多,如商汤在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达242亿元,旷视科技自2017年至2020年9月累计亏损13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商汤科技已于2021年12月30日登陆港交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分别于2021年7月、9月过会,目前正在等待最后的IPO批文,而依图科技在2021年7月已终止IPO。不难看出,格灵深瞳抢在了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之前登陆科创板,尽管目前整体股价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开盘破发的故事不只在格灵深瞳上演。2022年1月27日,创新奇智登陆港交所,发行价和开盘价均为26.3港元/股,结果很快跌破发行价,截止到3月24日收盘,创新奇智报每股15.38港元,总市值约86亿港元。

而更早之前,2021年11月5日,另一家在港股挂牌交易、发行价定为75.1港元/股的AI医疗公司鹰瞳科技,同样发生开盘破发、“上市即巅峰”的景象。截至3月24日收盘时,该公司股价报18.40港元/股,总市值约19亿港元。

某投资机构的一位分析师向记者指出,科创板注册制刚开闸时,因虹软科技、寒武纪、中芯国际等AI公司上市,再加上商汤科技2021年底顶住美国打压成功登陆港股,对AI领域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应,叠加当下的货币周期、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尽快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融资是AI企业谋求竞争优势、增加资金流杠杆的迫切需求。即使资本市场的热情在消减,但AI公司上市的步伐未来几年内仍不会停止。

上市迫切,何时盈利?

如果以2020年底作为这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公司IPO竞赛的开端——彼时,云知声、依图科技、云天励飞、云从科技等纷纷递交IPO材料,申请在科创板上市,那么一年多后,中场得分榜似已揭晓:云知声、依图科技折戟退场,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云天励飞陆续过会,商汤科技港股率先港股上市,而今年以来,鹰瞳科技、创新奇智、格灵深瞳相继“上岸”。除此之外,决策类AI公司第四范式在IPO状态“失效”之后迅速更新招股书,再度向港股发起冲击。与此同时,等待“进场”还有OCR(光学字符识别)厂商合合信息、AI语音独角兽思必驰、机器人厂商优必选等。由此可见,AI独角兽们的IPO竞赛远未落幕。

AI技术只有落地赋能千行百业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以人工智能领域中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视觉类技术应用为例,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格灵深瞳等AI公司均已在商业落地中探索多年。侧重点各有不同,包括城市安防、金融、交通、消费、政务等行业领域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构成了视觉类AI公司的营收来源。

记者查阅招股书等公开资料获悉,商汤科技的收入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四个板块,通过销售软件应用许可、软硬件一体产品解决方案和软件订阅实现收入,其中智慧商业、智慧城市两个板块的营收贡献占比合计超过八成。旷视科技的消费物联网业务细分为移动终端类和云端SaaS(软件即服务)类,在总营收的贡献占比已从2018年时的48%降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28%;2015年开始涉足的城市物联网业务在近3年里开始担纲营收主力,2020年1~9月,贡献占比接近65%;从2017年开始进入的供应链物联网,是旷视科技重点开拓的新赛道,贡献占比约7.5%。云从科技在招股书中按应用领域将营收来源划分为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和智慧商业4部分,2020年全年,智慧治理收入4.34亿元,占比57.7%,第二大营收来源则是智慧金融,贡献比例为24.0%。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AI公司依赖高额投入换取在市场上的高速发展,投入大,产出却相对较小。一方面,视觉识别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涉及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市场的增量难以最大程度地打开;另一方面,不少视觉算法公司面向的是政企市场,政府预算的缩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存量。

针对何时能扭亏为盈,格灵深瞳在回复上交所首轮问询函时表示,结合公司的业务发展规划、在手订单、行业前景等综合因素以及相关条件假设,公司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为2023年。

另外,云从科技此前也曾对外给出了时间表,“公司虽然处于亏损阶段,但营收年均增长率达到358.47%,仍在高增长阶段,预计未来两三年将触及盈亏平衡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汤上市之时,商汤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也曾感叹道:“先有持续的大规模技术投入带来创新,再有商业模式的发展,这是一条罕有人走的路,艰难之处在于商业上的不确定性。”

产业界期盼AI技术在渗透并赋能千行百业的同时,能够迎来商业模式的重大突破。而对于何时扭亏为盈,业界莫衷一是,还有待时间去验证。

标签:AI新股 破发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