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力网”的一小步,人工智能产业化的一大步
导读:沈阳、广州、重庆、昆明、福州、长沙、河北(廊坊)7个新增节点接入中国算力网。至此中国算力网已经接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在内的20多个算力节点,并且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间的AI算力调度与协同训练完成了进一步验证,全国AI算力一张网初具雏形。
距离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经过去近一周的时间,关于人工智能话题的讨论和报道却在持续发酵中。
有别于往年对人工智能“未来时”的热衷,越来越多的焦点集中在了当下,人机协作、智慧医疗、自动驾驶、元宇宙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人工智能不再是遥远的概念,正在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润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应用的枝繁叶茂,自然引起了人们对于智能化根基的深思。其中扮演算力基础设施角色的中国算力网,再度成为话题中心。
01 算力节点汇川入海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各种新消息和新动态层见叠出,如果要盘点最引人瞩目的头条新闻,中国算力网的“上新”势必占有一席。
根据中国算力网官方的消息,沈阳、广州、重庆、昆明、福州、长沙、河北(廊坊)7个新增节点接入中国算力网。至此中国算力网已经接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在内的20多个算力节点,并且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间的AI算力调度与协同训练完成了进一步验证,全国AI算力一张网初具雏形。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正是“全国AI算力一张网”,确切地说让外界看到了进一步释放人工智能算力价值的新可能。
算力、算法、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某种程度上也是制约人工智能落地的瓶颈,特别是价格昂贵著称的AI算力,直接将很多科研机构、中小企业挡在了门外。如果说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解决了区域性的算力供给,“全国AI算力一张网”的形成,有望成为解决算力问题的最佳路径。
以“炼大模型”的需求为例,千亿级参数的大模型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撑,能够满足算力需求的只有少数几家科技巨头。不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间的算力调度与协同训练,既可以在算力需求低谷时调度全网算力进行大模型训练,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算力空闲的浪费,将算力利用率最大化,加速人工智能算法与模型的更新迭代。
何况中国算力网的构成节点中,除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还包括超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呈现出了算力多元化的态势。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中国算力网可以满足不同计算场景下的算力供给,一次性解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避免了底层数据的互联互通障碍,等同于另一种形式的降本增效。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算力网在2022年6月才正式上线,不到3个月的时间,接入的算力节点数量就翻了一倍多,不乏深圳、武汉、西安、成都等有区域辐射能力的经济发达城市。
不出意外的话,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节点加入到中国算力网。由此也引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钟情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过去的回答常常集中在政策层面,比如东数西算工程的推动,再比如十四五规划等顶层设计的方向指引。
或许还有另外的解释。
02 千行百业合力向上
从算力中心的“点”,到算力网络的“面”,再到“全国AI算力一张网”,其实都离不开昇腾AI的身影。
正如外界所熟知的,国内已经有20多个城市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可以说是国内补齐算力基础设施短板的中坚力量。同时昇腾AI还深度参与了中国算力网的规划,在算力调度、协同训练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倘若把视野再放远一些的话,以“构筑智能根基”为使命的昇腾AI,不只在做厚硬件、做强软件,还在深耕两个生态。
首先是做深技术生态。
按照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炜的说法:“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高达500万,而且这一缺口数据完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工智能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人才缺口将会长期存在。”
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想要根深叶茂,人才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养料”,昇腾AI的技术生态将很大的精力放在了AI人才培养上。比如昇腾AI在过去三年时间里联合上千所高校培养了上百万师生;通过学、练、训、赛的成长路径,培养了超过350万开发者;并面向十大前沿创新领域,推出了科研创新使能计划。
其次是做大商业生态。
想要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商业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当千行百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浪潮中,将自身的行业经验和技术融合凝结为一个个解决方案,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昇腾AI的答案是AICE人工智能融合赋能平台,以使能伙伴为基础发展商业生态,支撑合作伙伴打造行业解决方案,一起做大商业生态。截止到目前,昇腾AI已经与700多家合作伙伴,联合孵化了超过1100个解决方案,应用于多个行业的核心场景,包括智能交通、智慧治理、智能制造等等。
个中原因并不难理解。
每每提及人工智能的价值时,被引用最多的无非“水煤电”的比喻,即人工智能会像水煤电一样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然而现实中却是,用户和新生产力间存在算力成本、人才短板、解决方案等一座座大山。
昇腾AI找到的路径在于:努力推进算力资源的集约和共享,降低算力的成本和供给;然后联合伙伴深入产业第一线,解决产业落地中的一个个切实问题;同时遵循产学研用的的理念,逐渐解决AI人才的稀缺性。而最终想要达成的目标,正是“让用户像用电一样使用算力服务”,合力向上推动智能化进程。
03 产业应用走深向实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1年期间,国内数字经济的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GDP占比已经提升至39.8%。
数字经济高歌猛进的背后,意味着经济增长引擎的转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加速融入工业、能源、医疗、交通、教育、农业等行业。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经济换挡带来的改变,想要在新的经济结构下保持竞争力,必须要主动拥抱数字化的浪潮。
比增长数字更有说服力的,恰恰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地后激活的产业机遇、增长势能以及新产业的培育。
譬如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刷屏”的“东方.御风”。作为业界首个工业级流体仿真大模型,“东方.御风”有效提高了对飞机机翼在不同飞行阶段时的复杂流动的仿真能力。不但将仿真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二十四分之一,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风洞试验的次数。而且“东方.御风”可以对流场中变化剧烈的区域进行精准预测,流场平均误差降低到了万分之一。
就在不少人还在惊讶“东方.御风”的仿真能力时,唐志共院士、吴光辉院士、鄂维南院士为代表的产业界领军人物,与近30家全球头部流体力学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了智能流体力学产业联合体,推动AI与流体力学的深度融合,并将为飞机、高铁、轮船等制造业提质增效。
如果说“东方.御风”大模型让外界见识了AI与前沿科学深度融合的魅力,西安、沈阳等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则诠释了算力兴业的前景。
作为西北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孵化了120个人工智能创新解决方案,包括遥感领域的全球首个遥感数字经济研发与应用创新基地、生物制药领域开展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基础研究等优秀成果,算力集群正在深度赋能区域化的产业集群。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演绎了产业聚合的另一种业态:华为的生态伙伴诚仕达、小视科技、北京岳能等纷纷在沈阳落地;领航科技、凌阳芯科技以及众多的创业团队,先后入驻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东北大学、金属所、美行对接推进了工业控制、材料科学、智能网联车三个大模型训练.......为东北的产业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无论是产业联合体,还是人工智能撬动的产业聚合,都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解决了算力上的瓶颈后,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呈现出了走深向实的一幕,技术创新到应用落地的断点被不断打通,产业活力被不断唤醒。
04 写在最后
中国算力网向前迈出的“一小步”,可能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的一大步。
就像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到的:“人工智能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是,建好、用好算力基础设施,规划好应用创新方向,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下更坚实的智能根基。”
人工智能产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昇腾AI正在沿着既定的节奏稳步前行,并渐渐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