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奇等三人因“机制设计理论”获得诺奖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 2022-05-26 08:59:49 编辑:Emily

导读:何种机制可以实现贸易所得最大化、商人的利益最大化,或怎样的保险政策能够在不引起开支滥用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覆盖面。

记者 张明扬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是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他们分别是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Hurwicz)、芝加哥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EricS.Maskin)和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教授罗杰·迈尔森(RogerB.My-erson)摘得荣誉,诺奖颁发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础。他们三人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的奖金。

“为决策提供了依据”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这三人的理论为当今的政治和经济决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例如,何种机制可以实现贸易所得最大化、商人的利益最大化,或怎样的保险政策能够在不引起开支滥用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覆盖面。

事实上,这一理论的研究从1960年就开始了。由赫维奇开创的机制设计理论经马斯金和迈尔森的深入发展,大大地加强了我们对于最佳分配机制的理解。经济学大师亚当·史密斯的经典比喻———“看不见的手”,所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市场如何保证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但实际情况往往并不理想,例如,竞争并不完全自由、消费者也不完全掌握信息,一些带有私人欲望的生产和购买行为可能使社会产生成本和利润。

那么,我们的社会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分配机制呢?什么才是达到社会福利和私人利益最大化的最好的分配机制?政府是否该插手,如何插手?

赫维奇等人的理论,让我们能够分辨市场在某种情况下的分配是否运行良好。同时,它也帮助经济学家们识别有效的贸易机制、规则方案以及选举进程。今天,机制设计理论在经济和政治科学中占据了核心位置。

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

从2000年开始,美国的经济学家就包揽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今年,更是出现了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获奖者———90岁的赫维奇。

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奇等三人因“机制设计理论”获得诺奖

“我真的没想到我会得奖。”赫维奇感叹道,“之前有些人对我说我在名单上,但我也没在意,因为熟悉我研究领域的人都相继死去了。”

最著名的论文:《资源分配的机制设计理论》。解决了机制设计理论框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激励相容原理和显示性原理,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这门学问的框架。

另外2位获奖者则要年轻许多,马斯金和迈尔森分别出生于1950年和1951年,他们与赫维奇也合作许久。

马斯金表示,赫维奇能获奖令他非常欣慰。“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直觉,在若干年后他一定会获奖。”马斯金表示,“他已经90岁高龄,我们都认为没时间了。对我来说,能与他和迈尔森共同获奖真是无比的荣幸。”

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奇等三人因“机制设计理论”获得诺奖

马斯金主要研究拍卖设计理论、调查联盟的形成等课题,将博弈论引入机制设计,著有《经济研究评论》等。

“这是一项伟大的荣誉,”迈尔森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他深深地感到鼓舞,“自1970年以来,许多人都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信息是如何被用在资源分配上的。”迈尔森对博弈论有深入研究,著有《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及《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等。

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奇等三人因“机制设计理论”获得诺奖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外界对获奖名单的猜测几乎无一言中,瑞典皇家科学院似乎总是别出心裁。

三位大师的“中国高足”们

“我上个世纪80年代上大学读的是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Hur-wicz)的书,90年代做学问读的是埃里克·马斯金(EricMaskin)的书。”昨晚公布的诺贝尔经济学三人获奖名单让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觉得颇有感触。如同很多中国学人一样,张军对罗杰·迈尔森(RogerMyerson)并不是十分熟悉,其实迈尔森和马斯金在哈佛读书时恰好是同学。

赫维奇中国学生布道

我们说非常开心的应当是赫维奇和马斯金在中国的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学生们。

赫维奇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在明尼苏达大学读书时的导师,田国强的博士论文还得到了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田国强曾多次在公开演讲中为他心目中“机制设计理论之父”尚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鸣不平,但昨天手机关机的田国强无法让早报记者听到他“遂了心愿”的快乐。

事实上,田国强正是国内最早介绍“机制设计理论”的人之一,用张军的话来说,田国强在茅以轼先生当年主编的《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中发表的介绍文章那是“相当的有名”。

马斯金中国“六大弟子”

马斯金的中国“六大弟子”们目前更是赫赫有名,他在美国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更是以“最帮助中国学生的老师”闻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教授钱颖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都是马斯金在哈佛时的弟子,邹恒甫、许成钢、王一江、白重恩等人目前在中国经济学界也均是一时之选。

据称,马斯金到普林斯顿后还经常要六大弟子推荐中国学生。巧合的是,他的同学迈尔森在芝加哥大学也以乐于为中国学生写推荐信而闻名,迈尔森还多次到中国做讲座。“中国应用”

在张军看来,赫维奇、马斯金以及迈尔森所代表的机制设计理论在解释“金融机构如何保障贷款项目是有效的”方面很有建树,而这对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尤为重要。“这在解释一个国家如何保障自己的财政支出是有效的方面同样很有作用。”张军称,他目前进行的财政联邦制(财政分权)等研究正是基于机制设计理论,而这对目前中国存在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制度的矛盾与探索也同样能发挥重大作用。

“再说远些,这也能解释中国和俄罗斯等转轨经济的运行情况。”张军称。

新闻附件:诺贝尔经济学奖

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1895年留下的遗嘱,诺贝尔奖项只包括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医学奖与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1969年第一次颁奖。截至2007年,已有61人获此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定。每年评委会从世界各地收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有200到300个。评选结果在10月的某个星期一公布。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关人员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

赫维奇1917年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后加入美国国籍。1938年获得波兰华沙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赫维奇对经济学界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开创了机制设计理论。另外,他在计量经济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对动态计量模型的识别问题作出了奠基性工作。他还首先提出并定义了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概念。

马斯金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2000年任哈佛大学教授。2003年出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社会研究学院讲座教授。

马斯金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包括机制设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与信息理论等。其撰写的论文“纳什均衡和福利最优化”被认为是机制设计理论的一大里程碑。

迈尔森1951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2001年任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现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员。迈尔森对博弈论有深入研究,著有《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及《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