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商汤科技关联交易扑朔迷离 上市首年持续亏损超170亿元

来源:媒体:商业观察杂志社 发布时间: 2022-04-07 15:57:51 编辑:夕歌

导读:上市前在招股书里画的大饼,上市后并没有想像中的酥脆。

上市前在招股书里画的大饼,上市后并没有想像中的酥脆。

近日,商汤科技公布了2021年业绩,亏损171.7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亏损121.5亿元,按年扩大41.3%。经调整亏损整额为14.18亿元,对比2020年亏损8.78亿元,按年扩大61.5%。

根据年报可以看出,之所以持续高额亏损,源于科研支出高企,平台难泛化应用。业内AI人士表示,商汤科技引以为傲的算法并无优势,诸多因素导致其三五年转盈无期。

事实上,商汤科技最让投资者诟病的莫过于其上市招股说明书中的关联交易。一边是买家、一边是卖家,成立多家空壳公司等一系列谜之行为使得关联交易迷雾重重,而一系列谜团在年报中均未予披露。

持续亏损172亿元

3月25日,商汤科技正式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显示,商汤科技2021年实现营收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4%,在排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及其他调整项后,调整后净亏损为14.18亿元,收入高于市场预期,而调整后净亏损优于预期,整体表现呈现稳健增长态势。调整前总亏损为172亿,其中公司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135亿的非现金损益占大头。

对于持续亏损,商汤科技在给《商业观察》杂志的回复中顾左右而言他,公司表示,“得益于中国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以及数字基建建设的加快,商汤的AI技术量产能力实现进一步突破,商用模型实现了‘量产’和大规模应用,AI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将继续为商汤带来业绩的加速增长。从2021年报可见,商汤商业化发展保持增长,报告期内,商汤收入按年同比增长36.4%至47亿元,毛利率达 69.7%。”

而在商汤科技的年报中,对于亏损的原因,公司解释称,由于商汤于2021年底完成上市,2022年及之后不会再进一步产生这项亏损。

系列谜团待解

一边是股东,一边是供货商;一边买,一边卖……商汤科技的多家关联公司身份神秘,一直被外界质疑。而年报中,商汤科技并未对关联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披露,因此,关联公司上市前突然爆发式增长的数据使得其与关联公司的关联交易迷雾重重。

在商汤科技的招股书中,关于其关联公司阿里云的身份,商汤科技仅含糊以“一间云计算公司”一笔带过。外界质疑阿里云既是商汤科技客户,也同是供货商身份。而与关联公司一边买、一边卖的行为,很难不让人产生财务作假的质疑。

此外,商汤科技的关联公司软银(SoftBank),它是商汤科技主要股东之一,2020年商汤科技向软银的销售额高达1.879亿元人民币,为当年总收入的5.5%。而软银全资子公司JapanComputerVisionCorp.(JCV)于2019年5月注册,同年8月30日便与商汤科技签订分销协议,成为商汤科技的代理商,2020年更马上为商汤科技带来1.64亿元人民币收入,神速贡献收入时间之快,看上去有违常理。

另外就是上海益邦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商汤科技投资上海益邦,持股11.3%。翻查记录2019年商汤科技对上海益邦的销售额为3529.3万元人民币,入股后一年却神速突然暴增至1.24亿元人民币,销售额激增3.5倍。

事实上,商汤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对于关联公司进行了有关于这一部分的相关描述,而年报中并未提及。对此,商汤科技解释表示:“关于阿里云的相关披露,是遵循港交所对上市公司年报内容披露的表述方式。商汤与上海益邦的交易来自于真实的业务需求,且2021年继续为公司带来收入。此外,关联交易已按照港交所上市规则规定详尽披露,均符合市场监管要求和规则。”

就相关问题,《商业观察》联系港交所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任何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联公司方面,商汤科技旗下还有许多“0人”子公司。据了解,商汤科技旗下主要附属公司及经营实体共7间公司,以子公司“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商汤)为例,公开工商讯息显示深圳商汤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竟多达50间,而参保人数为“0人”(核准日期为2021-11-11)。

对此,商汤科技解释称,“这是出于公司运营需要设立的公司,是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的常规做法。”

知名会计行业人士认为,成立公司都是为了经营,经营就涉及到经营场所,员工参保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突击注册许多空壳公司,有可能是方便关联交易或者资金转移等。

科技支出高企算法无领先优势

商汤科技年报显示,其2021年研发支出达30.6亿元,占收入比65.1%。结合4年以来的年报来看,商汤科技4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80亿。高企的研发投入也是造成商汤科技亏损的原因之一。商汤科技解释说,“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可以带来更大的长远竞争力。商汤在原创研发技术上一直保持高投入,并重视科研人员的储备培养。”

商汤科技在公告中强调了其研发投入的重心是其SenseCore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来改善人工智能模型生产质量和效率,以降低AI的生产成本。SenseCore的构成有大规模超算、自研深度学习训练框架、专用AI芯片、AI传感器、工程化体系、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加密技术。商汤在公告中指出,SenseCore在2021年实现模型生产数量提高152%,研发人数提高72%。

不过,有AI方面专家认为,商汤科技引以为傲的算力方面并不是在行业内领先的唯一条件,特别是在数据采集方面,商汤旗下没有产业拥有足够实用数据。商汤科技算法上也没有领先优势,商汤以人工智能平台“SenseCore”来建造竞争壁垒,惟投放数亿元人民币,产品仍未完全投入市场运作。因此,高额的研发支出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额回报,而公司算力等方面的先天不足,也导致公司想要盈利,前景并不是很乐观。

平台难泛化应用成本高昂转盈无期

商汤科技一直给市场一个憧憬,就是产品初期投资宠大建立平台,平台建立后不断有客户加入,平台的成本就开始降低,客户越多,摊平的成本就越低,后期的边际实际最大化。事实上,商汤科技建立的平台技术很难泛化应用,所做的生意多以项目定制人为主。商汤科技在年报中具体介绍了上年度的定制客户,而数量并不多,

据了解,商汤科技采用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是应用场景难以泛化的关键因素,因为环境变化因素太多,为A客户定制的模式,并不适合B客户。因此,难以泛化应用是商汤科技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外部竞争环境的加剧,使得商汤科技想要近三五年转亏为盈的可能性变得渺小。例如在保安影像监察的安防技术就不及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他们通过自家建立和采购类似技术,早已稳占市场份额。其他汽车产业、智慧城市等专业领域,也不及业内其他公司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