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千亿融资为何成中小股东的“修罗场”?
导读:有投资者表示,“券商的分红不会太高,因为券商缺钱。券商缺钱并不是因为他不赚钱,是因为他处在高速发展期,业务高增长,缺钱。”
今年以来,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选择用配股的方式来向市场“伸手要钱”。据悉,配股能在市场环境整体偏弱的情况下配股募资额更高,然而一众券商趋之若鹜的融资方式,却让中小股东避之不及。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典型伸手向股东要钱,不给钱股票就贬值。
从定增到配股,券商的融资方式正在悄然生变。
9月13日,继中信证券完成超200亿元的配股之后,中金公司紧随其后,抛出了270亿元的配股预案,并引发市场热议。
实际上,券商百亿配股并非偶然现象。中信、中金之前已有多家券商在年内抛出规模不一的配股方案,其中东方证券、兴业证券、财通证券3家券商已经完成配股,实际募资额分别为127.15亿元、100.84亿元、71.72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定增,配股能在市场环境整体偏弱的情况下配股募资额更高。
然而,券商钟爱的配股,却成了中小投资者的“劫难”.
券商掀起配股潮
将时间线拉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A股市场共有13例配股,其中包括7例券商和2例银行,券商配股占据半壁江山。
其中,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的273亿元的配股融资创下了券业最大的一次配股融资。
可以说,配股已成为券商首选的融资方式,而在过去,定增颇得券商垂青。这个方式由于无盈利要求,再加上还有最高20%的价格折扣,也更得投资者的青睐。
那为何在短短两年内,券商的融资逻辑发生了如此明显的变化?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的目的更多在于持股锁定期6个月后获得正收益,然而两年券商板块表现极差,大大降低了参与热情;二是部分券商估值过高,持有定增股票风险较大,也降低了定增参与热情。
Choice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的券商定增中,除海通证券外,中信建投、南京证券、湘财股份、天风证券的市价也较定增价更低。且湘财股份两次定增、两次均跌破定增价。
而这也更加影响了机构的定增热情。比如浙商证券在2020年年底抛出了不超过100亿元的定增方案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2021年7月份,浙商证券定增结果出炉,预计募资100亿,最终仅募到约三成(28.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被一众券商青睐的融资方式却不被市场看好,如中金公司的一纸配股公告导致当日股价盘中跌幅超过9%。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很多人认为这是券商行业的周期顶部,这个时候配股一方面会让中小股东伤心,另一方面会有很多短线持股或者不看好未来走势的股东提前抛售,这对股价又是一种打击。”
巨额配股坑了谁
定增降温,配股“上位”,被一众券商另眼相看的配股对谁有利,又伤了谁?
上文所述,配股会影响到公司股价但是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券商近两年的首选。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与增发、可转债等融资方式相比,配股相对门槛较低,审核难度低速度快,价格相对可控;且在市场整体偏弱的环境之下,配股募资额更高。
而券商的控股股东选择用配股这一方式或是出于对金融机构对国有股权的要求较高的考虑,若选择定增,大股东的股权可能会被稀释,但是如果是配股,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不过也有私募界人士如此评价券商的配股,“典型伸手向股东要钱,不给钱股票就贬值”。
众所周知,配股的对象是所有的股东,包括中小股东,且配股价格会低于市场价,所以除权后价格会降低,因此如果中小股东不跟进配股,或导致其持仓市值缩水。
以华安证券的配股为例,去年5月底,华安证券发布配股公告,配股价为3.68元/股,配售比例为每10股配售3股。
6月1日是除权日,当日的收盘价格为6.22元/股。6月10日,华安证券复牌后的除权价格为5.63元/股。
若某个中小投资者10000股华安证券,可配3000股,同时未在除权日卖出,且在后续中未进行配股,则在6月10日开盘后该投资者的持仓市值从62200缩水至56300元。
而在华安证券的配股,也被一些投资者强烈抗议,当时有投资者在相关平台如此控诉,“没有其他融资途径了吗?今年中小散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就算有些闲钱都拿去进货摆摊了,这个时候说要配股,不是逼着我们卖华安的股票吗?严正抗议配股!”
有业内分析师也如此表示,配股通常会被市场解读为利空消息。配股是面向原有股东实施,一些股东可能不愿意继续掏钱买股票,但如果不买的话,原有股权又会被稀释。
此外,配股的实施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股东即期回报被摊薄。
中金公司在配股公告中表示,本次配股完成后,公司股本数量和净资产规模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募集资金从投入到产生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公司利润实现和股东回报仍主要依赖于公司的现有业务,从而导致短期内公司配股发行股票后即期回报存在被摊薄的风险。
此外,若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不能实现预期效益,也可能导致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被摊薄,从而降低公司的股东回报。
频繁融资为何分红少
除了上文所述的定增、配股之外,券商的融资方式还有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票据融资以及同业拆借等方式。
从近两年来看,券商通过各种方式密集“进补”,截至今年9月中旬,仅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额度近万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381只公司债、次级债和短期融资券,发债规模合计8505.18亿元。其中,券商8月共发行1423亿元债券,为今年以来单月发行规模最大的一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疯狂补血的券商,赚钱能力在一众券商中也颇为出挑。比如中信证券,根据年报,其2021年净利润超过240亿元;中金公司净利润亦是跨过百亿元门槛。
造血能力突出,为何还要频繁向市场伸手要钱?从券商本身来看,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正在生变。
以前,券商可以依赖于经纪业务靠天吃饭,然而近几年该业务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再加上市场环境不佳,增长空间受挤,成了券商进退维谷的“鸡肋业务”。
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15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2690.96亿元,然而在成交金额创下A股历史之最的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只有1544.03亿元。
如此差距,罪魁祸首或为上述业务佣金率下滑。
据海通证券非银团队统计,2008年行业平均佣金率为 0.166%,2012年下降到0.081%,2021年上半年下降至0.025%。经纪收入占比亦随之大幅下滑,由2008年的71%下降至2021年的25%。
与此同时,在资管新规下,通道业务受阻,券商亟待转型。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重资产业务成为了一众券商布局的重点,然而重资产本身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上市券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补充资本。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一众券商的“花式”融资。
从募集资金的投向来看,资本中介业务、投资与交易业务则成为再融资募集资金最主要投向。其中,资本中介业务是各家券商押注的重点。其业务范围包含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股权衍生品、大宗商品衍生品以及跨境交易等。
投向比例重点根据各家业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比如中信证券68%的资金拟投向资本中介业务,浙商证券、中国银河、国金证券、财通证券拟投向该业务的资金占比分别为43%、38%、33%、25%。
一位券商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也表示,“从募资投向来看,大多数券商募资的目标是发展信用业务等资本中介业务以及补充资本金。资本实力强大的券商,相关的业务才能发展。”
与此同时,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头部券商极力向股东伸手要钱,然而在分红上却相当吝啬。
Choice数据显示,上文所述的几家券商,比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兴业证券近三年累计分红分别为108亿元、23亿元、12亿元,远不够配股吸血量的一半。
对此,有投资者表示,“券商的分红不会太高,因为券商缺钱。券商缺钱并不是因为他不赚钱,是因为他处在高速发展期,业务高增长,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