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导读: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最近工作任务太重,压力过大,案牍之劳形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得来一个不加班的夜晚,竟然颇有些不习惯了。无聊中和大众一样,也玩起了当下最“时髦”的打发时间的方式--玩手机。不经意间,想起了朋友曾强烈推荐的一部电视剧《天道》,才看了第一集,就深深地为之着迷了,对尼采的那句话,也理解得更加透砌了。这里也不得不说,王志文诠释的丁元英实在是太到位了,让人感觉到那似乎就是丁元英本来的样子,一个活得“太明白”、把对传统世俗的包容做到了极致,骨子里都渗透着清高的人。
影视剧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让每一个喜欢的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原型,和生活对上号,感觉那就是生活中的自己。
对照了一下自己的性格和处境,很“丁元英”,但又不“丁元英”,简单的说就是“得了丁元英的病,却没有他的命。”
我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也耐得住寂寞。自己做过生意,但没有成功,赔得一塌糊涂。为了谋生,不得已在一企业上班。这里没有抱怨或屈才的意思,任何事物发生了,那必然是存在着“因果”的,这是极为自然的一种现象。不过这也更让我喜欢上了丁元英的那首《自嘲》。
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而立之年,虽蹉跎三十余载,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份在大多数人看来还算体面的职业。在一个三四线小城市里,一家国有性质、还算是个管理层的工作,还是让有那么一部分人觉得是相当不错的。不过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着相”了。太过于纠结事物的表相而忽略了其原有的本质。
在工作中,我从不与人争执,该我做的不该我做的,我都做。我也不知道同事怎么看我,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貌似予我自己,关系都不大。工作嘛,本就没有什么一定是该他做、亦或是该我做。这些都缘于我需要这份工作以维持生计,还做不到陶渊明那样的洒脱,“不为五斗米折腰”。
我朋友不多,不能与那些成功人一样,朋友遍天下,走到那里都能交到一堆朋友。这或许也就是我为什么不能成功的“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