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创业公司七年绝地求生路
导读:邓锦宏是一亩田创始人、CEO。七年前,邓锦宏刚30岁,一亩田已经有3000人,备受投资人追捧,却突然被曝出刷单,跌落神坛。舆论讨伐,投资人不满,只能裁员瘦身。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玄璇
“如果不经历(七年前)那件事,我都不知道自己内心如此强大。”邓锦宏说。
邓锦宏是一亩田创始人、CEO。七年前,邓锦宏刚30岁,一亩田已经有3000人,备受投资人追捧,却突然被曝出刷单,跌落神坛。舆论讨伐,投资人不满,只能裁员瘦身。
8月上旬,我们在北京东升科技园的办公楼里见到邓锦宏,他说自己挺幸运的。“虽然外界都在非议你,自信心也备受打击,但时代给了我磨练的机会。”
现在七年时间过去,公司从原来的聚焦交易,转向聚焦撮合。在邓锦宏看来,信息服务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深挖交易双方的需求,可以延伸出很多新业务。据他表示,目前平台用户数量突破4000万人。
期间公司完成了数轮融资,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的C+轮,来自易果生鲜、华创资本及老股东红杉中国等。谈到危机后的几次融资,邓锦宏用“惊心动魄”四个字形容,但具体细节他表示不便透露。
华创资本合伙人王道平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农业本身是一个慢行业,邓锦宏之前对行业缺乏了解,经验不足,经历了一些坑之后,个人得到了“刷新”。再加上邓锦宏对农业的热情和坚持,这些打动了他,促使华创资本下注。
一年中有约一半时间,邓锦宏要去各地出差,跑田间地头。采访前两天邓锦宏刚从山西大同回来,在当地参与成立预制菜产业集群;采访后第二天邓锦宏又要去广州,与广东农垦集团就种苗销售、冷链、预制菜等谈合作。去年以来,一亩田围绕主业尝试新业务,包括微生物菌剂技术、预制菜等。
邓锦宏喜欢踢球,前两年时还能一天踢4个小时,疫情后运动量骤减,但他依然保持战斗力,“在一个堡垒上可能失败了不下5次,还在发起冲击。比如说交易,我们现在死心了吗?不一定。”至于何时是重新介入交易的合适时机,邓锦宏还不知道。
邓锦宏喜欢踢球,前两年时还能一天踢4个小时,疫情后运动量骤减,但他依然保持战斗力。
摄影:史小兵
聚焦与延伸
2015年的危机给团队敲响了警钟。
一亩田在2011年成立时,以农产品信息服务为主,2014年之后尝试线下交易,为了将交易支付更快搬到线上,一亩田进行了大力补贴,以GMV为指标,以至于被曝刷单。
邓锦宏意识到,过去一亩田想法太多,如果只聚焦做一件事情,才相对容易成功。一亩田砍掉了线下交易业务,回到更擅长的信息服务,帮助农产品从产地卖出来。“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做生鲜履约,好像都挺难。”
沿着农产品买卖双方的需求出发,一亩田陆续推出新业务。2018年,一亩田推出豆牛代卖平台,为全国的产地货主建立直通批发市场的卖货渠道。邓锦宏认为,批发市场有不可替代性,在价格、品类丰富性、补货便捷性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优势,是一亩田必须触达、连接的一个场景。
同年,基于所掌握的数据,一亩田推出大数据服务,主要面向地方政府,提供农产品供需关系变化、采购渠道区域变化等数据。
2021年底,一亩田进入预制菜赛道。在这一热门赛道上,一亩田究竟能做成什么?连续好几个月,高管团队的例会上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最终考虑到一亩田是农产品买卖双方的连接器,团队决定在预制菜赛道上也做一个连接器。同时,在农业农村部三部门指导和多个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发挥行业的推手作用。
邓锦宏表示,一亩田在拓展新业务时,主要会思考新业务的边际效应,面对同样的用户,原来提供了一种服务,现在能不能提供多种服务?在不同的服务中,选择增量最大的,最好有结构性变革机会的业务。
以预制菜为例,对于超市等买家而言,既有农产品购买的需求,也可能会有预制菜购买的需求。预制菜又属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体,可能会重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新技术如合成蛋白等,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使得预制菜成为一个多行业人才都可能进入的领域,这样可能产生结构性变革。
除了预制菜,一亩田也在农业产业链条上下游寻找新机会。邓锦宏总结农业将有三大发展方向:一是产业数字化,一亩田提供的信息服务就属于这一范畴,此外还有通过传感器让农业实现数字化等。
二是核心技术的革新,包括种子技术、保鲜技术、生物合成技术等。过去一亩田推出的新业务主要是围绕农产品流通,2021年开始在产地源头投入了更多精力。比如探索微生物肥技术,因为农场主和农村合作社对此有高需求;或是寻找能在某方面替代人工的设备。一旦发现合适的技术,一亩田可能考虑入股,或成为代理商。
2021年日本有一家保鲜技术公司希望在中国寻找代理商,邓锦宏发现利用这一技术能在产地对农产品进行保鲜,损耗较低,从而让农产品实现错峰销售,产生差价。邓锦宏就和这家公司谈合作,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也将这一技术打包进一亩田的解决方案,与各地政府合作。
三是围绕农业,相关从业者、服务形式会发生变化,比如配套的物流、金融服务等都会发生变化。
邓锦宏认为,这三大变化带来了重构农业的机会。
商业化加速
商业化是2021年一亩田的关键词之一。
2015年,一亩田推出全新聚焦信息撮合的APP,首要目标是用户积累。6个月后,2016年,在用户数量迅速达到100万之时,邓锦宏认为探索商业化的时机已经到来,决定先小范围探索,验证需求是否会被市场买单。一亩田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和SaaS服务,邓锦宏根据二八定律,划定了严格的商业化边界,设定20%属于可商业化的流量,可以付费投放,其余大部分免费。
随着用户数扩大,加强商业化能力成为一亩田2021年的目标。
邓锦宏表示,目前平台用户数量突破4000万人。摄影:曾靖
邓旭在这一年加入一亩田任COO,他告诉《中国企业家》,这一年团队花了大量时间讨论如何进行商业化。在邓旭看来,一亩田在加强商业化方面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提升销售团队的能力。如何打造一支铁军,去销售会员产品,还需时间积累。
二是将商业化的命题拓展到整个公司层。过去一亩田的商业化团队是一个独立部门,其他部门对商业化的理解不多,商业化部门也很难调配其他部门的资源。去年下半年,邓锦宏及高管团队就商业化开了数次全员大会,让所有人去重视、理解商业化。对于销售层的部分会议,高管也会参与、提建议。另外,除了主要负责商业化的团队,也鼓励其他团队在不同场景中创造收益。
更重要的是,要产生新的流量。视频就是产生新流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邓旭此前在网易、一直播、斗鱼、瓜子等公司任职,邓锦宏邀请他加入,对他的一大期待就是做好视频。
邓旭表示,视频的战略定位有两方面。从买家需求看,视频可以提高商品的真实程度。过去卖家在一亩田上发布照片,照片很难判断是什么时候拍的,而平台对视频设定了三天有效期,三天之后就不分发了,通过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团队还设定了多种模板,引导用户拍摄更有用的农产品及流通信息,提高信息撮合效率。邓旭透露,目前通过视频完成的询单行为占比达到20%。
另外,视频也顺应了时代需求。卖方已经习惯通过多种媒介表达自己,比如希望在一亩田上找到进货商,完成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卖出相对零散的商品。一亩田要保证在商品的准确性上处于最高水平。
“目前视频带来了流量增量,直接促进了商业化。”邓旭告诉《中国企业家》。今年,一亩田希望视频内容除了展现商品本身,也能表达卖方的日常,通过视频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邓锦宏表示,截至2021年,一亩田有10万名付费用户,预计到今年底将达到20万。基于信息撮合的服务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国外很多SaaS服务公司,市值也很高”。一亩田要解决的难点则在于B端需求较多,既需要行情信息,又可能有客户管理、营销推广需求,如何提供不同解决方案并让用户买单,是团队的主要挑战。
邓锦宏预计,一亩田将在今年实现规模性盈利,会考虑合适时机择地上市。
激发创新力
作为一家成立11年的公司,如何激发创新力?这是一亩田面临的又一挑战。
在邓旭看来,2021年之前,公司的创新几乎“系于锦宏一人之手”。和邓旭几乎同一时期加入一亩田的CTO胡嵩认为,邓锦宏可能是他见过的最努力的CEO,他要把公司其他人的认知拉齐到他的高度。
邓旭、胡嵩加入后,一亩田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基于业务规划重新制定了分工,让每个团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激发各团队的活力。
邓锦宏自己保持创新的方法则是,始终走在一线。公司没有专门的战略分析团队,邓锦宏相信来自一线的声音,农产品买卖双方需要什么,团队就去做市场调研。
邓锦宏被视为公司里投入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也是跑田间地头最多的人。摄影:史小兵
刚成立一亩田时,邓锦宏一个人开车跑了中国很多产区。农业很复杂,邓锦宏在一线经常遇到很多新问题,包括产业园地产、食品技术、机器人技术等,邓锦宏就去看书、找专家。“能不能想到创新点子,要看有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也强调让公司保持创新的氛围,“我们从来不会因为没做好一件新事,而开除一个人或一个组”。
胡嵩说,邓锦宏有种“少年感”,农业赛道苦、慢,而他的热情十几年不变。
在北京邮电大学读书时,邓锦宏是学生会主席。以后要做什么?大三寒假,从北京回广东的飞机上,邓锦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看了一套介绍商业人物的书,有李嘉诚、安德鲁·卡内基、约翰·洛克菲勒和J·P·摩根,又想了整整一个寒假,最终决定要进入商界。
大三下学期,他从图书馆借阅大量关于商业世界、人物的书。
后来的故事是,邓锦宏两次创业,两次进入百度,最终在百度接了一个乡村信息化的项目。这个项目持续两年,他看到农村严重的空巢现象,促使他在2011年离开百度,在农村市场创业。最初团队尝试了六个方向,五个失败了,只有最后农产品交易信息服务模式成了。2014年公司开始尝试介入线下交易,却从高光中跌落。
一位离职高管向《中国企业家》回忆,当时外界所说的数据造假,主要是交易补贴问题。背负所有质疑,邓锦宏没出来辩解过,而是把危机当机会。他当时在内部多次说,如果大家认为我们有错,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如果一场危机就会让我们变弱,说明公司还不够强。
“邓锦宏不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对把互联网、数字化与农业结合有很强的执念,认为农业是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他是公司里投入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也是跑田间地头最多的人。”该离职高管说道,如果一亩田是“脚上沾满泥巴的电商平台”,那邓锦宏就是那个“脚上沾满泥巴的CEO”。
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受到重视,农业技术发展,农业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玩家,巨头也在挖掘其中的潜力。但其产业链条长、复杂程度高,要想真正实现改造并不容易。邓锦宏要如何带领成立11年的一亩田实现突破?
胡嵩认为,从业务的角度,一亩田的竞争对手是微信。“因为客户每天打开最多的工具除了一亩田,就是微信。”
邓锦宏则认为,之所以说微信是一亩田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有两个维度的原因,除了使用时长外,微信还有快捷的交易支付,群主可以做一定的客户管理和信息发布(点对点聊天、朋友圈信息)。
在邓锦宏看来,中小公司在成为巨头之前,不可避免会跟巨头竞争。想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