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芯片之父”另有其人?张忠谋只是前台“打工仔”
导读:其实,台积电能有今天的地位,最该感谢的人并非张忠谋,而是连续三次劝他回台发展的李国鼎。
一提到芯片,大家会很本能地联想到“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体代工厂,台积电拥有全球最大的芯片产能和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年营收高达3600亿人民币,纯利1350亿,牢牢占据着全球产业分工的顶端位置。
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被誉为台湾“芯片之父”,许多国家邀请他前去投资设厂,倾听他对芯片产业发展的建议。有台湾地区的媒体断言:“如果没有台积电撑门面,台湾的产业早被大陆击垮了。”
其实,台积电能有今天的地位,最该感谢的人并非张忠谋,而是连续三次劝他回台发展的李国鼎。
李国鼎才是从战略层面规划台湾芯片产业发展的高人。他一手兴建了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三顾茅庐把张忠谋请出山,又四处奔走为台积电找投资。
2001年,李国鼎去世时,他手上没有任何台积电的股票,没从公司拿过一分钱的报酬。最大的遗愿只有一个:希望能魂归故里,归葬大陆。
一、中断留学,回国抗日
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李国鼎出生于南京城里的一个大户人家。李家家境殷实,世代读书,传到李国鼎这代,舍弃了八股旧学,转向西洋新学。
当时的南京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国民政府根据《首都计划》兴建了一大批新式学校,给李国鼎创造了接触科学的条件。
16岁那年,李国鼎被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破格录取,主攻数学。在数学系待了一年后,李国鼎觉得:数学有点“虚”,都是理论层面的东西,对救国毫无用处。
于是,他主动申请转到了物理系,研究机械原理,朝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大步迈进。
当代人很难体会他们那代人的爱国热情。
李敖的一段回忆能帮助我们理解先辈的心境:“我小时候在北京,亲眼看到日本兵挎着武士刀,骑着大马,耀武扬威地招摇过市。”由于这段经历,李敖恨了日本人一辈子。
李国鼎亦是如此。1937年,他在剑桥留学时,突然听闻抗战爆发,立刻中断了学业,回国参战。他负责修理各个城市的探照灯,防备日军夜晚的空袭。
但往往是早上修好,晚上悉数被炸,在日军狂轰乱炸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李国鼎感慨说:“如果我们有强大的工业,就不会遭受日本人的屈辱!”实业救国之梦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二、两次帮助台湾实现产业转型
退到台湾后,李国鼎经常反思:他们为什么得不到大陆老百姓的支持?
他得出的教训主要集中在城市:滥发纸币,物价飞涨,居民一夜破产,所有人对战争失去了信心。
于是,李国鼎主管台湾经济发展期间,提倡“计划式市场经济”,允许自由市场发展的同时,当局要在上层设计好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任由资本摆布。
李国鼎给台湾定下的经济策略是兴建工业园区。在园区内减免税收、简化出口程序,吸引外资建厂。
李国鼎非常重视出口创汇,他说:“台湾是个岛,市场太狭小,想要富民,一定寄托在出口上。”
在他的主持下,台湾先后建立了三个出口工业园区,在上世纪60年代用不到200公顷的土地,创造出9万个工作岗位和300亿美元的产值。为台湾80年代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石。
但工业园区引进的项目全是欧美淘汰的产业,比如纺织、玩具、制糖、水泥、金属制品等,技术含量很低,只能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富民问题。
张忠谋回忆说:“那时候,台湾劳动力太便宜了,韩国工价是12美分/时,台湾只有10美分。飞利浦雇了4万人组装家电,一个核心零件不在台湾生产。”
夯实基础后,李国鼎又为台湾设计了战略赶超计划,实现了第二次产业升级。
三、芯片产业的潮起潮落
1977年,李国鼎去美国考察,寻找新的产业机遇。硅谷发达的高科技工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预判: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
回台湾后,李国鼎倡议成立了“工业技术研究院”,紧盯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潮流,模仿硅谷设立了“新竹科学园”,这个科学园与产业园最大的区别是,只招高科技公司,给他们提供免息贷款。
可惜,台湾科技实力太薄,新竹科学园开办了好几年,入驻的企业鲜有活过两年的。很多创业者冲着免息贷款而来,口若悬河乱吹一通,开办了公司,败光贷款后便销声匿迹了。
“工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开会讨论后觉得,高科技产业需要高投资,创业公司很难做,还是要当局用财政推动才行,把开办高科技公司上升到战略层面。
于是,李国鼎想起了十几年前来台湾考察的张忠谋,想邀请他回来督办一家芯片公司。
张忠谋可谓是芯片业的“活化石”,从上世纪50年代有芯片产业开始,他就在这个行当工作。
他说:“你们别看今天芯片产业这么大,我入行的时候,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雇员不超过500人。”
张忠谋最幸运的地方是他年轻时加入了美国顶级半导体制造公司:德州仪器。
刚开始,半导体只是德州仪器很小的一个部门,随着芯片产业起飞,半导体部门越来越大,十年时间从200人膨胀到了两万人。
张忠谋作为元老,从研究员一路升到了总经理——半导体部门的一把手。
张忠谋说: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正是在那时,他加入了美国籍。
从1982年开始,李国鼎每年亲赴美国劝说张忠谋回台发展,一年劝了三年他始终犹豫不决。
张忠谋犹豫的地方在于:德州仪器正在走下坡路,被英特尔和三星、东芝打得节节败退,他想换个地方干干;但台湾毫无芯片产业的根基,失败概率太大。
最后,李国鼎急了,说了一段很重的话:“你们这些一流的人才总是抱怨政策不好,如果一流的人才不愿回去,那永远是二三流的人才制定政策,你们更倒霉!”
张忠谋终于下定决心回台创业,他写了很多信给美国的半导体公司和投行争取投资,没有一家公司回复。
李国鼎得知后,牵头利用他的人脉给台积电募资,几经波折,筹得了两亿美元的股本,交到了张忠谋手上。
闲聊时,李国鼎问他:“台积电有机会成为英特尔那样的公司吗?”
张忠谋摇头说:“不会,英特尔的模式不适合我们。我准备让台积电专门做代工。台湾太小,做不了芯片全产业链,台积电只能做产业链上的一环。”
李国鼎没有否认张忠谋的想法,台积电既然交给他了,就该相信他。
台积电是李国鼎人生中最后一个参与的大项目。进入90年代后,80岁高龄的他醉心于回大陆,为祖国的招商引资积极出谋划策,去世后安葬于家乡南京。
今年,大台商郭台铭对媒体提起了李国鼎,感叹他创立台积电的先见之明。突然郭台铭话锋一转怒喷道:“你们看看今天的台湾!哪还有李国鼎那样的人物!”这或许是对李国鼎一生最高的评价了吧!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