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曾3次抵押房子,这家AI公司希望IPO后市值超过1000亿元
导读:一家技术型公司要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并非易事。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于静
跟踪九个月,被客户连续三次判了死刑后,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思必驰团队把判决从死刑拉回死缓,董事长高始兴接过了最后一棒,终于在2021年平安夜跟客户签约。
这是一笔每年可以为公司带来上千万营收的订单。
同事们各自回家,高始兴则自己去喝了两杯扎啤,并在项目群里发了句话:两杯扎啤下肚,一杯敬百折不挠不言弃,今天的我们,一杯敬遇到困难依然不言弃,明天的我们。
思必驰是一家人工智能语音公司,与大多数AI公司面临的研发投入多、盈利少等情况类似,眼下的思必驰正驶入深水区,一方面需要在场景端进行商业化拓展,另一方面仍需在技术领域继续投入,以适应复杂场景需求。
为了提升智能语音性能,2018年仍未盈利的思必驰成立更为烧钱的芯片公司深聪智能,打造“算法+芯片”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上述订单,就是高始兴帮深聪团队拿下的。
思必驰董事长高始兴
2022年1月,深聪智能完成上亿元A轮融资,这是公司成立近4年来获得的第三笔融资,投资方包括雅迪科技集团、元禾控股、珠海大横琴集团、苏州工业园区科创基金等。
在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公司的盈利能力持怀疑态度而观望、转身时,思必驰又一次拿到了资本的支持票。
但与资本输血相比,打造自身造血能力才是一家技术型公司必备的生存能力。这意味着思必驰也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悬念:如何加快商业化步伐?如何避免生存危机?
烧钱也要做芯片
人工智能语音企业巨头林立,不乏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庞然大物,细分领域,还有科大讯飞一家独大,以及云知声、出门问问等创业公司。
随着AI技术对算法、算力、数据要求提高,传统通用芯片弊端越发凸显,思必驰进入物联网行业之初便发现传统通用芯片难以满足需求:计算能力冗余、功耗不足、思必驰的语音技术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思必驰曾尝试走一条与芯片公司合作的发展道路,但因对技术泄露与数据安全存在担忧,让双方合作难以迈出实质步伐。尽管人工智能企业本身技术研发已经很烧钱,思必驰还是决定亲自下场。2018年3月,深聪智能成立。
谈及布局芯片的初衷,思必驰原CTO、深聪智能董事长周伟达告诉《中国企业家》,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取得突破后,如果在高端产品上实现复用、规模化,需要合适芯片与思必驰传统优势算法相结合。
思必驰原CTO、深聪智能董事长周伟达
目前,深聪智能已经发布两代芯片,用于智能家居、车载、智慧办公等领域,成为中国首家获得亚马逊智能语音平台Alexa与微软Teams认证的智能语音芯片企业。
在AI公司中,布局芯片的并非只有思必驰一家。2021年9月,科大讯飞原副总裁胡郁递交辞呈,担任新成立公司聆思科技董事长,专门为科大讯飞产业链提供语音芯片。
作为一家成立时间更短、业务规模与知名度更小的公司,思必驰为何走在巨头前面?思必驰董事长高始兴告诉《中国企业家》,与公司发展早期单点技术突破,通过技术授权盈利不同,随着产业化成熟与用户体验要求提高,客户需要快速交付能力,软硬件结合可以提高速度与性价比。
教授创业的普遍难题
2007年,正值人工智能冬天,语音技术遇到瓶颈,产业化落地场景不多,思必驰创始人俞凯找到在剑桥大学留学的同学高始兴与林远东一起创立公司。他们选择从教育领域切入,为在国外学习中文的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平台。
2008年,思必驰受到苏州市的邀请回国创业,俞凯这时还在剑桥攻读博士后,将前期所学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单点技术进一步深化,做全链路可交互语音技术研究,林远东需要负责海外汉语业务,高始兴回国,开始带着团队研发为中国人提供英语学习的技术。
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
技术团队不断扩大,周伟达就在这一时期加入思必驰。加入思必驰之前,他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
尽管科大讯飞成立早期,联想控股旗下君联资本已经做出投资,联想之星合伙人高天垚告诉《中国企业家》,2012年通过苏州市政府了解到思必驰后,仍然决定投资这家公司,因为当时只有思必驰具备前沿自然语音处理能力。
俞凯也在2012年回国,但他没有全职加入思必驰,而是选择到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担任教授,通过学校基础研究支撑公司科研力量,通过公司商业化变现,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经费。
如何协调创业者与教授双重身份,是教授创业普遍需要平衡的难题。俞凯的选择是将创业者身份淡化。
2011年,思必驰试图引入外部资本,几经周折,2012年拿到联想之星与启迪创投的A轮投资;2015年,思必驰启动B轮融资时,因为公司经营、管理、融资等工作越来越多,占用技术研发时间,俞凯不再担任董事长一职,高始兴出任董事长。目前,俞凯的名片上只保留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的职务。
他很庆幸,当自己准备往后退时,合作伙伴高始兴可以往前冲,带领思必驰继续往前走。
高始兴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留校做过辅导员,在东软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剑桥大学留学,被俞凯邀请一起创建思必驰。
双线作战
度过从0到1的技术积累阶段后,思必驰需要在技术竞争力之外,尽快打造产品解决方案能力。
思必驰的商业化探索并不容易。教育领域很快面临难题,前面有智能语音巨头科大讯飞的竞争难以撼动,继续往前发展,则需要提供配套解决方案与产品能力,涉及与传统产业抢食,技术咖们不愿意投入。高始兴说,“教育确实是大产业,但最大蛋糕在教育信息系统与内容两方面,如果不能基于技术构建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及强大的渠道能力,也很难做大。在创业阶段,很难有精力与资源同时投入到教育行业、车联网及物联网行业。”
2014年,教育板块从思必驰剥离,单独成立了公司驰声科技,林远东也随教育团队同思必驰告别。2015年,驰声科技被香港上市公司网龙收购。
来源:思必驰官网截图
此时,物联网领域市场得到释放,底层技术是其痛点和需求。思必驰从平台显示系统HUD切入,逐渐过渡到汽车后装,再进入汽车前装市场,目前已经拿下一汽、北汽、上汽、长城、小鹏、理想、比亚迪等国内近90%车企订单。
进入车联网领域不久,思必驰也将触角渗透到家居物联网领域,目前积累的客户有小米、TCL、长虹、美的等。美的集团在2015年接触到思必驰,看中其技术与服务能力,将其作为美的智能硬件语音技术主要供应商,并在2020年8月Pre-IPO轮中成为其投资方。美的执行董事、投资总监李澳介绍,当美的集团把语音技术作为家电端主要发展方向后,思必驰团队帮助他们做了许多探索,一起克服了许多困难,人与人之间也建立起信任。
目前,思必驰的主营业务是面向车联网端和物联网端,提供自然语言交互解决方案和产品,思必驰将其总结为“沟通万物”,同时,还面向金融、物流、医疗、政务等重点行业、场景提供解决方案,思必驰将其总结为“打理万事”。
前沿技术创业九死一生,从十几年前外部关注度不高、得不到太多支持,到一项项技术落地,在场景端实现突破,思必驰高管团队的坚持、优势互补,起到很大作用。高天垚介绍,最艰难时,高始兴曾经为公司抵押过三次房子。
目前,虽然思必驰智能语音技术在家居和车载物联网领域实现卡位,但AI语音向物联网的渗透还处于早期。为提高盈利能力,思必驰还需要继续深耕这一市场,并拓展其他场景。目前,思必驰构建起汽车事业部、物联网事业部、消费者事业部等,希望将各个场景打穿。
2020年8月,思必驰获得Pre-IPO轮数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启动上市计划。未来,思必驰希望将公司打造成一家市值1000亿到2000亿元的公司,并且在国际上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