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百人会陈清泰:我国主导了全球汽车革命,领先布局 6-7 年

来源:钛媒体APP 发布时间: 2022-09-23 15:18:27 编辑:夕歌

导读:“客观上看,我国主导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汽车革命。在全球的几次产业革命之中,这可能还是头一遭,会成为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基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道。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 陈清泰

“客观上看,我国主导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汽车革命。在全球的几次产业革命之中,这可能还是头一遭,会成为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基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道。

早在 2011 年,我国就率先推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此次换道先行使我国企业得到了宝贵的 6—7 年时间窗口,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先发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技术变革,选准了技术路线,把握住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方向,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快速发展。

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高达 160%,市场渗透率达到了 13.4%。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了 100%,市场渗透率提高到了 22.9%。

种种情况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从市场培育期迈进市场化的发展阶段,正在从政策和市场双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

陈清泰指出,汽车革命还在进行之中,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第一,这次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支撑这场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这些因素与汽车革命交融互动,为未来的汽车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使用场景。

因此,必须把未来的汽车放在一个更大的范畴,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评估其发展前景,部署汽车发展的未来,才能把稳方向。

第二,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公司加入其中,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软件越来越丰富。汽车正在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的数字产品。

“汽车既是一个从 A 到 B 的移动机器,更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一种智能终端。”陈清泰表示。

第三,电动化良好的行走性能仍是未来汽车的基础,但这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正深度改变经济社会,最终应该实现的是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协同融合。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是进一步竞争的焦点。

第四,苹果公司的电动汽车已经在进行生产准备,这是一个呼啸而来的冲击波,汽车将会倍数字化,传统的汽车将会在根本上丧失竞争力。

第五,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开始,未来的汽车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储能电池、智能驾驶、智慧座舱、智能底盘,甚至商业模式等等重要方面,仍处于创新突破和迭代进步的过程之中。

中国的企业和政府绝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止步于此,未来的汽车已经具有高科技产品的属性,而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是技术的持续迭代进步和持续的有想象力的创新,以足够的研发投入确保产品和企业保有持续较强的技术支撑能力,这是立足强者之林的必然选择。

第六,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传统汽车 50% 以上零部件体系正在面临重构。

未来汽车的新物种使汽车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到网联化、智能化设计的芯片系统软件、计算平台、视频传感器、激光雷达、控制器、执行器到车载控制系统、高清地图、互联网通信、云控平台、AI算法和软件硬件等等,都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产业链还在建设之中,壁垒尚未形成,行业必须超常规的重视供应链重构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就有可能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改变我国在汽车产业核心竞争中的空心化局面。

第七,这次汽车颠覆性变革的底层是可再生能源,是电动化、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而这些方面,恰恰是近年我国发展状况良好的新兴领域。在网联化、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 5G 通信等等方面,我们都处在全球第一梯队,广泛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走向成功之路。

第八,政府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

相关预测显示,到 2030 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 1500 万辆,保有量达到 8000 万辆,新车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达到 70%。

如果预测变成现实,将涉及到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高新技术的助力、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等等。

可以说,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

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周期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要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出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他们放在高技术和数字化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打破壁垒、开放市场,鼓励跨学科、跨产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