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区存在巨大全季节臭氧洞 面积约是南极臭氧洞的7倍
导读:加拿大研究人员称,一个比南极臭氧洞大7倍的臭氧洞目前位于热带地区,这个巨大的、全季节臭氧洞自198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
据美国物理联合会《AIP进展》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称,一个比南极臭氧洞大7倍的臭氧洞目前位于热带地区,这个巨大的、全季节臭氧洞自198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臭氧洞定义为与未受干扰的区域相比,臭氧损失大于25%的区域大气层。
滑铁卢大学科学家卢庆彬新揭示的这个臭氧洞位于热带上空的平流层下部,其深度与著名的春季南极臭氧洞的深度相当,但其面积大约是后者的7倍。
卢教授表示,热带地区占地球表面积的一半,是世界上大约一半人口的家园。热带臭氧洞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臭氧层的消耗会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这会增加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风险,还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农业生产力,并对敏感的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卢教授对臭氧洞的观察结果令科学界同行感到惊讶,因为传统的光化学模型没有预测到这一点。他的观测数据与宇宙射线驱动的电子反应(CRE)模型非常吻合,并强烈表明南极和热带臭氧洞的物理机制相同。
与极地臭氧洞一样,在热带臭氧洞的中心发现大约80%的正常臭氧值被耗尽。初步报告显示,赤道地区的臭氧消耗水平已经危及大量人口,到达这些地区的相关紫外线辐射远高于预期。
大气研究表明,在1970年代中期,由于工业化学品——主要是氯氟烃(CFC)的使用,可能使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已经耗尽。1985年南极臭氧洞的发现证实了CFC导致的臭氧消耗。尽管对此类化学品的禁令有助于减缓臭氧消耗,但有证据表明臭氧消耗持续存在。
卢教授称,热带和极地臭氧洞在冷却和调节平流层温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了全球平流层3个“温度洞”的形成。这一发现可能对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卢教授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臭氧消耗、紫外线辐射变化与癌症风险增加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热带地区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其他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