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56岁借钱创业,78岁冲击IPO,他做出了几百亿估值的公司

来源:钛媒体APP 发布时间: 2022-07-11 11:26:36 编辑:夕歌

导读:近期,武汉达梦数据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试图冲击国产数据库第一股,若成功上市,其市值或将超过500亿元,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的IPO之一。达梦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已78岁。

作者|杨洁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别人颐养天年的年纪,中国的企业家阵营中,仍有一批“高龄闯将”。

这群正值古稀之年的中国企业家,带起数家上市公司,在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后,收敛起往日的荣光与胜败,仍在创业与守业的路上步履不停。

78岁的任正非仍是华为无可替代的灵魂人物;双汇系掌舵人——82岁的万隆仍身处一线;目前年龄最大的华人企业家之一、金龙鱼和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幕后老板郭鹤年已年届百岁,从未表露过卸任之意;农夫山泉的钟睒睒还在前台运筹帷幄……

事业与年龄同时抵达新高度,在中国民营企业江湖中,传奇的老将们,还试图在新的领域中决胜千里。

近期,武汉达梦数据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试图冲击国产数据库第一股,若成功上市,其市值或将超过500亿元,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的IPO之一。达梦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已78岁。

2000年,56岁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冯裕才退休后,四处借了200多万元,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数据库公司——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到如今递交招股书,创业时长已达22年。

在科创板,企业敲钟已成常态,但78岁冲击IPO的创业者并不多见。

这位“停不下来”的教授,前四十年的经历与数据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业22年,将带起一家数据库上市公司。

56岁借钱创业,78岁冲击IPO

以创立达梦数据为界,冯裕才的人生被分割成两个象限。

涉足商海大潮之前,冯裕才是一名在象牙塔中做研发的教授。1976年,冯裕才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从计算机系助教做起。在高校,一台内存为256K的老式计算机,被冯裕才和12名学生24小时轮班使用。轮不到的时候,他就背起书包去其他教研室“打游击”。

在华科大工作35年,他一路做到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也积累了自己技术能力与人脉资源。这也为达梦数据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而他从象牙塔踏入商业世界的契机,源于一次“冲冠一怒”。

读书期间,冯裕才曾到武汉钢铁学习,当时的武汉钢铁车间斥巨资从日本引进一套无人值守管理系统。为了防止技术泄密,日本工程师完成项目施工后,就地销毁了所有项目资料。这一幕,对致力于数据库系统研究的冯裕才有着很大的冲击,从那时起,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研发出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

为此,冯裕才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1982年,他成立研发小组,在没有任何商业产品可参考的情况下,团队于1988年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CRDS”。

56岁那年,冯裕才正式退休。那一年,他开启达梦公司,迈出商业化的一步。

在他自己的回忆里,创始人这个新身份给他带来的使命感重大。公司筹办初期,公司急需资本注入,他把身边朋友借了个遍,筹集200多万资金,达梦才顺利成立。

但商业世界的法则和经验,恰恰是他缺乏的。早期,达梦经历几次融资失败,公司差点倒闭。最艰难的时候,冯裕才自己掏钱给员工发工资。即便如此,他还是做了一个影响公司至深的决策——“达梦数据核心源代码100%全自主研发,不依赖开源数据库。”

出于降低开发成本等考虑,一些国内团队选择在国外开源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但冯裕才拒绝用“拿来主义”挣快钱,“开源免费就会像吃鸦片一样上瘾戒不掉,但是终有一天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走南闯北,吃透数据库市场

开发难度大、项目难、实验经费吃紧……科研初创者能遇到的困难,冯裕才都遇了遍。

初创公司资源有限,冯裕才和团队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曾用7个月的时间干完了原计划三年的工作量。

100%自主研发,不依赖开源数据,冯裕才率领团队开发出了自主的国产数据库管理软件。凭借原创的数据库,达梦逐渐站稳了脚跟。

过往四十余年间,在数据库管理领域,甲骨文、IBM、SAP等公司占据了全球市场巨大份额,国产数据库几乎没有声音。

而如今,国产数据企业崭露头角,阿里、华为、腾讯、百度均有布局。根据IDC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本地部署模式)的市占率,达梦数据位列第三,仅次于甲骨文和华为。

根据招股书,达梦数据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2亿元、4.50亿元和7.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95%,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1.85%。

达梦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三项:软件产品使用授权、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与运维服务。其中,软件产品使用授权业务占营收的大头。2021年,该业务为达梦贡献了超86%的营收。

今年,达梦数据正式推出最新版本DM8,同时启动上市程序。如若流程顺利,冯裕才能在78岁时收获自己的第一个IPO。据投资家报道,分析师称,达梦数据上市后的市值或将达数百亿元,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的IPO之一。

风云20年,初代大佬仍在打江山

从企业的年龄来说,达梦算是年轻的企业;从创始人的年龄来说,冯裕才是前辈。

他是一位“追风的人”。从华科退休后,没有抱着“万事不关心”的态度,而是开启了另一番事业,不在意年龄,也不害怕失败。

在中国民营企业江湖中,不少创业者有着压不垮、打不倒的精神,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耄耋之年仍奋斗在前线的大佬们,同样不乏其人。

例如云南白药首任总工程师、“康王之父”——周家礽。从小左耳失聪,父亲早亡,靠着自己的努力,周家礽一步步成为云南白药总工,而后创办了滇虹药业,研发了我们所熟知的白药贴膏和滇虹康王。

退休后,他在昆明郊外观音寺租的厂房研发出爆品“皮康王”,却在81岁因股东们在利益驱使下的压力出售滇虹。83岁那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拉曾经的老兄弟重新创业。当时,周家礽的团队被戏称“400岁创业天团”,创立日化品牌“群优”。

几起几落,周家礽依然抱着无畏的勇气。在曾经的采访中,他总是坚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苏泊尔集团的创始人苏增福,也用实际行动诠释年龄从来不是问题。

53岁,他第一次创业,当了5年供销员后,他决定要做压力锅。靠着筹借、贷款到的200万资金,苏泊尔横空出世。2004年,苏泊尔登陆深交所,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炊具公司。

之后,苏增福又在68岁之际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进军卫浴行业。花5000万投入生产线,持续研发。在被跨国巨头垄断的卫浴行业,苏增福带领苏泊尔卫浴挑起民族品牌的大旗。

中国创业者们,总是有不屈的精神和迎难而上的勇气。

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解,褚橙创始人褚时健遗孀马静芬曾公开表示:“你不要怕苦,不要怕累,把目标选好了一直干,总会看见光明的。”

“坚持在第一线,像蜡烛一样烧完了再说。”玻璃大王曹德旺曾说,自己要干到100岁再退休。

面对退休、衰老、接班的话题时,他们就像在谈论一棵树的四季更替一样淡然。

或许对于这些初代大佬、高龄闯将来说,永远有新动力,也有新故事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