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一流高手,有8个特质
导读:我们看一个CEO是否伟大,不应该看绝对回报率,而应该看相对回报率,不能孤立看一个企业家的业绩如何,还应该对比跟他同期的企业家表现如何,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时期的市场表现。
一家企业的CEO有多重要?
对企业本身,CEO直接决定了这家企业能做多大、走多远、上多高;
对投资者来说,被投企业的CEO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成败;
而对职场人来说,碰到的老板是否优秀,格局是否大,可能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是一个广普性话题——好CEO拥有什么样的特质?
这些特质并非全部与生俱来,也不限于孤立的个人,而是好CEO在面对组织、环境、趋势甚至失败时磨练而来的。
前不久,在正和岛特别策划系列直播“十日谈:生意与生活”第5期中,我们邀请到了金融投资家、北京金石致远投资公司CEO杨天南和湛庐文化创始人、董事长韩焱,就“好CEO有什么特点?”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在两位的精彩分享与交流中,好CEO的种种特质逐渐浮现在了我们眼前。
以下为本次直播对话精编,内容有所删减,希望对诸位有所启发。
嘉 宾:杨天南 金融投资家、北京金石致远投资公司CEO
韩焱 湛庐文化创始人、董事长
主 持:林定忠 正和岛副总编
编 辑:于启章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
好CEO,特立独行
林定忠:第一个问题想跟韩总聊一下。
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炼就了湛卢剑,湛庐文化的名字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其实好企业的CEO也像湛卢剑一样,很多都是十年磨砺出。
您本人作为成功的企业创始人,依据您的经历和了解,一个优秀的企业CEO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韩焱:这个问题特别好。
这些年我出版了很多优秀企业家的书籍,还跟很多企业家亲身打过交道,其实真的会发现成功的人拥有一些共同的品质,或者说共性的。我挑3点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来讲一下。
1. 强大的学习力
我看到所有伟大的企业家或者CEO,他们都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尽管接触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头脑已经非常好了,但他们每个人都会强调:
靠自己现在的知识和认知还不能走得更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迭代,才有机会不被这个时代淘汰,进而站在时代的潮头。这是我体会最深的。
2. 对人感兴趣
第二个共性是,我感知到这些伟大的CEO都对人感兴趣。不仅是对知识和智慧感兴趣,且会对人感兴趣。
这点其实非常重要。比如要打造一个爆款产品,不关心用户的话,这个产品就没法成功。
同时,他们作为CEO,如果不能体察组织当中人的情况,不了解自己的组织当中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看不到同事身上一些显而易见的痛点,那就没办法满足员工的需求,也没办法去不断优化组织的流程,让组织运转越来越高效。
3. 强烈的好奇心
第三个共性就是对这个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一直想了解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想看看自己做的这些事能给世界带来哪些改变,以及做哪些事能带来更大的改变。
如果说前两个共性“强大的学习力”和“对人感兴趣”共同决定了一个CEO能否取得成功,那么最后这个共性“强烈的好奇心”,我认为决定了一个CEO成功的上限。
伟大的CEO在这三点之外一定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秀共性,但这三点是我认为最重要的。
林定忠:我们看到湛庐文化新出了威廉·桑代克写的《巴菲特最推崇的8大企业家特质》,其中特别提到,巴菲特推崇的是特立独行的企业家,这种“特立独行”是指什么?能给中国的商业决策者提供什么借鉴意义?
韩焱:是的,《巴菲特最推崇的8大企业家特质》这本书是我们跟天南总最近合作的。
之所以说巴菲特推崇的企业家特立独行,是因为这本书一上来就提到,巴菲特所认为的伟大的企业家不同于以往认知。
我们一般会想到知名度最高的那几位,比如史蒂夫·乔布斯、杰克·韦尔奇,以前的郭士纳,或者现在的埃隆·马斯克。
但巴菲特是个投资人,他会看企业和企业家一些很实在的方面,因此他提出;
我们看一个CEO是否伟大,不应该看绝对回报率,而应该看相对回报率,不能孤立看一个企业家的业绩如何,还应该对比跟他同期的企业家表现如何,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时期的市场表现。
比如这本书里列出来的8位企业家和韦尔奇、乔布斯比,都不能算是商业明星,但他们带来的平均回报,超过了他们那个时代标准普尔指数的20倍。对比之下,韦尔奇带来的回报率是当时标准普尔指数的3.3倍。
这意味着, 这些人拥有穿越周期去实现超高回报率的能力,如果这些人所具备的特质不能被认为是伟大的特质,那我们还能定义谁呢?
这本书就是对这8位伟大企业家的故事进行了介绍,然后把每一位企业家身上一种突出的特质放大,来跟大家做分析。
这些特质都非常非常落地,比如注重效率、聚焦资本配置、如何高效运用杠杆、如何勇于逆向而行、如何运用自己的数据思维、永远关注现金流等,一共讲了8个巴菲特特别推崇的企业家特质。
它们分别为:
1. 效率决定生死
2. 聚焦资本配置
3. 绑定股东利益
4. 高效运用杠杆
5. 勇于逆向前行
6. 数据思维制胜
7. 永远关注现金流
8. 首席执行官就是首席投资官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条:
1. 对内的管理
在企业的内部,巴菲特认为不能片面追求效率。
比如我们只注重KPI考核,只强调管理和效率,就会抑制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书里面就讲到大都会广播公司,可能大家现在已经不太了解了,但看这个故事依然能获得很多启发。
大都会广播公司的CEO叫汤姆·墨菲(Tom Murphy),他用一个极端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对团队进行了充分授权,在当时非常先进。
他们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内容制作公司,这样做就使得团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打造出了当时在黄金时段收视率第一的好节目。
那时跟他们对打的是电视巨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是典型的中心化模式,光是总裁和副总裁加起来就有42人,所有的业务决策几乎都要让总部来决定。
两相比较就能发现大不同。书里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比喻为当时的大船,把大都会广播公司比喻成那个时代行业里的皮划艇。但就是这个皮划艇,没过多久就打败了大船。
所以书里这个故事就在讲,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去提升组织的效率,但不是依赖KPI考核等中心化的方式。我们需要不断去变革,通过充分授权激发员工的内驱力,提高组织效率。
我想这一条是每一位CEO都想去达到的。
2. 对外的视野
除了对内的管理,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去扩大自己对外的视野,让自己拥有一种超越产业,面向更广阔世界的洞察力。
书里讲到大众影院公司的CEO迪克·史密斯(Dick Smith),他开创了一种轻资产运营的扩张方式,把建好的影院卖给投资人,然后再从投资人手里租回影院的经营权,创造了一种售出租回的方式。
这个方式最重要的点在哪儿呢?就是让CEO手里有充足的资金用来革新自己的业务,尤其是遇到不好的市场环境时,能够让企业扛过艰难的时局,有足够的资金生存下来。
这个书里还讲到了“报业女王”、《华盛顿邮报》CEO凯瑟琳·格雷厄姆。她刚刚接手《华盛顿邮报》没多久,经济环境就转向萧条了,同行们开始大量低价抛售资产。
凯瑟琳那个时候做了一个逆势而为的动作,开始买入,她买了很多电视台,移动通信公司,还有教育公司,跨了好几个产业。
大家都说这个人疯了吧,这个人会不会经营公司,接手了老公的产业以后就乱搞。但后来,事实证明她是对的,这些新业务为她创造了公司一半的收入和利润。
这个书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这些CEO都有一个很广阔的全局视野,向外看的同时,他们自己的视野又带来了超凡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其实所有这些能力都是让他们能够赢得超越标准普尔指数20倍收益的最主要原因。
回应一下我前面提到的,这本书里也反复在印证,伟大的CEO所拥有的共性都建立在对世界持续的好奇心上。因为有这种好奇心,他们才有动力不断去探索,去拓展自己经营能力的边界。
02
跟“坏人”,做不成好生意
林定忠:韩总刚才提到了巴菲特作为投资人,以独特的视角列出了一些他所推崇的CEO特质,这不仅对企业家很有启发性,对于投资者也具有参考意义,因为我们知道投资界有一个共识——投资就是投人。
下面想请杨总来分享一下,结合您的投资实践,CEO的个人品质对于企业和商业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
杨天南:我记得翻译《巴菲特之道》时,里面有一句话很直接,也很适合这个问题。巴菲特说:这辈子从来没有遇见过跟坏人打交道能做成好生意的。
这个事情我们就不再验证了,年龄到中年以上的人估计都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想是有这个道理。所以我觉得所有CEO特质加起来,用中国的成语来讲,实际就是德才兼备。
德可以分成很多层面和内容,包含素质、特质、品质,才也可以分成天赋和不断习得的才能,包括持续进化、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等。
这么多年过来,我个人觉得企业家是一个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要的力量,因为他们只有满足了某种社会需求,或者更多种社会需求,才有可能成功,这是社会进步一个很大的动力。
在这个见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点特别可惜,就是在这些最终失败或者消失的企业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因为决策者的才能有限,更多是方向或心术不正导致的失败。
甚至我们今天所谓的打引号或者不打引号的坏人,我客观地讲他们是很有能力的。
举个例子。大概8年前的时候,我一个同学在内蒙古当地抓到一个非法集资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60岁,文化水平小学毕业,非法集资多少钱呢?30多亿元。
当时大家就感慨,我们老老实实干这么多年都没有干到这么多钱,这个老太太是怎么做到的呢?
后来有水平的人总结了一下,答案是:你老老实实干一辈子,人家想的是过把瘾就死。你们想的不一样,导致生意模式也不太一样。
所以我们受教育、读经典,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是学会长期主义,不能想着过把瘾就死了。
如果一个企业今天用不太好的手段赚到了钱,哪怕它合法,还是有后患的。尤其是等到经济放缓、股市下行、竞争激烈的时候,高楼大厦可能瞬间就倾倒了。
在这种大势中我们就会发现,有一种成本,人往前冲的时候很少考虑到后续埋的雷——这叫隐患,这种成本叫后续成本。
一个企业在往前走的时候也一样,走的过程中埋了很多雷和后续成本,就算未来回过头想应对都难,最后把自己拖垮了。
所以,德才兼备是每一个CEO都要考虑的事情,有机会还要影响身边的人一起追求这个目标。当然这不能作为一个静态呆板的标准,人不可能一夕之间达到某种很高的境界,都是需要过程和磨练的,重要的是有所意识和追求。
03
做企业,要对科技有敬畏、有耐心
韩焱:我来挑战一下杨总,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投资的专家,我就拿科技的问题来挑战一下。
湛庐很关注科技趋势,最近这些年我们两大类科技书籍输出的比较多,一个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另外一个就是元宇宙的发展,这可能是未来最大的两股技术趋势,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
技术用好了就能够给我们赋能,用不好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冲击,所以它是一个双刃剑。我想问杨老师,您怎么看待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投资和管理的影响?
杨天南:有关这个问题,韩老师和林老师恐怕各自有各自的答案,我们都在摸索中前进。
我个人来看,技术的进步和推进一直都会伴随人类发展,并不只有我们这一代人遇到了,以前的人也一样。
现在我们讨论技术进步的风险,大家都聚焦于机器有了思维会不会把人类干掉,但从投资的角度看,技术进步对于资本的伤害,是绝大多数技术进步,最后没法成功商业化,这实际上是更大的威胁,意味着95%甚至99%都是沉没成本。
好比我们投入了很多在一个技术上,结果世界绕了个弯就过去了,不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这从投资角度来说是更大的一个风险。
在这方面,巴菲特对于投资科技的解读和看法很值得参考。
很多年以来,巴菲特说,人类发射卫星、火箭,人都登上月球了,这些当然是科技,我们对这样的事情表示欢迎,起立为他们鼓掌,因为这些技术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叫我们去投资这个事,我们就暂时先不干了。
与此同时,巴菲特投了100多亿美元到IBM不算很成功,后来买苹果公司却大获全胜,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单只股票盈利最多的投资案例,最近虽然跌了,但年初的时候一支股票也赚了1300多亿美金,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巴菲特的厉害就在于:
第一,他与时俱进。
巴菲特并没有说我年纪大了,我已经很有钱了,我就躺平了。他这么大年纪还在坚持做投资,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比如,巴菲特快60岁时开始投资可口可乐,那些股票10年后赚了100亿美元。我好像从来很少见到哪个人在快60岁时才开始播一颗种子,等它以后发芽。
今天我们说更大的案例实际上是苹果,他什么时候开始投资?65岁。结果巴菲特92岁的时候,账面赚了1000多亿美元。
第二,他有惊人的耐心。
上述两个特质其实也能体现出巴菲特的耐心,但更突出的是,他在80岁投资IBM的时候,整体陷于失利,相当于事实告诉他“你看走眼了”,这也是一种打击。那段时间甚至很多人嘲讽他,他还能保持耐心,我觉得是不简单的事情。
我们要认识到,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技术进步只是其中一个风险因素。
这种时候,企业家也好,普通人也好,都要对这个不确定保持敬畏感,并以此驱动自己去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要对所有的科技和变化保持耐心,因为乱来的话会受到反噬。
04
应对寒冬,至少挺3年
杨天南:我这边也有一个问题想问韩总。其实刚才聊技术进步的风险,我们提到了不确定性。对于这种不确定性,首先肯定要有直面的勇气,但勇气之后还要有对策,企业才能走下去。
我记得您提到过一个事情,说你们CEO高管一起讨论过,再寒的寒冬湛庐也要留下储备,就是应对寒冬的现金,至少挺3年。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刻,能不能跟我们展开分享一下。
韩焱:对,这其实是受稻盛和夫的影响。
我们很早就做了稻盛和夫的书,像《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干法》这些书的版权之前都是在我们手里。
不过大家都知道国外的这些版权是有期限的,如果到期了有竞争对手出更高的价钱,这本书就会到别家去出。这种情况湛庐一般不抢,跟投资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觉得已经非理性了,我们就不要了。
在出稻盛和夫先生的书时,我们自己也非常受益,里面曾经讲到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的CEO就学习到了:
有人说我们一定要研究怎么把现金的杠杆用得足、用得好、用得大,来让企业的规模变得更大,稻盛和夫说我不信这个,我就是觉得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所以我要是想保证企业能够一直生存下去,我就要有一个安全边界,我要留有足够的现金。
湛庐也学习了这一点,我们希望留出的现金是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企业也能维持三年。
所以我觉得我们CEO做得特别好,新冠肺炎疫情到现在,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确实没有裁一个人,也没有减薪,就是正常在按照发展速度该招人招人,该汰换就去做汰换和调整。
这其实都是我们在跟世界上伟大的企业家学习的过程当中,自己的一些收获。
刚才杨总问我怎么能够让自己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还要有一些方法,去应对有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我觉得最可怕的,其实是大家都怕自己做出的决策雪上加霜,会面临更多的失败等。
我会觉得不管是熊市、牛市,不管是经济在哪个周期,或者你的行业在哪个周期,你的企业在哪个周期,都没有办法去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因此你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拿出一种面对不确定性甚至是失败的心态。
然后做法也很重要。奈飞的书《奈飞文化手册》里面讲到过一个例子特别好,就是哈斯廷斯面对一个巨大失败及时纠错的案例。
当时奈飞DVD邮寄到家这个业务已经做得市场很大了,但哈斯廷斯听说有一项新的技术,也就是流媒体技术出现,觉得也要去拥抱新技术,也想上流媒体。
于是他就说,我干脆发展两个吧,一个是DVD邮寄到家业务,它很成熟了,我不想丢掉。对于流媒体,我就再开一个服务,让用户为这两种服务分别去付费。
结果这个方案推出来后一下子就遭遇困境,他没有想到的是用户不买账。
客户说为什么啊,你推出这两个服务我不知道该选哪个了,这让我感到很迷惑,最后引发了非常大的反弹,几百万个用户一下子流失了。同时,奈飞作为上市公司,股价一下跌了75%。
那么,哈斯廷斯面对这个失败是怎么做的?
他马上就发了一个邮件给所有订阅用户,说这都是我的问题,是我搞砸了,我没有在给大家充分解释之前就把会员计划给变更了,所以立马就改。
于是哈斯廷斯马上行动,改变了自己的方针,做了一个豪赌,认定未来一定是走向流媒体的,最后调整了自己的动作。
当时就因为他敢于接受失败,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所以今天他才能在世界上成为最大的流媒体业务提供者,有2亿多个用户,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
我会觉得,面对失败,面对不确定性,要勇于承担和做出自己的选择。该选的时候,或者说该赌的时候,还是要去赌,这一点要坚定不移,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就算有了一些失败,也不要轻易地把它完全定义为失败,相反应该创造一些场合,把这个失败分享出来,也许你认定的失败反而是另外一个机会。
即时贴的例子大家都可能听过,原来3M公司要发明一种胶水,结果做出来发现这种胶水一点儿都不黏。
没想到拿出来一分享,大家就说这个东西不黏正好,我们就想要一个不黏的去做小标签。类似的例子特别特别多。
我上回跟杨老师也说到,我特别喜欢荷兰的企业,荷兰的很多企业被低估了,大家应该去关注关注。
比如荷兰有一家化工和医药公司叫帝斯曼,这家公司就建了一个失败大厅,专门在那儿给他们失败的项目举行葬礼。
有一次他们正在给失败的项目办葬礼,让员工来分析最近有一个什么东西做失败了,其中一个工程师就说:
我做了一种玻璃涂层,这个涂层可以吸收光里面的所有光子,于是这个玻璃看起来就像空气一样,完全透明没有反射。
但是我失败了,因为现在只有博物馆用来放在他们的画和展品前面,显得非常通透。可是如果只有博物馆用,我的这个成本没法降下来,不可持续,所以在这儿为我的项目举行葬礼。
但他说的同时,另外一个单位的技术人员就说:
我很感兴趣,如果这个涂层能用在我们正在研发的太阳能电池板上,就能够吸收更多光子,我这个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就更高了。
最后他们真的用了这种涂层,涂层一装上,太阳能电池板功率提高了两倍。至今这个涂层都是世界各地太阳能电池板上用得最多的,占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不管你遇到了怎样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一些什么样的失败,如果你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和心态,同时又有在适合的范围中去分享自己的失败的勇气,很有可能你就把失败转变成机遇了。
失败也能造就未来巨大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