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今年科创产业投向哪儿?两份报告划出重点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 2022-03-16 10:26:22 编辑:夕歌

导读: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今年有哪些关键词?近日公布的两份报告划出重点,包括支持原创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

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今年有哪些关键词?近日公布的两份报告划出重点,包括支持原创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

近日公布的《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显示,2022年主要收支政策第二项,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具体包括支持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称《计划报告》)也显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第三项和第四项,分别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原创性攻关

《预算报告》提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需求,支持疫情防控、疾病防治、种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支持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支持国际科技合作。

《计划报告》也显示,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布局生物医药、高端仪器、关键信息系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基础软件等基础和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大型医疗设备、高端医用耗材研发,同步推进标准制定和实施,畅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链条。

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攻关能力、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亟待破解的又一个难题。具体而言,科技支撑国家安全和战略急需的长期积累和应变能力还不够强,基础研究投入总量和结构均存在不足,尚未形成适应部分领域成为“领跑者”、进入“无人区”的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告诉第一财经,相比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增速及占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基础研究活动主要集中在学术部门,而研发经费的主要来源——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不高,这是亟待加强的。”

记者梳理31个省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原始创新基础研究都被设为今年的重点之一。

比如,北京提出全面建设国家实验室,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在未来科技前沿领域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取得更多基础原创成果和底层技术突破等。

上海今年也提出着力做强科技创新引擎。聚焦基础学科、战略导向领域,健全面向基础研究重点团队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布局一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活力。

江苏今年要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撬动引领作用,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亟需突破的领域,全面推动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

浙江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实施重大科研平台设施建设千亿工程,省级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资金增长40%。

而在深入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方面,《预算报告》提出优化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重点投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督促有关部门、地方、单位及时制定修订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科研经费自主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这些产业重点关注

《计划报告》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系统推进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北斗导航产业发展,促进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稳慎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积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开展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建设和示范迭代。

此外,在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统筹推动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谋划一批带动作用突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应用示范工程。

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5G是新基建之首,是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的目标是5G基站新建60万个以上。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现在我国5G网络是世界最领先、最大规模的,基站总数已经超过了142.5万座,实际连接的用户也超过了5亿。下一步,还是要在基站建设上进一步下功夫,今年力争超过200万座,打好网络基础。同时,应用方面,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应用场景,也鼓励更多的应用案例、应用场景、应用软件、应用实践不断涌现,我们将做好推广和引领示范,使得5G的应用更广泛地涌现出来。

肖亚庆表示,5G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要形成合力、相互融通,使得5G的发展在技术上保持领先,更多创新。在发展5G的同时,考虑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演进技术路线,为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发展提前谋划,提前做好部署,这是5G发展的成果,也是5G未来发展的延续。

此前专家表示,按照14亿人口估算,到2023年末,5G基站要达到250万个以上。因此,未来2~3年,我国5G网络建设仍将呈现持续推进趋势。

多地也明确了5G的发展目标,根据《上海市信息通信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末,上海将建成并开通5G基站7万个,固定宽带接入带宽将达到500Mbps,IPv6活跃用户数占比将提升至80%。《北京市“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显示,预计到2025年末,全市将建成并开通5G基站6.3万个,基本实现对城市、乡镇、行政村和主要道路的连续覆盖。江苏2025年的目标是5G基站数要在25.5万个。

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专家兼副院长贺仁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4G的应用和投资,5G要实现应用,首先基站的建设需求就远远高于4G阶段的基站需求,按目前的基站建设进度来看,仍有一段时间的路要走。未来5G应用和行业要深度结合,并形成平台化的应用,才能产生生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