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创投机构 > 正文

解码蓝海资本:一家生物医药赛道稀缺的国际化GP

来源:投中网 发布时间: 2022-11-29 14:42:02 编辑:夕歌

导读:在生物医药的投资圈子里,蓝海资本一向以精准的狙击手风格著称,出手次数不多,但真正做到了每击必中。

11月初,2022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坪山举办。深圳坪山是当下生物医药赛道的当红炸子鸡,因为“学术女神”颜宁宣布回国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提及坪山若干标志性地点而火出了圈。

正深陷寒冬的生物医药赛道,正需要这样一剂强心针。

在坪山的大会上,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杨锋做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当前医药二级市场处于“至暗时刻”,但医药投资存在“历史性机遇”。

在生物医药的投资圈子里,蓝海资本一向以精准的狙击手风格著称,出手次数不多,但真正做到了每击必中。投中网拿到的数据显示,蓝海资本2015年以来投的项目,没有一个项目在今年的寒冬中出现所谓的“Down Round”(低于前轮估值融资)。相反,所有项目的估值今年都在继续增长,甚至不乏翻倍式的大幅增长。

这背后当然是被投企业业务不断取得新的里程碑。就在不久前,蓝海资本投资的mRNA疫苗研发公司深信生物宣布与百济神州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将共同推进数个mRNA-LNP项目的研发工作。虽然没有披露交易规模,但里程碑付款据估计至少是十亿美元级别的。

同样的资本寒冬,各有各的解法。我们不妨看看蓝海资本的穿越周期之道是什么。

医疗赛道少有的跨境并购专家

将蓝海资本进行归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行业属性上看,蓝海资本是一家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型投资机构,但它自2015年底成立以来走过的路径与一般的医疗健康专业型投资机构很不一样。

蓝海资本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大概是由于2016年初私有化国际脐带血库集团的交易,当时才刚刚成立的蓝海资本单枪匹马完成了这一复杂交易,投资额达到2.5亿美元,通过灵巧的交易机构设计,不仅有效控制风险,在不到两年内最终并购退出,获利数亿美元,这一役让蓝海资本有了跨境并购专家的名声。国际脐带血库集团的交易非常复杂。按计划,蓝海资本需要与其他收购股东共同先将它从纽交所私有化,然后再将它带回A股,以资产重组的方式再次上市。这样复杂的交易要求对两地的资本市场、产业环境以及法律法规乃至税收制度都非常熟悉,蓝海资本设计的交易方案复杂、精巧、安全,整个交易过程中风险始终可控,尽管交易考虑到监管的环境,最后是并购方式而非反向上市方式(RTO)退出,但实际结果基本没有偏离预设,最终的回报也相当令投资机构满意。

生物医药大概是各主要赛道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头部创业公司多半是由高端海归人才创立;在科创板和港股18A改革以前,创新药企业也多半选择在美国上市。蓝海资本展现出来的全球性投资视野、对境内外资本市场的熟稔以及高水平的投资交易能力,放在今天的一级市场上也极为稀缺,让蓝海资本能够拿到同行们只能望洋兴叹的投资机会。

在坪山的这次演讲中,除了继续深耕早期的创新医药和医疗投资,杨锋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场的医药企业的私有化机会。他表示,无论是美国生物医药股指数、香港医药股指数、或是A股医药股指数,均处于过去十年以来的历史低点,蓝海资本“积极关注并购和私有化的投资机会”。

二十年投资老兵,横跨海内外

蓝海资本的全球视野来自于创始人独特的基因。杨锋本人的投资经历就横跨了中国内地、香港、美国。中国的创投基金一向分为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两大流派,两派之间长期以来有着明显的分野。而蓝海资本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基因则融汇了这两大流派,既有外资的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本土的接地气。

在2015年底创立蓝海资本之前,杨锋已经做了长达十五年的投资。早在2001年,初出茅庐的杨锋加入了当时的风头正劲的老牌投行湘财证券。20多岁的杨锋亲历了中国创投最早的起步期,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筹建了湘财证券的风险投资子公司,包括基金募集和投资,并协助基金完成了数倍的投资回报;之后为了提升投资的视野,杨锋于2006年下决心辞职,选择到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攻读MBA,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莱比锡商学院交换深造,并在毕业后直接入职中东欧最大的私人金融机构PPF集团,作为董事总经理负责亚太区战略直接投资业务,直到2010年加入建银国际(香港),负责医药的美元直接投资基金, 2013年又兼任建银国际人民币医疗基金投资主要负责人,在建银国际先后完成数亿美元等值的双币种医药投资。

杨锋对医疗投资的专注,除了早期的医疗投资实践,很大程度上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选修的医药、医疗相关的课程的影响。“哥大有很多课是从外面请一些行业专家和领袖来讲的,有政府官员,也有很多企业C-Level的高管,当时我就了解了美国医药健康这第一大产业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监管政策起了什么推动作用,以及市场的巨大潜力。”杨锋告诉投中网。从那时候开始杨锋就对医药的投资有了更专注和持续的兴趣。

在二十年的投资生涯里,杨锋投了大量的医疗健康项目,在湘财证券时期投了爱康国宾、珠海威尔等医疗项目,在建银国际任职期间更加不胜枚举,几乎参与了拟在港上市的医疗各个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投资,包括医药流通、中医药、仿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企业,其中包括现今医疗器械龙头之一——微创医疗和后续被史赛克并购的创生医疗,以及在美国上市的泰和诚医疗等企业。

基于这些投资经历,当2015年杨锋创立蓝海资本的时候,第一个案例就是操刀国际脐带血库集团跨中美多个资本市场的私有化交易,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在创立蓝海资本之后,杨锋也特别注意打造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团队。蓝海资本喜欢从产业界,尤其是跨国公司和医药医疗上市公司招人。7月初,蓝海资本新一届行业与顾问委员会阵容成立,原远大医药行政总裁邵岩博士、前飞利浦创新高级总监曾勇勤博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李继喜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教授文艳玲等多位行业资深专家加入;蓝海资本的核心投资团队来自于赛诺菲、波科国际、飞利浦、联影等知名跨国医药、医疗器械巨头和上市公司,为蓝海资本发展和赋能企业贡献了中坚力量。

11月3日,深圳坪山举办了2022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蓝海资本率君圣泰医药、瑞博生物、希格生科、洲瓴医疗、尚医科技和一影医疗等六家投资、合作企业参展,受到政府领导、多家厂商和投资机构关注,在现场开展了洽谈,并约定后续深入交流。

大会期间,杨锋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坦承当下全球生物医药行业面临二级市场形势严峻、一级市场投资活跃度明显下降的挑战,但同时也强调医药行业长期发展逻辑不变。杨锋表示,在严峻市场的现况下,蓝海资本将继续坚定布局医药健康这个“常青”赛道;受益于目前高质量的项目机会、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合理的投资条件等因素,蓝海资本在此刻继续播种希望,未来和投资企业共同收获成长的硕果。

什么是全球视野下的赋能?

在生物医药赛道,一个拥有国际化能力的GP也是创业者所需要的。

2020年12月蓝海资本再次投资了君圣泰的B+轮融资。尽管这轮融资蓝海资本并不是领投方,持股比例在投资机构中并不是最高的,蓝海资本在上轮投资后却成为一个积极推动公司治理结构和融资发展最为积极的股东之一,以至于君圣泰创始人刘利平博士和其他股东推举杨锋加入了公司董事会。杨锋的英文流利,在中美医疗行业都非常熟悉、人脉深厚,这对君圣泰这样业务横跨中美两国的创新药研发企业而言可以提供很多帮助。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帮助,就是君圣泰招的美国高管的招聘很多都是由杨锋代表公司董事会协助创始人进行面试的。刘利平博士对杨锋可以说是相见恨晚,她向投中网表示:“蓝海资本如果能够更早介入到公司发展就好了。” 虽然现在投资机构都喜欢谈投后,但真正把投后做到让企业家发自内心的感激是相当不容易的。刘利平认为,这样的投资机构是最值得尊敬的,“我将来有钱了一定要做蓝海的LP”。

正如前面提到的,生物医药赛道的国际化程度极高,像君圣泰这样有跨国赋能需求这样企业非常多。创新药的研发是不分国界的,业内很早就有一个说法:既能在中国成功,也能在世界成功的企业才是好企业。当下中国国内市场因为集采等政策因素而受到一定冲击,国际化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了。而支持被投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正是蓝海资本的赋能重点。这种赋能除了招募本土化的人才,还包括帮助对接海外市场、布局海外技术等等。

杨锋有一句话:“很多事情放到全球视野下就会变得简单。”蓝海资本给被投企业的赋能,往往是一个全球化的“大礼包”。蓝海资本最近投资了一家致力于心衰的数字化疗法的公司尚医科技,除了临床数据的广泛认可,在美国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商业成功,接下来计划进入欧洲。杨锋表示:“我们支持公司在国外市场取得发展,然后能够反哺国内的业务。”

为企业赋能比较典型的例子还包括以心脏结构性疾病研发领军企业科凯生命。2021年8月,蓝海资本领投了科凯生命3.5亿元的Pre-C融资。投资之后,蓝海资本在境内外都对接了科凯生命直接需要的产业资源,包括在国内为科凯生命引入了九州通(600998.SH)这样的医药产业合作方,带来临床和商业资源,这正是产品即将进入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科凯生命所亟需的。科凯生命创始人陈大凯向投中网表示,蓝海资本相当于把行业顾问的工作也做了,但是没有任何收费。

在海外,蓝海资本参与科凯生命的战略梳理,明确走差异化路线,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加强对国内外新技术的授权引入或收并购,以形成产品和技术形成矩阵。蓝海资本不仅在战略层面提供建议,还发挥发挥全球视野的优势,共同为科凯筛选了一批可以潜在合作的海外标的公司。

务实的投资观:前瞻性研究,把握当下机遇,差异化布局

在坪山大会的演讲中,杨锋细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精准医学、基因测序、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等多个交叉学科发展可能带来的机会。对于美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最新趋势,杨锋也高度关注并且会思考哪些趋势将来同样适用于中国。

蓝海资本对全球学术前沿的跟踪非常紧密,杨锋有一句话:“投资机会不会突然从地下冒出来,它一定会有学术界前期的研究和讨论。”因此蓝海资本鼓励投研团队关注基础研究的讨论,也会经常主动邀请科研、临床、政策和资本市场的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科研、产业和市场动态。

蓝海资本对RNA赛道的布局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核酸药物的基础技术是2006年即获得诺奖的RNA干扰技术,近十年来相关研究持续走热。在投资之前,蓝海资本在核酸技术领域做了自上而下的系统研究,还请了张礼和院士顾问指导;2019年,蓝海资本即开始布局RNA赛道,多轮投资陪伴瑞博生物(siRNA)一路成长为中国小核酸制药领军企业。2021年,蓝海资本继续瞄准RNA赛道中的mRNA药物研发公司——深信生物,除了最近公布的与百济神州的合作,深信生物“best-in-class”的LNP递送技术平台更趋完善,体系化的产品管线建设进展顺利。杨锋表示,核酸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千亿级别的重要市场,除了对siRNA和mRNA领域企业的投资,还继续关注环状RNA等新技术。杨锋表示:“你得把整个方向研究透了之后,才能发现某些点已经趋于成熟可以投资,另一些领域现应该保持密切的观察。”

蓝海资本的长期合作伙伴雪球资本董事长王丹莉向投中网表示,蓝海资本虽然管理规模并不非常大,但“五脏俱全”,投研体系是向老牌大机构看齐的。她对蓝海资本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两个,第一个是投研颗粒度做的很细,项目论证非常有说服力;第二点是非常愿意在企业身上花时间,对企业家有很大影响力。

这种扎实的风格,在当下资本市场动荡、医疗赛道遭遇寒冬的情况下显得尤其珍贵。杨锋向投中网坦承,当下医疗赛道的确整体处在历史性的低谷。但他话锋一转,表示“躺平或许是一种选择”,但是只要长期看好行业发展的态度没有变,也可以继续坚持积极、务实投资的做法,寻求投资者、企业多方长期合作共赢。”

2022年初,蓝海资本成为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签署机构,是中国首批签署的专业医药基金。杨锋表示,“医疗行业发展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蓝海资本一贯重视科研创新、患者需求和临床规范,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体现了蓝海资本奉行影响力投资及推动行业ESG发展的决心。”