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业互联网将演化成“一米宽、百米深”的竞争格局?
导读:“在可见的将来,产业互联网将演化出‘一米宽、百米深’的竞争格局”,7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戎珂作为《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在产业互联网生态研讨会上做出上述判断,该观点引发了热烈讨论。
记者 刘梦羽
“在可见的将来,产业互联网将演化出‘一米宽、百米深’的竞争格局”,7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戎珂作为《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在产业互联网生态研讨会上做出上述判断,该观点引发了热烈讨论。
戎珂发现,不同企业做产业互联网的起点各不相同,目前处于一个多元化的阶段。从起点来看,华为、海尔和腾讯、树根网络分别是从连接、制造、软件、运维等不同角度切入。因此,“产业互联网在未来将会更多以合作为主,难以形成垄断型的超级大平台,没有一家企业具备打通所有产业的能力,产业互联网的合作大于竞争”。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李刚谈到,产业互联网不是“零和游戏”。腾讯对产业互联网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深入的过程,“平台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在产业互联网生态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表示,“一米宽、百米深”的策略,“百米深”是平台企业不可能做到的,腾讯会用一些工具来协助合作伙伴做到“百米深”的场景。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处长李君认为,在“一米宽、百米深”的工业互联网深耕过程当中,必须攻关的问题是制造资源连接后,对于工业Know-How以及工业运行机理所蕴含工业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文娟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对于转型产业互联网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现实困境,活跃性和参与程度比较低。“生态建设其实不能够仅仅靠几家大的头部企业,它需要大量中小企业共同参与,所以怎么选择发展模式来更有效的吸引更多中小企业,是下一步产业互联网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李刚认为,产业互联网生态是一个不断把蛋糕做大的过程,是大中小协同发展共同获益的过程,产业链上中下游平台与合作伙伴之间是共生共赢的关系。平台为合作伙伴降本增效,提供经营上的便利,合作伙伴用平台提供的数字化工具和其他便利创造用户价值,互利互惠,实现整体价值的循环和提升。
《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提出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培育的VSP理论中,愿景(Vision)的核心在于信任(Trust),解决方案(Solution)的核心在于生态型商业模式,是一种融合各类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BM’s BM),合作伙伴(Partner)的核心在于行业特定知识(Know-how)。以腾讯为例,腾讯云启通过产业加速器、产业共创营、产业基地三大服务平台践行VSP生态培育理论,并积极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形成了完成的生态型商业模式。
戎珂表示,“如果产业互联网中的核心公司采取平台的商业模式,必然是多样化的商业模式。那么为了培育生态,在早期有可能多个商业模式是不盈利的,小部分商业模式是盈利的,盈利的商业模式来支撑并赋能各行各业。”
目前,中国产业互联网的生态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从传统信息产业和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及产业互联网生态的发展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趋势。
戎珂团队经过核算发现,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增加值正在持续扩大。2020年,产业互联网的实际增加值突破2万亿。2021年由于疫情的有效防控、数字化的深化,以产业互联网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产业互联网快速增长,增加值规模接近2.4万亿,实际增速达到13.08%。在基准情形下,报告预测产业互联网将在2035年会占整个GDP的21%左右。
在这样一个数万亿级的行业里,产业互联网生态囊括了政府、行业协会、供应商、主要生产商、竞争对手、客户等一系列相互交互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这些利益相关者共同支撑起一个经济共同体、产业有机组织和产业命运共同体。
《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提出,数字基础设施完备、标准化程度高、头部企业投入充足的行业相对来说更容易也更有动力去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未来,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可以采用整体生态模式复制、局部产业链引导等方式进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