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出道10年,这家机器人公司如何从5人初创做到行业第一?

来源:红星新闻 发布时间: 2022-06-15 11:30:08 编辑:夕歌

导读:2012年,卡诺普成立,今年正好十周年,已经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就在最近,卡诺普团队搬到了“新家”,一个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达3 5万平米的新厂区投入使用。

一个占地面积上千平米的车间内,数十台工业机器人被分别固定在一个个四方形的小隔间内,他们纷纷舞动着“手臂”,根据提前设定好的运行程序做出重复动作,就在这些工业机器人舞动的时候,身上的线缆会将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实时传递到一旁的电子显示屏上,同时,车间操作人员会对机器人的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测。

“屏幕上闪烁着四个绿色的小灯,一旦其中一个灯光出现颜色异常那就意味着运行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技术调控,确保机器人安全运行。”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卡诺普”)工作人员说。

先进制造行业,只有确保安全才能跑得更快,“让客户用好机器人”,这是卡诺普坚持了10年的经营之道。2012年,卡诺普成立,今年正好十周年,已经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就在最近,卡诺普团队搬到了“新家”,一个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达3.5万平米的新厂区投入使用。

“对企业而言,产品研发和制造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公司正在参与成都的产业建圈强链,只有不断做强自己,才能做其中无可替代的关键一环。”卡诺普副总经理邓世海说。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5人创始团队“打天下”

到如今“新家”3.5万平米,每天都有产品下线

6月9日上午10点过,红星新闻记者在成都市成华区华月路看到了卡诺普的“新家”,这是一栋建筑面积达3.5万平米的建筑,分为研发区域和生产区域。从2021年1月启动施工,到今年5月初搬迁入驻,卡诺普的研发和生产团队一刻都不想耽搁,希望尽快搬到更大的厂区,因为此前的办公条件愈发不能满足公司的业务扩张规模,比如,持续增长的订单需要更大的生产场地支撑。

“从上月启动搬迁,大概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实现原有厂区设备转场到新厂区,目前,新厂区部分区域已经投产,还有一些区域正在布局全新产线,争取尽快投用。”邓世海带领记者参观生产车间,这里被分为测试、库房、组装等不同的区域。

在产品测试区,每一台下线的工业机器人在交付之前都会进行技术测试,它们需要做的就是一直舞动“手臂”,而这样的状态将持续24小时,这个环节结束后,产品才能交付客户。

就在产品测试区一侧,几十台完成测试流程的工业机器人正在被工人们打包,另一侧,还有几十台刚组装好的机器人等着进入测试环节。“每天下午4点左右,经过打包的机器人会运出厂区,交付到客户手中。”邓世海说。

卡诺普目前员工达30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超三分之一,近年来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3%左右,而这项开销还在增大,其中一大原因是随着产业链的拓展,需要在更多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突破。

2012年注册企业时,卡诺普团队成员只有5人。当初靠着50万元初创资本开启创业之路,他们再也没想到如今会做成这样的规模。记者现场看到,卡诺普新厂区研发办公区底楼的一个区域,工人们正在装修,这里将打造成企业展厅。在研发区域,140余名办公人员已经实现全部入驻,多个会议室都聚集了研发小组在讨论技术攻坚方案。

▲卡诺普生产车间

技术研发自主可控

实现从零部件商到整机厂商转变

卡诺普成功的一大“秘密”是在机器人控制器领域坚持自主研发且形成绝对优势。实际上,2014年,国产机器人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面对国外同行竞争,国内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处于弱势。就在那时,卡诺普把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业务做到国产品牌第一。

“我们的产品策略是,做控制器,一定要便于客户使用,也就是说,要让一线工人很快上手,当然,这背后是我们提前做了大量的前期研发工作,降低用户使用难度,让产品更加智能化。”邓世海说,目前,控制器是机器人制造的核心环节,“它是一套系统,就像大脑一样,指挥人体肢体运转,从创业初期我们就做到了自主研发。”

目前,卡诺普拥有近200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达30多项。邓世海仍旧记得一个创业过程中的“插曲”,这让卡诺普很快被行业熟知,“创业之初,我们为国内某汽车巨头企业解决了一项长期困扰他们的机器人控制器技术难题,由此在圈子内形成了一定的口碑,这恰恰对小企业而言是难得的‘加分项’。”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卡诺普保持了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领域的技术优势。2018年,卡诺普销售出近万套控制器,占国产机器人控制器市场份额的50%。就在2018年,卡诺普着手拓展产业链。

“实际上,当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部分整机厂商在着手做自研控制器,如果我们不考虑其他方向,例如,向下游延伸做本体,那我们等本体厂商做好控制器,我们转型就难了。”邓世海说。

技术研发势必带来巨大投入,当卡诺普寻求拓展产业链时,也迎来资本方抛来的“橄榄枝”,通过融资,卡诺普将更多资金用于研发。2018年底,卡诺普推出了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实现从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厂商到整机厂商的蝶变。

整机产品放量其实是在实现“身份转型”之后的第二年。2019年,卡诺普的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收获订单1500台。“回顾公司发展,我们早年深耕焊接业务,当时机型比较单一,这几年通过拓展整机机型,已经能够生产从6KG-130KG负载的工业机器人,实现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邓世海介绍,卡诺普的机器人目前可用于焊接、喷涂、搬运、码垛等场景。

▲卡诺普生产车间

参与成都建圈强链

“牵手”本地高校院所,就近寻求供应商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海外企业长期处于技术和市场优势,对国内企业而言,一些关键技术环节还有待突破,比如,机器人稳定性和寿命。

邓世海透露了卡诺普正在推进的一项研发进展,“随着客户需求变化,一些新的生产制造场景需要满足大负载功能,今年上半年,我们推出了大负载机器人产品,能够实现50至130公斤负载,可用于搬运、码垛等环节,实现零部件全国产化也是我们现在研发项目的重中之重。”

工业机器人的创新链、产业链较长,即便成为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其实在一些关键环节,卡诺普团队仍旧希望实现补链强链。

“在研发环节,我们正在和本地部分高校进行技术合作,探索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的新方向,而在供应链环节,虽然大多数零部件来自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但我们已经在成都本地拓展了一些供应商,希望实现供应链就近配套。”在邓世海看来,供应链配套并不是简单地就近采购关系。

“还有一个考量是,由于一些核心零部件的采购主要在长三角地区,一旦物流环节受到影响,也会给公司生产生产带来影响,期待通过我们的成长壮大,对上游供应商形成更大的需求刺激,吸引沿海供应商在成都设立分公司,和我们实现就近配套。”邓世海有一个期待,希望企业参与到成都的产业建圈强链中,推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更大的跃升。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