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获超10亿融资,微医稳了吗?
导读:日前,互联网医疗再迎一笔高分量融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获得由山东省国有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超10亿元融资。
作者 l 木森
日前,互联网医疗再迎一笔高分量融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获得由山东省国有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超10亿元融资。
该笔融资也被市场称作今年来数字健康行业一级市场上相当有分量的一笔融资,也是去年下半年互联网行业资本退场以来,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一笔重磅融资。
有行业人士认为这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回暖的信号,有利于拉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后续资本热度,同时互联网行业或许也意味着将有更多国资入场。
只是低毛利以及盈利难等问题,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此番获得10亿融资的微医也不例外。
资本宠儿
2010年,微医以挂号服务起家,此后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创立,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医疗的新形态,算起来微医也算是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探路人。
经过十数年发展,微医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在互联网医院数量和数字医疗问诊量上市占率第一。公司旗下有27家互联网医院,平台注册用户量达2.2亿,平均月付费用户量则为2500万。
其核心业务也从挂号服务不断拓展至医疗、医药、医检、健保等领域。
图片来源:微医招股书
此外,微医接入了超7800家医院,覆盖三甲医院数量超过95%,平台有27万注册医生。2018-2020年,其数字医疗问诊量累计达4000万人次。
从其股东结构来看,IPO前:
微医控股创始人廖杰远持有13.49%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腾讯为最大外部股东,持有8.88%股权;
其他机构股东还包括高瓴资本、五源资本、中投中财、启明创投、红杉中国、高盛实体等。
如今,微医又再度获得山东国有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10亿资本,可见在资本层面,微医确实表现不俗。
根据天眼查数据,从2006年至今,微医已经完成10轮融资,可统计融资总额超120亿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天眼查
但微医始终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盈利难题,而这样的企业即便能在短期内获得资本青睐,但长此以往,也难说不被市场抛弃。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烧钱
根据微医去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来看,2018-2020年,微医收入规模分别为2.5亿元、5亿元和18.3亿元;同期,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亏损4.14亿元、7.57亿元和8.6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20.4亿元。
图片来源:微医招股书
这也意味着尽管微医拥有大量的用户基础,但微医却始终面临盈利难题,这也是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其背后原因此前已有分析,互联网医疗行业不论形式如何花哨,其主要内核无非是“挂号、卖药、线上问诊、卖健康保险、为第三方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等非直接医疗相关的业务。
这些业务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壁垒,因此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从而拉低整体行业毛利率和盈利水平。加上高昂的获客成本和低用户留存,也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大多数时间只能靠烧钱维持经营。
微医目前业务主要分为两大块:
一是以挂号、线上问诊、保险销售等为主的医疗服务;
二是会员式的健康维护服务,主要面向高端医疗保健服务人群,为会员提供涵盖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服务。
其中健康维护服务以付费会员为主,因此也是贡献营收最多的业务,到2020年该项业务营收贡献占比为61.4%。但诚如部分媒体所言,微医并不能保证付费会员的留存,若付费会员大量流失,将会给微医营收带来重大影响。
图片来源:微医招股书
因此,从业务模式来看,微医除资本优势外,并无其他核心竞争力,即便是所谓的技术护城河,在互联网领域也只能是宣传的噱头,各家之间的技术并无明显差距。而且互联网企业跟硬科技企业不同,相比技术依赖,更看重流量。
根据其招股书数据:
从2018年到2020年,微医研发投入分别为2.4亿、3.6亿和3.4亿元,同期销售及营销成本则为3亿、3.1亿和4.9亿元,包括工资等在内的一般行政开支则是其成本大头,分别为13.8亿元、4.4亿和9亿。
图片来源:微医招股书
也就是说,尽管微医研发投入每年都在增长,但其用于营销层面的成本不仅基数更高,且增速更快。不过,这也符合互联网企业一贯的烧钱圈地逻辑。
由此也导致微医广为诟病的低毛利,2018年到2020年,微医毛利率始终维持在27%左右。
图片来源:微医招股书
不过,低毛利也算行业普遍现象,当前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两大行业龙头,毛利率也普遍在20%左右。可即便如此,市场对互联网医疗依旧十分青睐。
根据36氪研究院预计,2017年到202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3.6%,到2026年整体市场规模也将增至1980亿元,行业增长空间可观。
此前和微医业务高度重合的圆心科技也于今年4月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而且跟微医一样,圆心科技同样深受资本追捧,2015年成立至今,便完成从天使轮到A、B、C、D、E、F轮的融资。
但圆心科技也面临营收增长,业绩持续亏损,以及高销售成本低毛利等问题。
尽管从故事层面来看,互联网医疗确实有得聊,但现实很残酷,盈利难题仍旧是困扰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而现在行业仍受资本追逐的内在逻辑,一方面在于市场对互联网医疗仍存期待,另一方面或许就在于互联网医疗这块牌照了。
而整个行业的未来,或许就看谁先把谁耗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