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医疗公司排队上市引发新争议:“主子”线上医疗是概念还是刚需?
导读:宠物医疗在强刚需的消费支撑中,衍生出风口上的机遇。
作者:涂梦莹
宠物医疗在强刚需的消费支撑中,衍生出风口上的机遇。
近日,有媒体报道,瑞派宠物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派宠物”)计划今年赴港上市,最快年底进行IPO,募资规模预计为3亿~5亿美元。同时,被传出今年欲上市的还有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瑞鹏”),以及浙江海正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下称“海正动保”)。
其中,消息称新瑞鹏已委任银行牵头安排筹资规模可能超过5亿美元的IPO计划,考虑将香港或美国作为潜在的上市地点。而作为海正药业(600267.SH)全资子公司的海正动保,正在考虑分拆上市。
5月7日,新瑞鹏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针对上市相关话题进行回应。海正动保方面则称“不了解”,并让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其母公司海正药业。而随后海正药业证券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需要进一步邮件回应。截至发稿前,时代周报记者未收到瑞派宠物、海正药业的书面采访回应。
作为宠物连锁医院赛道的头部公司,新瑞鹏与瑞派宠物均备受资本青睐,长期处于竞争的态势。而海正动保是国内兽药代表品牌,曾一度打破进口垄断部分宠物药剂市场的原有格局。
在这背后,近些年宠物消费升级趋势下,宠物医疗消费需求不断增多,最明显体现在规模的持续攀升。
《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宠物医疗规模达600亿元,约占整个宠物产业的22%,占比逐年提升,是仅次于宠物食品的第二大细分市场。
不论是医疗中的医院赛道,还是药剂赛道,专属宠物医疗这门行业细分的生意,在不断飞速发展中吸金无数,但市场乱象也在暗中滋生:定价不清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资质及安全问题频发。未来如何向规范化发展,仍是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宠物医疗企业上市将成常态
“随着宠物经济规模发展,也拉动了宠物医疗健康需求,未来宠物医疗企业上市将一种常态。”5月7日,金融专家罗攀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宠物医疗企业而言,上市将推动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企业治理的能力,促使行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宠物医疗发展潜力、规模增长清晰的背景下,相关入局者已在资本的助推下“跑马圈地”。
1998年创立,从深圳起家、前身为瑞鹏宠物医院的新瑞鹏,曾短暂于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2018年新三板摘牌后,瑞鹏在高瓴资本的牵头下重组为新瑞鹏集团,逐步成为以宠物医疗服务为主营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2020年9月,新瑞鹏被透露完成腾讯领投的数亿美元战略融资,投后估值高达300亿元。此前,新瑞鹏已完成多达5轮融资,近3年估值涨幅近30倍,约300亿元。据新瑞鹏的目标规划,未来五年将依托“1+P+C”三级医疗体系,即“中心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建设5000家宠物医院。
作为新瑞鹏直接竞争者的瑞派宠物,同样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自2012年创立以来,以宠物医疗为核心业务的瑞派宠物,7年时间便完成5笔超8亿元融资,包括A股上市公司瑞普生物、美国高盛集团等知名投资方,最新一轮融资是玛氏的2亿美元C轮融资。据媒体报道,瑞派宠物现估值已增至约120亿元。
多年间,新瑞鹏在高瓴资本的运作中,成为国内拥有分院最多、规模最大的宠物连锁医院,宠物医院数量约1600家,覆盖全国80多个城市。而瑞派宠物通过收购、自建等模式扩大规模,旗下宠物医院已达到500家。
新瑞鹏与瑞派宠物在规模上形成一定差距,但围绕宠物医疗的核心业务差异不大。
目前,新瑞鹏有医疗、教育、供应链三大业务主线。其中,医疗是新瑞鹏的核心业务,主要运营旗下宠物医疗连锁机构;教育负责对医生资源进行挖掘、管理以及提供培训;供应链则是针对宠物贸易与物流服务,提供采购和仓储供应支持。
而除了从事宠物医疗连锁运营和管理,瑞派宠物也将服务扩展至宠物美容、宠物食品及用品、宠物寄养等多元业务,打通病例管理、体检、预防医学、治疗保健等产品服务组合。
不过,不管是新瑞鹏,还是瑞派宠物,主营收入来源似乎更多为宠物医疗。
2015~2017年期间,彼时还为瑞鹏股份的新瑞鹏,宠物医疗与保健收入便占比总业务收入高达6成。2019年12月,瑞派宠物总裁的颜伟强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瑞派80%的营收来自于医疗收入。
相比连锁医疗品牌的发展路径,同样欲上市的海正动保不算激进。
作为A股上市企业海正药业子公司的海正动保,于2009年8月注册成立,集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为一体,业务涵盖猪、反刍动物与宠物三大业务。其中,宠物业务主要为兽用制剂制造、包括保健及驱虫药剂产品。
2022年4月,海正药业公告透露,海正动保拟通过增资扩股及海正药业转让部分持有股权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据公告,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按照投前估值22亿元为基准,计划增资3亿元,老股转让总价1.9亿元,实施后海正药业仍其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更细分来讲,属于宠物医疗的范畴的兽药产业,2020年兽药销售额达到621亿元,同比增长23%,但中国宠物及其他兽药销售额占国内兽药总销售额不及10%,市场潜力极大。
2021年,海正动保营收为 4.52 亿元,并完成了首轮融资,宠物业务中的海乐妙产品销售突破亿元,累计销售则超过2亿元,是首个达到亿元销售额的国产驱虫药,在国内兽药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
行业弊端待解
资本的蜂拥而入推动整合发展,但国内各类宠物医院仍处于数量多且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状态。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宠物诊疗机构数量已超过1.6万家,连锁宠物医院占比仅16%,多数宠物医院为小规模单店经营。而有研究数据称,分院最多、规模最大的新瑞鹏,宠物医院数量也只占国内总宠物医院数量的7%左右。
连锁化适用于资本扶持的连锁品牌,但消费者在宠物医疗中付出的成本并没有太大改善,多数连锁医院的资质、盈利问题以及人才欠缺现象、价格不清晰的弊端仍持续存在。
而在进行专业化、连锁化演变的过程中,激烈竞争或许将长期存在,但宠物医疗行业正面临“缩水”的境地。
近期,有行业媒体根据百度地图最新数据统计,2022年3月,全国宠物医院总数量23395家,较2021年同期下降了7448家。
疫情持续无疑是影响宠物诊疗机构发展的因素之一。“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候,线下有近400家分院受影响暂停营业。”此前,新瑞鹏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彭永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
而新瑞鹏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本次上海疫情影响,新瑞鹏在上海大部分医院根据防疫要求暂停营业,除了7家分院作为应急医院为宠物预留生命绿色通道。
另一方面,即便得到连锁化发展得以快速渗透,但无论是“新瑞鹏系”还是“瑞派”系,依旧不算真正打响品牌声量。
5月7日,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宠物医疗品牌声量与背后体量、规模及医疗资质相关,寻求上市也是一种提升品牌声量的途径之一,但最终是否顺利面对资本市场的拷问,还需自身核心竞争力过硬。
而海正动保所在的医疗兽药产业,除了还存在品牌认知壁垒,更多的挑战还在于中国品牌进入市场较晚,外资品牌依旧处于主导地位。
5月7日,有宠物用品经销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消费者在购买兽药需求上,还是更多依赖进口品牌。“国产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者接受度提升,还需要不少的时间。”
基于此,海正动保选择不断拓宽和完善宠物业务产品线。2021年初,海正动保完成了对云南生物的全资收购,正式进军兽用生物制品领域,试图打造检测、诊断、预防、治疗闭环防疫链条。
随着互联网浪潮推进,新瑞鹏、瑞派宠物几乎都瞄准线上宠物医疗,推动实现数字化和互联网化。
2021年12月,新瑞鹏推出“阿闻宠物”平台,提供宠物医疗、养护、商品和本地化配送服务。新瑞鹏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目前,新瑞鹏以宠物健康为中心,打造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化医疗体系,通过数字化转型,线上业务占比日益增大。
瑞派宠物则自主研发宠物医院智能管理系统——PHIS系统,打通线上、线下医疗健康及服务消费数据,推进完善线上“轻医疗”。而海正动保也已2020年推出专属数字门店小程序—宠业邦,利用数字化帮助传统宠物门店解决问题。截至2020年11月,宠业邦小程序共入驻门店186家,覆盖全国18个省、直辖市。
在罗攀看来,宠物医疗线上化是未来趋势,能够分流部分宠物医疗需求,配合宠物医疗产业发展的方向。但张毅认为,宠物线上医疗存在需求度问题,并不算刚需。
“目前,宠物医疗线上化更多是资本营造出的概念,发展还需要一定时间,未来需要真正模式上的创新。”张毅说道。
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宠物医疗品牌仍需拓宽商品与服务的渠道,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如今,除了自家渠道,新瑞鹏、瑞派宠物均与知名宠物品牌供应商合作,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自营旗舰店,联动线上线下,打造宠物食品、用品及诊疗零售体系。
但某种程度上,随着宠物经济的加速发展,行业已经涌现出一批新锐宠物消费品牌,不论数字化还是电商转型,传统宠物医疗品牌更多囿于固有渠道依赖,在转型上存在一定滞后。
与此同时,在众多新老玩家的共同角逐之下,阿里、美团和京东三大电商平台也加强了在宠物经济市场份额的抢占。饿了么覆盖宠物商品、淘宝上线宠物卡、美团开发在线宠物医疗、以及京东签约宠物TOP品牌,上线“宠物医院”,几乎与宠物经济产业全面搭建。
即便宠物医疗随着宠物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行业未来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