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培育壮大“专精特新” 构建融通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来源:中国发展网 发布时间: 2022-07-06 15:41:13 编辑:夕歌

导读: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首要的是要稳住企业。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大批优质企业,不仅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要求,而且是当下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李毅中

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首要的是要稳住企业。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大批优质企业,不仅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要求,而且是当下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加快梯度培育,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我国的工业化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稳步开创出中国特色之路,德国和日本的“隐形冠军”、美国的“灯塔工厂”,其经验也值得学习借鉴。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写入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专精特新”是企业具有扎实基础能力的综合表现。据报道,我国已有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小巨人”企业机制更灵活,创新能力更旺盛,全国已有4762家;单项冠军是指有一个或几个产品具有专项绝技,自主可控、世界领先,全国已有848个产品或企业获此殊荣;龙头企业在行业里代表了专业方向和发展潮流,起到了领军和主导作用,凭借其实力对产业链进行整合成为现在所说的“链主”。

对于稳链强链的龙头企业而言,其本身具有深厚产业背景,且倾向于在自身所涉产业链进行布局,更有能力识别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龙头企业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从资金到技术、订单等多维度的要素支持,利用产业协同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循环。如中国电科投资扶植了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为等一些龙头企业投资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其所有投资案例中的占比已超过20%。

期盼更多的“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十四五”期间,全国要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小巨人”企业,其中一部分再进一步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预测合计可达2000家,涌现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从而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和创新体系。

“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有一整套遴选评价指标体系。从统计数据看,这些企业普遍呈现这些突出特点: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远高于同行,拥有较多发明专利和创新成果;二是从事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专用高端产品生产,承担强链补链项目;三是专注产品质量品牌价值,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不少企业位于全球前列;四是效益水平表现突出,财务指标稳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远好于同行水平;五是多层梯度培育体系加快推进,1/3的单项冠军企业由“小巨人”企业成长而来,一些优秀企业引领作用逐渐显现。

当前这项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从地域分布看,拥有“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是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呈现“东多西少、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尚需因地制宜、交流互动。从产业领域看,“小巨人”企业七成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生物、节能环保等产业,一些行业还未开展,尚需分业施策、拓展行业覆盖面。

要把学习推广、培育壮大作为工作重心

遴选和评审不是目的,关键把工作重心放在学习推广成功经验,加大宣传推介、培育力度,使广大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

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加快构建国家引导、地方组织、市场培育、龙头带动、资本助力的多元化发展培育体系,走出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国家已出台《“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一系列支持政策;工信部等11个部门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出抓住创新、产业、供应、数据、资金、服务、人才等7个链;地方政府要将培育“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产业链龙头企业通盘考虑,与建立特色区域经济、城市群、开发区、自贸区相结合,协同共建创新平台。

构建优质企业培育梯队。领航企业培育工程是一个整体,建议各地从实际出发,抓紧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明显、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构建分层分类、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队培育名单。还要支持有条件的“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成为产业链龙头企业。鼓励引导组建跨行业的产业配套联盟,强链补链扩链,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和供应链安全稳定。

优化融通发展环境。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围绕供应链整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环节,推广资源开放、科技共创、运营协作等协同机制。发挥龙头企业“链主”的领军和生态整合作用。龙头企业可向上下游企业开放技术、设备共享,提供数字化平台服务,有条件的可以向相关企业投资入股,带动“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融入价值链,迈向中高端。鼓励利用“5G+互联网”等手段搭建新型产业链创新生态。龙头企业还可参与教育系统和产业体系内的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为“专精特新”输送高素质产业人才。

催生中小企业活力。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生产、服务和协作能力,以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占据优势,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向“专精特新”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尤其要把已确定的纾困政策落实到位,保住因疫情冲击停产歇业或资金断裂的企业,提振企业家信心,逐步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提升产融对接水平。鼓励各类资本助推“专精特新”,建立覆盖优质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专精特新”企业进入科创板、中小板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建议将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资质纳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推动银行等机构开展“专精特新”专项融资服务。各级政府可在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中设立“专精特新”专项,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风险基金投入研发成果产业化。同时,要防止资本野蛮扩张,防止发生打压扼杀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行动,避免形成垄断。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