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对上市公司的渗透率好不容易冲到6成,却又后继乏力
导读:过去十多年里,随着资本市场板块的丰富、中国公司批量的成长,每年能上市的公司数量实现了阶梯式上升,每年上市的公司数量从 2012 年的几十家,增长到 2021 年的近 600 家。资本市场发展繁荣。
作者:冬雪
过去十多年里,随着资本市场板块的丰富、中国公司批量的成长,每年能上市的公司数量实现了阶梯式上升,每年上市的公司数量从2012年的几十家,增长到2021年的近600家。资本市场发展繁荣。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其中不变的是:中国公司上市的主流地方几乎始终是A股,港股和美股占比多数时候是个位数。上市公司的类型多数仍是传统制造公司,声势较大的互联网公司在每年上市公司中占比在3%以下。
变化的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进行过融资,也就是VC/PE的渗透率有了提高——从2012年的41.7%提升到2020年的58.2%。
有过一级市场融资的上市公司,80%融资在3轮以内,50.2%融资总额在1亿元以下。人民币始终是融资主流。
以下是数据详情与分析。该内容节选自IT桔子即将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一级市场融资历程分析报告》,欢迎关注。
近十年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
2017年为前几年最高值,达444家。2018年上市节奏大幅下降,仅有198家。2019年-2021年逐年上升,2021年为587家,为近10年最高点。2022年前9个月,合计有288家中国企业实现上市。
从近十年中国上市公司总募资金额来看,基本也呈上升趋势。自2012年的338亿增长至2019年的3728亿,7年翻了超10倍。2020年总募资金额升至6953亿,较上一年近乎翻倍,这一年中芯国际上交所上市,募资超500亿;2021年总募资金额基本去2020年持平,2021年中国电信上交所上市,募资471亿。2022年前9个月,总募资金额为3942亿。
中国公司上市地主要有A股(包含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港股(港交所)、美股(包含纳斯达克及纽交所)。由IT桔子统计数据可知,A股始终是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的主阵地,除此之外港股也占有一席之地。
2012年近乎100%的中国新经济企业都选择在A股上市。2013年由于A股停市,当年上市企业总量为近十年最低。2016年一批互联网公司走到IPO阶段,由于互联网及技术类企业需要较高的资金门槛,因此这类公司净利润并不高,而港股和美股对企业净利润的要求相对A股更为宽松,因此自2016年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逐渐成为趋势。当年中国赴港上市企业占比超10%。2017年中国境内赴港上市企业及赴美上市企业占比同样接近10%。
2018年由于「最严发审委」,中国上市企业中A股占比低至50%,赴港上市企业占比超过30%,同时这一年也是企业赴美上市高潮的开端,2018年赴美上市企业占比超15%。美股对上市企业的利润要求较港股更低,同时美股更看好互联网企业的未来,因此对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给出了较高的估值,再加之一批即将到期的美元基金急于把项目推上市,以便尽快清算回笼资金。因此从2018年起,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逐渐增多。另外,也是在2018年,港交所对于新经济、新科技企业也放宽上市条件,即允许「同股不同权」、「生物科技公司满足条件可亏损上市」等。
2019年-2022年对于A股来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设立以及全面注册制的推进,都不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深入、健康发展。因此2019年-2021年A股上市企业占比基本在70%-80%。这4年赴港上市企业占比逐渐低至不足10%。而在政策监管及中美贸易战下,赴美上市企业也逐渐减少。此外这4年中,不少互联网巨头,如百度、携程、B站、京东、网易等实现港股二次上市。
互联网平台类公司是指以美团、快手、微博等为代表的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进行业务布局的公司。
2012年-2022年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呈「M」状波动。2012年仅有2家,到2014年增长至13家,之后到2017年呈下降趋势,到2017年仅有3家IPO。2018年互联网公司IPO数达到近10年顶峰,为19家,到2019年降至13家,2020年-2021年也分别为13家和14家,2022年前9个月,这一数量再次降低至3家。
上市互联网平台公司占比在2012年为2.8%,2013年受A股停市影响,互联网平台公司更偏向于选择境外上市,因此占比超过35%;2014年占比7.8%,到2015年恢复到2%左右。2018年A股最强监管令下,再次提高了互联网平台上市公司占比,之后这一比例再次回到2%左右,并基本稳定。
近十年的中国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阶段有50.2%接受过股权融资。
除了2013年A股停市而引发异常外,自2012年到2020年,VC/PE对上市公司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从2012年的41.7%提升到2020年的58.2%。
中间在2018年由于「最严监管令」,同样使得境外上市企业占比较高,这类企业的一级市场融资高于整体,导致该年内VC/PE渗透率达到60.1%。
疫情与中美脱钩开始后,即近两年里,VC/PE渗透率再次回到40%-50%之间。
在一级市场有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中,80%获1-3轮融资。
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有融资的企业中,有28家获投1-3轮,占比超90%,获投4-5轮的有2家;2013年-2018年,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获投1-3次的企业占比呈「倒V」型,中间年份集中在80%-95%之间,两端则占比在60%左右。
自2019年起,在一级市场获投1-3次的企业占比基本稳定在70%-80%左右,也是自2019年开始,一级市场企业获多轮融资再上市的比例增多,4-5次占比每年均超过10%,6-10次的占比也基本接近10%。
疫情以来近两年,一级市场也出现融资10次以上后上市的案例,如滴滴出行、优客工场等。
在一级市场有过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52%总融资额都在1亿元以下。
在2018年之后,1亿元以上的比例显著增加,拿到1-5亿元融资的公司占比从2018年的30%增长到2022年的35%。
上市前在一级市场融资最多的公司多数为互联网公司,其中滴滴出行*、美团、阿里巴巴、商汤科技、贝壳、快手等,均超过了300亿元。
在多个趋势图中,我们看到「2020年」成为一个数据拐点——
疫情的发生与持续、中美脱钩的影响,对创业公司的成长影响、对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对美元基金的募资等都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