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元宇宙,互联网公司最后的倔强
导读:元宇宙再次成科技圈的热门话题,短短一周时间,又有三家公司传出涉足元宇宙的消息。
文|螺旋实验室
作者丨牧歌
元宇宙再次成科技圈的热门话题,短短一周时间,又有三家公司传出涉足元宇宙的消息。
6月15日,直播平台映客的主体公司映客互娱宣布,将公司更名为映宇宙,正式进军元宇宙领域,同时,公司英文名也改成了Inkeverse。
6月20日,腾讯被曝正式成立扩展现实(XR)部门,意在发展虚拟世界的元宇宙概念,有消息人士表示,腾讯XR部门预计拥有超过300名员工。
6月22日,零售巨头国美也传出了将元宇宙确定为集团重要战略方向的消息,据传言称,国美目前正积极招揽相关人才,首个元宇宙项目预计在7月上线。
从一年多以前,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率先布局元宇宙,到如今又有众多企业涌入,这个被看做通往未来的赛道,正在变得越发拥挤。
入局者各有所图
宇宙巨头腾讯加码元宇宙,似乎并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早在2020年,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就曾提出过与元宇宙类似的“全真互联网”概念,并早早地已启动了建设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腾讯亦可以称得上是元宇宙的老玩家,而这一次成立XR 部门,则可被看作是进一步建立起腾讯元宇宙的软硬件基础。
至于为何要从底层开始做起,核心可能还是为了保障腾讯游戏业务的营收增长,游戏业务作为腾讯利润贡献的大头,近年来发展得并不顺利,受到监管方面的影响,增速已经开始放缓。
2022年第一季度,腾讯游戏业务收入为436亿元人民币,其中本土市场收入为330亿,较历史同期已经开始出现了下滑。
元宇宙作为创新型概念,目前公认最广泛的切入口也还是在娱乐及社交领域,如果腾讯能够在这一块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对于其主业也将产生一定的反哺作用。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腾讯将新成立的拓展现实部门(XR)置于互动娱乐事业群,此事业群之前即主要开展网络游戏、电竞等互动娱乐业务,而XR部门的总负责人马晓轶,此前也正是腾讯游戏业务的实际操盘手,曾负责过腾讯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发行工作。
综合以上信息来看,腾讯在元宇宙方面的投入,本质上还是对于游戏基本盘的防守和巩固。
和腾讯不同的是,映客和国美的入局,则更多是为了探寻新的增长方向。
映客和国美有一点相似的是,都曾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位置,但都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逐渐掉队,失去了过往的市场地位。
映客历经“千播大战”后,巅峰时期曾坐拥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但在近些年,受到短视频平台崛起的影响,映客已经不复当年之勇。
国美集团作为老牌的零售巨头,曾经在线下卖场大杀四方,但在转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却淡出了第一梯队,去年创始人黄光裕回归集团,对外宣称“18个月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但如今来看,复兴之路并不好走。
元宇宙大浪潮下蕴含着新机会已经成为共识,没落的“大哥”们再来追一波风口,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在全新的赛道面前,各家几乎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在元宇宙里冲出重围,要比固守传统业务更有前景。
第一批玩家还在“开会”
2021年被视作是元宇宙元年,去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股价一路上涨,市值最高突破400亿美元大关,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反响。
据普华永道预测,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吸引着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涌入,百度、网易、字节、阿里等头部企业先后推出了相关的元宇宙产品。
在这其中,百度和网易的动作要更为迅速,市场声量也相对较高。
去年12月的百度Create大会上,此次大会的举办地,百度首款元宇宙产品“希壤”正式亮相,今年6月1日,百度还在“希壤”中举行了旗下集度汽车的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发布会。
同样在元宇宙里开会的还有网易,去年12月,网易在旗下的沉浸式活动系统“瑶台”举办了全球首个“元宇宙”投资人大会,包括网易创始人丁磊都在此系统内以虚拟人的形象亮相。
虽然两家的噱头造得很足,但如果元宇宙仅仅是用来解决线上远距离开会的工具,那么和钉钉、飞书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现阶段来看,元宇宙缺少刚需应用场景和落地工具仍困扰着行业各方玩家。
收购硬件厂商也是巨头们布局元宇宙的另一个战场,去年8月,字节以90亿元的天价收购了VR头盔设备制造商Pico,此后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表现,2022年春节期间,Pico全渠道销售量同比增长32倍,成交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29倍。
此外,腾讯也曾传出将收购硬件厂商黑鲨科技,最终未能成行,但有消息称,双方已转为投资形式进行合作,目前黑鲨正在和腾讯制作VR头显。
元宇宙概念究竟有多火,从商标注册上或许更能直观体现,据相关信息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商标数据库中已经约有1.6万余件“元宇宙”“METAVERSE”相关商标申请。
当然在这其中,也不乏蹭热度的选手,去年12月,包括中青宝、天下秀、大富科技等在内的十多家企业都收到了交易所下发的关注函或监管函,要求具体说明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与元宇宙概念的关联性。此外还被要求说明,公司是否存在利用互动易回复蹭热点、炒概念的情形。
国外巨头怎么样了
国内的元宇宙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但国外的元宇宙玩家却更早地被泼了一盆冷水,Facebook在改名为Meta之后,股价已经从384美元的历史高点腰斩了一半。
尽管扎克伯格多次在公开场合喊话,表达对于元宇宙未来的高度看好,但从股价表现来看,现在Meta的元宇宙还讲不出一个让市场和投资人信服的故事。
此外据知名硬件分析师郭明琪的爆料称,Meta将22年出货量预测下调了40%,并且搁置24年以后新的耳机/AR/MR项目,从这一角度来看,小扎的元宇宙构想也确实还处在逆风期。
另一家曾高调宣布进军元宇宙的科技巨头微软,似乎正有些动摇,有消息称微软解散了主攻元宇宙的XR团队,将人员分散至各个业务线,这或许也意味着微软对于元宇宙的专注度正在降低。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业绩表现也不理想,2021年第四季度,其多项业务指标都不及预期。
在“前辈”们纷纷发展受挫的时候,元宇宙这个行业却依然不乏“后浪”涌入,是真的看好元宇宙的未来,还是在赶短期的热闹,恐怕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互联网科技企业来说,现在的行业里,能够讲故事的概念已经没有那么多了,除了元宇宙之外,还有一个更加虚幻的Web3.0。
虽然能够应用的刚性场景不多,但元宇宙毕竟规划了一个“可行的未来”,而且已经有相关产品落地,能够验证的商业模式也更多。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曾表示:“随着VR等新技术、新的硬件和软件在各种不同场景的推动,我相信又一场大洗牌即将开始。就像移动互联网转型一样,上不了船的人将逐渐落伍”。
对于很多入局的玩家来说,现在登船,最起码还有船票,再等下去,或许再也见不到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